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面先生說此人將來必餓死:皇帝賜給他一座金山,這人還是餓死了


相面先生說此人將來必餓死:皇帝賜給他一座金山,這人還是餓死了

女兒帶回試卷,送給我檢查,我發現有一個成語解釋題,讓寫出“一文不名”之“名”的意思,她寫的是“佔有”。

我糾正她,這個成語解釋錯了,應當是“命名”的意思。

她小嘴撇著,不屑地說:“我們老師就教是‘佔有’。”

“可這個‘名’字真的不是‘佔有’的意思!”看著女兒自信的樣子,我真的有點生氣了。

“你知道這個成語有什麼出處嗎?”

女兒指著試卷說:“出自這張試卷啊!”

“我說的不是這個意思,它和歷史上哪一位人物有關呢?”

女兒喜歡聽歷史故事,一定說歷史,她來勁了。

於是,我就給她講了這個成語來龍去脈。

相面先生說此人將來必餓死:皇帝賜給他一座金山,這人還是餓死了

這個成語出自司馬遷《史記·佞幸列傳》。

劉啟做上皇帝之後,特別討厭一個叫鄧通的人。漢景帝為什麼討厭鄧通呢?

鄧通是漢文帝的“夢中貴人”,對皇帝又死心塌地的好。

什麼是“夢中貴人”呢?

有一次漢文帝做夢,夢見自己飛天,可是怎麼也飛不上去,恰巧有一位頭戴黃帽子、腰扎汗巾的年輕人託了他一下,漢文帝就越過障礙,飛到天上去了。

漢文帝夢醒之後,就去找這個人,果真在宮中船伕裡面遇到了一位和自己夢境中完全一樣穿著打扮的人。

這種現象用現代人觀點看,其實一點多不神秘,但是古人不懂心理學,不懂得夢的機理,認為這是上天一種預示,於是就把鄧通帶在身邊做了一名奴僕。

其實漢文帝才是鄧通的貴人呢。

鄧通自從成了皇帝奴才簡直是一步登天,過上榮華富貴的生活。

古人都特別迷信,常常請術士來看相,有一次,漢文帝叫手下一個術士給鄧通看相,那位術士端詳了鄧通半天,說:“這個人將來會餓死。”

其實,古代的術士都非常熟悉心理學,善於運用人的心理強烈反差來達到聳人聽聞的目的,從而實現自己的目的。(其實和今天一樣,今天許多相面的也常常危言聳聽

那位術士說鄧通將來要餓死,果真起到了出語驚人的效果,漢文帝自信地說:

“你這個術士盡滿口胡言,鄧通跟著我怎麼能夠餓死呢!”

古代的皇帝可謂富甲天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誰的財富能和皇帝相比啊。

漢文帝不僅隔三差五賞賜很多財物給鄧通,還把蜀地一座銅礦給了鄧通,給他鑄幣權。漢文帝要用實際行動打敗術士的預測。

相面先生說此人將來必餓死:皇帝賜給他一座金山,這人還是餓死了

鄧通這個人沒有別的才能,但是他對皇帝又感恩戴德,於是極盡全力侍討好皇帝。

一次漢文帝身上長了一個瘡,都化膿了,太醫怎麼也治不好,鄧通看皇帝痛苦,內心也非常難受,於是就用嘴去吮吸漢文帝身上的瘡裡有膿血。

漢文帝膿瘡痛苦減輕之後,就隨口問道:“你說,天下誰最愛朕?”

漢文帝這話本來是為了褒揚鄧通,可是鄧通作為一個奴才,他當然不敢說是自己了,於是按照禮節答道:“天下愛皇上的,沒有誰能超過太子的。”

哪裡想到太子劉啟恰巧這時來給他父皇問安。

漢文帝一看到太子,接過鄧通的話來說:“太子既然愛朕,也來給朕吮瘡血吧!”

你想,一向養尊處優的太子怎麼會去做這種骯髒的事情呢,雖然也象徵性地吸了一下,可是噁心的想吐。

他不敢恨皇帝,只能把這怨恨遷怒到鄧通身上了

漢文帝駕崩之後,劉啟繼承了皇位,就是漢景帝。

漢景帝劉啟這個人一向就喜歡記仇翻舊賬,他抄沒了鄧通家裡的財產,收回他鑄幣權,並且還處了一筆鉅額罰金。

當年那位給鄧通相面術士的話真的要應驗了。

如果術士話應驗了,那麼老皇帝漢文帝劉恆就沒面子,因為他當年曾說過“鄧通怎麼會餓死”的話。

相面先生說此人將來必餓死:皇帝賜給他一座金山,這人還是餓死了

漢景帝有一個姐姐叫劉嫖。這個人可不簡單,有一個成語故事叫”金屋藏嬌“,她就是成語裡的那個“阿嬌”的母親,她是漢武帝劉徹的丈母孃。

她就想,不能讓老皇帝沒面子啊,於是就派人偷偷地送錢、送物。

可是漢景帝心眼的確小,就因為鄧通吮吸淤血的事兒一直耿耿於懷,每當劉嫖送錢送物給鄧通,他就派人把他沒收了。

鄧通最後落到沿街乞討的地步,漢景帝又通告,所有給鄧通飯吃的就抓去坐牢。

最後鄧通真的餓死了。

司馬遷《史記》裡說:“長公主賜鄧通,吏輒隨沒入之,一簪不得著身。於是長公主乃令假衣食。竟不得名一錢,寄死人家。”

“竟不得名一錢”指的就是鄧通的鑄幣權被沒收;因為鄧通造出的錢全國通用,那時候諸侯王都有造錢的權力,都會在鑄造的錢上刻上自己的名字。

“一文不名”就是“一文”錢上也不能刻上自己的名字了。所以說,“一文不名”的“名”是“命名”的意思,而不能解釋為“佔有”!

相面先生說此人將來必餓死:皇帝賜給他一座金山,這人還是餓死了

這套《中國成語故事》內容豐富。全書近400個經典成語故事,近1000張珍貴史料插圖,以嚴謹正確的歷史知識、孩子能讀得懂的經驗和語言,呈現中國歷史上影響後代最深遠的人、事、時、地、物,給孩子清史正史概念,讓孩子有親歷歷史感。

通過閱讀歷史故事、名人典籍,擴大孩子見識的同時深入理解成語的意思、用法,深化對歷史典故的認識,幫助孩子積累寫作素材,而不是死記硬背,讓孩子將成語種在腦海心裡。

這套成語的文化內容十分豐富,幫助孩子構建歷史脈絡,還融合了典故、地理、名人、寓言、神話、典籍等幾千個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