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母亲到女儿---家庭三代教育的变迁

朵朵喜欢光着脚丫在家里跑来跑去,100多平的大空间足够她发挥,母亲只要来家做客就会感慨:“真是幸福啊”。

从母亲到女儿---家庭三代教育的变迁

可以理解她的感慨,她好像从没有享受过这种自由和幸福。

对自己的出生年代,母亲和外婆的意见总是没法达成一致。

外婆认为母亲生活在解放时代,可以自己当家作主,母亲却认为自己生活在最坏的时代,先遭遇三年大饥荒,又上学遭拒,随后肩负起家庭的生计,命运被生活推着前行,完全没法自由,但是母亲同意缠足是一种无法接受的酷刑,也庆幸自己就此逃过一劫。

从母亲到女儿---家庭三代教育的变迁

母亲的生活比较坎坷,小学从一年级起就拿第一,因此被人嫉恨,抹掉了升学的资格,只能回家帮工,她帮工的时候肯吃苦,又是拿第一,而年轻女孩不用打扮,青春就是漂亮,所以被主任盯上,最后愤而远嫁,最终在教师的职位上稳定下来,但学历不高成为她的隐痛。

所以,我们家中读书成了第一要素,家务和纷争都可以靠后,甚至不允许课外小说和兴趣的存在,这些对母亲来讲都是无用品,只有读书才是人生大事,她仿佛想要将自己未尽的遗憾在子女身上补齐。有时父亲也很头痛她的执着,却又没法改变,在读书这件事情上只能袖手旁观,间或掩护子女偷得半分喘息的机会。

从母亲到女儿---家庭三代教育的变迁

这种高压政策下,我和妹妹的成绩不约而同的名列前茅,无它,实在是成绩稍微靠后,回家就能体会到什么叫空气中都弥漫着一种紧张的压迫感,无声无息,让人吃不好饭,睡不好觉,因为母亲整天臭着脸,仿佛别人欠她三万元没有还,而做子女的就是债主。

为了大家庭的和睦温馨,做子女的当然很乖觉,只能牺牲自我成全大义了。

在母亲的理念中,我和妹妹都赶上了好时候,读书是自由的---只要有能力,就能被敬重;生活是自由的---经济状况允许的情况下,想干什么都可以;思想是自由的---反正我们就算不开心,那也是自己的事情,需要自己消化。

从母亲到女儿---家庭三代教育的变迁

在我和妹妹的理念里,我们真是太不幸运了,生活是为读书服务,兴趣是为读书服务,就连玩耍都是为读书服务,读书就是我们人生的意义和主题。

去朋友家做客,看到朋友的母亲温柔似水的招呼吃水果,我羡慕,因为母亲从来都是严语厉色;餐桌上上她妈妈捧出色香味俱全的大餐,我也羡慕,因为母亲认为不能沉溺口腹之欲,粗茶淡饭有益于身心健康;当看到她房间里满桌的画具,书柜上满格的玩具,我的羡慕上升为嫉妒,因为母亲不会允许这样的玩具和画具出现在家中,她称之为玩物丧志。

直到现在,我也没法放松的玩耍,只要稍微放松,仿佛有声音在内心深处告诫和否定,只有时刻打起精神才能稍微摆脱这种不确定感。

从母亲到女儿---家庭三代教育的变迁

所以对朵朵,我希望她可以轻松和快乐,生活并非短跑,而是一段没有终点的马拉松长跑,当然需要紧张的氛围,但是也要学习放松,如同射箭的弓,如果总是绷紧弓弦,最终会不堪负荷,弓弦松弛,整张弓都被废弃,如果在闲暇时分静置,蓄养生息,等到需要使用的时候拿出来,整张弓待势愈发,最少可以保证百分之八十的命中率吧。

母亲对学习的紧张也没有错误,她们那个时代的局限性让她错失很多机会,至少我们作为子女的没有错过,她感觉很安心。

至于朵朵,基于母亲遗留的紧张感,我对于读书也会上纲上线,同时又不希望她全部的身心都为读书服务,人生不止有读书一件事情,至少还有蓝天白云,这些也是可以学习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