悄悄報名當志願者,他寫下的58篇抗疫日誌讓人淚目...

抗疫58天后,我將開啟新的工作和生活狀態。

4月5日

80後志願者徐澤攀

悄悄報名當志願者,他寫下的58篇抗疫日誌讓人淚目...


悄悄報名當志願者,他寫下的58篇抗疫日誌讓人淚目...

徐澤攀是四川人,在武漢工作生活多年。春節期間他放棄回老家,逆向而行,奔赴抗擊新冠肺炎一線。

2月7日,他與家人告別,帶著行李來到武漢國際會展中心方艙醫院當保潔員。

3月2日,方艙醫院病區休艙,他轉身到街道隔離觀察點繼續做志願服務。

4月2日,他所服務的隔離點送走了最後一位患者,開啟清零模式。

“核酸、抗體查了,都是陰性。CT和血常規也查了,非常好。”昨日,拿到體檢結果,他第一時間在朋友圈公佈。

去時風霜雨雪,歸來春暖花開。

受益人全是妻子

徐澤攀說,本來計劃1月23號晚上回四川過年的,要帶的年貨全都已經塞滿後備箱了,但沒有走成。

1月23日(臘月二十九),武漢進城和離漢通道封閉,外面人進不來,城區的人出不去。

封閉在家,他和很多人一樣,不停地刷微信朋友圈、看視頻,瞭解疫情信息。

“作為一個年輕人,我覺得這個時候應該要做點什麼。”徐澤攀接受楚天都市報記者採訪時這樣說。

在武漢一個志願者群裡,他發現,很多物資到了武漢,由於人手緊張,無法及時運送到醫院。公交地鐵停運,醫生、護士上班成了難題。

當時,車不多,很多人不敢出來,他居住的小區有些人都不敢下樓丟垃圾。

大年初二開始,他就開著私家車到光谷與其他志願者一道接運物資、送醫護人員上班等。

他說,醫護人員上車時,會主動坐後排,並提醒他將窗戶打開,有意識地為他的安全考慮。

後來,他又看到志願者群中發佈招募武漢國際會展中心方艙醫院招募志願者的信息,當時他就報了名。

對方反覆問他,如果確定能來就給他留名額。因為很多人諮詢,但又“放鴿子”了,畢竟那裡會接觸很多確診患者。

報名前,徐澤攀專門購買了3份保險,受益人全是妻子。

2月10日,經過審核,他正式成為方艙醫院一位志願者。

因為一去方艙醫院就要待很多天,他沒法再瞞著老婆。

收拾行李的時候,他和老婆講了要去放艙醫院當志願者的事。

臨行前,他把支付寶、保險,賬號、密碼,手機開機密碼、郵箱密碼整理了一份,發到他老婆郵箱。

徐澤攀說,當時老婆有點生氣,為啥作出這麼重大的決定不提前跟她說。然而,更多的是為他的安全擔心。

“每天要記得打個視頻。”看著他提著行李箱出門,老婆眼含熱淚,一再叮囑。

一句“謝謝” 所有付出都值得

到了方艙醫院,簽字、按手印,培訓,掌握防護要領。他接到了任務:每天負責打掃方艙醫院的衛生。

進病房去掃患者的生活垃圾,傳染性很強。徐澤攀是裡三層外三層,除了要穿環衛工人的衣服外,還要穿防護服,戴護目鏡,手套,全身裹住,鞋套、手套都是雙層。僅穿衣服就需要30分鐘以上。

悄悄報名當志願者,他寫下的58篇抗疫日誌讓人淚目...

志願者徐澤攀

一個班4個小時,幾乎沒有休息。

到方艙醫院第一天,他第一次戴著N95口罩和護目鏡,感覺快要窒息了。口罩勒得特別緊,12點半下班,到晚上9點,摸耳朵還疼。護目鏡長時間壓著眼睛周圍,感到噁心想吐。

因為穿防護服不能上廁所。穿之前,他總想上廁所,跑五、六趟,不敢吃稀飯,怕中途上廁所浪費了防護服。

悄悄報名當志願者,他寫下的58篇抗疫日誌讓人淚目...


徐澤攀為隔離人員代購物品

為了避免影響家人,到了方艙醫院後,他就沒有回家,下班後就在指定酒店休息。

然而,徐澤攀和老婆視頻的時候,對在放艙醫院的辛苦隻字不提。他說的最多的是介紹防護很嚴格,讓家人不要擔心。

在方艙醫院,他幾乎每天都會被一些溫暖的話語感動著。

悄悄報名當志願者,他寫下的58篇抗疫日誌讓人淚目...


志願者徐澤攀(中)

給患者掃床頭垃圾時,不少患者都會說,“謝謝你們,辛苦你們,你們也不容易”。看到患者感激的眼神,他感到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2月19日開始,徐澤攀所服務的武漢國際會展中心方艙醫院多名患者出院。

接到出院的通知,有個阿姨高興地蹦了起來,然後,給醫護人員鞠躬。徐澤攀說,因為每天打掃她的病房,這位阿姨對他印象很深,出院前,阿姨也給他鞠了一個躬。

他說,那一刻,眼淚都要出來了。他覺得,自己做的不僅僅是保潔的工作,更是在撫慰患者受傷的心靈。

送走最後一名患者他才回家

悄悄報名當志願者,他寫下的58篇抗疫日誌讓人淚目...

3月2日晚,武漢國際會展中心方艙醫院病區正式休艙。患者出院後,回到轄區隔離點繼續隔離。

“我有方艙醫院工作經驗,和患者溝通交流經驗更足。”看到洪山街在招募志願者,徐澤攀又報名加入隔離點志願者隊伍。

在隔離點,徐澤攀主要負責隔離人員的送餐、房間整理、垃圾處理及酒店消殺工作。

搬運物資,整理床單,調好每個房間的空調、電視,做好水溫調試,只希望患者到酒店能有回家的感覺。

他說,在隔離點,所有患者都刻意的和他們保持著距離,其實他知道,那是患者為了保護他們。

印象最深的是一位84歲的老人,她每天都需要打胰島素,要志願者幫她買一瓶酒精和棉籤。

後來經過多方瞭解知道,她在方艙醫院都是自己每天給自己注射,不讓護士幫忙,她說“孩子們已經不容易了,不要感染了她們。”聽到老人這些話,徐澤攀熱淚盈眶。

他說,與方艙醫院的患者相比,隔離點的人一般身體狀況恢復較好,情緒也更穩點。

4月2日下午14:00,隔離點送走最後一位患者,開啟清零模式。

這位最後一位走出隔離點的阿姨,不停地與志願者說謝謝。徐澤攀還跟阿姨比個心。

送餐公司知道隔離點當天清場,特地給志願者們加了餐,小龍蝦、牛肚、魚塊。

志願者“戰友”合影,一一擁抱道別。

“看到大家都在揉眼睛,都是在強忍著眼淚吧。”徐澤攀在日誌中寫道。

馬上,武漢就要解除離漢離鄂通道管制。“祝我們都能在春天迎來新生。”

悄悄報名當志願者,他寫下的58篇抗疫日誌讓人淚目...

在武漢國際會展中心方艙醫院前,徐澤攀(左一)與志願者一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