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世纪,西方教会的发展与神职人员世俗地位的转变

可以说,中世纪欧洲能够兴盛,很大的原因在于罗马天主教会的变化,从而产生了一系列影响整个西方社会的变化。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能说明当时罗马天主教确实对周边国家有着很大的影响,比如基督教世界的邻国许多人民转向罗马教会,这种从信仰到地理上的扩张加强了罗马教皇在整个欧洲的权力和地位。

教会和统治者互相合作发展


十一世纪,西方教会的发展与神职人员世俗地位的转变

古代西方军队中手拿十字架的传教士


955到1100年之间,西方基督教世界的地理范围扩大了一倍。这种扩大并非一下子就有的,曾经许多地方对基督教的排斥长达几十年,但他们最后还是成为了虔诚的信徒,这里面的原因很多,但最为重要的一个影响是跟统治者的欲望有关。

统治者们要么想巩固自己的国家免遭敌国的入侵,要么扩大势力范围征服新的土地,所以他们需要许多的盟友,而天主教提供了一个道德框架,建立起信任机制。当越来越多的国王选择信任天主教时,教会的力量必然变得更加强大,教会也更加的吸引人,这种滚雪球的拉拢信徒的方式对别的教派的打击是异常严重的。

除此之外,统治者还看到了利用独裁式宗教制度的好处。天主教会强化君王的权力,并且通过其等级理论帮助统治者稳固对国家的控制,这时候的统治者和教会处在一种相辅相成的“蜜月期”。

教皇和皇帝之间的矛盾产生


十一世纪,西方教会的发展与神职人员世俗地位的转变

教皇尼古拉二世规定从今以后新教皇的诞生均由红衣主教团秘密选定


在教会和统治者度过了一段发展的“蜜月期”后,权力的增长使得教皇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之间的矛盾越来越严重。1001年,新教皇的任命还没有形成正式的机制,有时候凭罗马贵族选择,有时候皇帝安排任命。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保留这一任命合适人选的权力,无论是直接任命还是内定的选举。结果,冲突爆发了,教皇的因为过高的权力遭到皇帝的不满,经常被免除职务,随后会被皇帝的近臣代替。1046年,亨利三世继承了德国的王位,当来到罗马参加登基仪式时,他惊讶的发现尽然有三人同时拥有教皇的头衔。

亨利三世不希望他皇帝的头衔受到玷污,于是召开了苏特里会议,将三个教皇都罢免了,并任命了自己的神父克莱门特二世为下一任的教皇。但因为是皇帝任命教皇,所以多个教皇的问题很快又出现了。1058年,两名教皇本尼迪克特十世和尼古拉斯二世开启站端。次年,尼古拉斯二世获胜,并发表了名为“以上帝的名义”的敕令,他规定从今以后新教皇的诞生均由红衣主教团秘密选定,即便是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也不可以干预。

教会的改革—神职人员地位的转变

尼古拉斯二世的敕令,只是教会系列改革中的一个,当时最为杰出的红衣主教希尔德布兰德,也就是后来的教皇格列高利七世。他改革力图把神父和一般人区分开,从堂区神父到主教,所有天主教神职人员都不被允许结婚,并且在教会中不允许买官,否则会被以买卖圣职罪论处。

但神职人员也有自己的一些权力,例如神职人员犯事后,案件不受世俗法院审理,有另外的教会法庭受理此案,并且神职人员不能被处以死刑。最重要的是,改革中规定禁止世俗人员任命神职人员,反过来说,在理论上神职人员也不接受世俗官员的任免。这在某个程度上来讲,神职人员的地位在改革后,高于一般人官员,更凌驾于普通百姓之上。


十一世纪,西方教会的发展与神职人员世俗地位的转变


当时的格列高丽七世的权力甚至盖过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势力,他两次将亨利四世驱逐出教会。有一次他甚至逼迫亨利四世仅穿着粗毛衬衣,赤足翻过阿尔卑斯山来到卡诺萨向他请罪。教会的一系列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到1100年时,教会已经发展成为了政教合一的团体,权力范围更是从挪威覆盖到西西里、冰岛以及波兰所有的王国。

教会的底层人员的权力也随着教皇权力的增长而增长。各居民社区都永久设置了神父一职,原先的十字架和洗礼盆被教堂所代替,成为社区和村落中教会势力的集中象征。

除了指派主持教堂事务的神父外,教皇还确立了一套高级神职人员的圣统制。每个地区都有总执事辅佐主教对辖区进行精神管理,另外还有总铎,负责被选派去监督神父如何设立教堂。在这样的改革下,欧洲北部地区的主教不在蜗居在乡村的偏远角落传教,而是像南欧样搬到城镇里面。

到1100年时,英国所有的主教都搬迁到城镇地区,他们可以享受便利的公共设施和交通。甚至可以这样说,在1001年以前城镇地区很少可以见到神父,但在1100年后,人们想不见到神父都难。


十一世纪,西方教会的发展与神职人员世俗地位的转变

规模壮观的克吕尼修道院


除了教会的上级神职人员外,教皇还掌管这人数迅速膨胀的僧侣大众。10世纪早期,阿基坦公爵顺应改革风潮在克吕尼建立一座修道院,僧侣遵守圣本尼迪克特的规则,但与其他修道院不同的是,克吕尼对这座修道院的格则更为严格。他不允许僧侣们发生性行为,一切买卖圣职、任人唯亲等堕落的事一概禁止。

他们受教皇的直接管辖,但克吕尼僧侣生活方式与其他修道院也有所不同,他让僧侣的祷告成为主要职责,为了能够全心投入祷告,僧侣雇佣人手在农田里面工作,这样自己就可以腾出时间祷告。而这样隐修的生活模式立刻吸引了大量贵族出生的人来修道院修行,因为这些贵族认为体力劳动和他们的身份不符,于是克吕尼修道院有了一大堆的追随者和财富。

到了11世纪,克吕尼修道院建立了基督教王国第一个像样的修道院,之后的鼎盛时期,克吕尼修道会在全欧洲接近千所修道院。这场规模宏大的运动向世人展示了单一权力领导下的教派势力有多强大,这种强大的力量就连国家统治者都感到害怕。

教会的壮大可以左右一个国家,甚至引发了十字军东征


十一世纪,西方教会的发展与神职人员世俗地位的转变

公元800年的圣诞节,教皇在罗马为查理举行了加冕礼,称其为“罗马人的皇帝”,教皇在欧洲的地位大大提


罗马天主教会在壮大后,就连其他国家的统治者都需要借助教皇的力量。1095年,教皇乌尔班二世在法国克莱蒙举行了一次会议,这次会议成了拉丁教会势力崛起的一个重要的分水岭。拜占庭皇帝阿历克塞一世忌惮安纳托利亚地区塞尔主人的威胁,请求教皇乌尔班二世向西方贵族施加压力,请他们向东方的基督教兄弟施以军事援助,由此可见教皇在中世纪的势力已经可以左右一个国家的政治运行。

11世纪,君士坦丁堡认为罗马是蛮荒之地;到了1054年,拜占庭牧首趁机将罗马教皇的使者驱逐出教会;但在1095,拜占庭却认为教皇是他们的救星。

乌尔班二世此时正热于化解希腊正教和罗马天主教会之间的矛盾,希望能借机把罗马教廷权力延伸到整个基督教世界,因此欣然相助。11月27日,乌尔班二世基地教徒面前宣教,希望他们去耶路撒冷把基督的圣座从法蒂玛王朝哈里发的统治下夺回来。中世纪的欧洲穷苦潦倒,每个人的想法不一样,有的人为了信仰,有的人为了财富,因此教皇的提议得到了狂热的反响,直接引发了数次前往耶路撒冷的武装朝圣,这便是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十字军东征”。

总结

11世纪,是天主教会突飞猛进的世纪,也是彻底改变教会在世俗地位的时代。从开始教皇必须听命圣神罗马帝国皇帝的任命和罢免,教皇甚至不能完全行使他的权力,神父无视自己的宗教职责,甚至买卖神职、结婚生子。

但到了该世纪末期,天主教经过一系列改革后已经团结了起来,通过严密的组织和完善的教会规则,他们在强势中不断的扩张。到后来教皇可以逼迫皇帝赤脚跨过阿尔卑斯山,甚至成为另一个国家的潜在救星,影响他国内部的政治运转,还能唆使信徒去征服圣城耶路撒冷。

教会的出现使得欧洲大陆的整体知识水平大步提高,他们出版书籍、与人为善,让整个欧洲的人民在思想活动上有了显著的提高。到11世纪,天主教从来源简单的信仰,成为了一个遍布各地的组织,人们接受洗礼,成为信徒,教会发展到后来直接左右的民众从生到死的过程,更是可以干涉一个国家的内政,任命和罢免皇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