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出林則徐和樑章鉅的人,居然在鰲峰...


培育出林則徐和梁章鉅的人,居然在鰲峰...

鄭光策畫像

鄭光策(1755-1804),初名天策,字憲光、瓊河、蘇年。閩縣(福州)人。清乾隆四十四年舉人,名列第二,次年成進士。歷主福清書院、龍巖書院、鰲峰書院,一生致力於學問,尤其喜歡經世致用的書,自《資治通鑑》《文獻通考》外,其餘如陸贄、李綱、真德秀、王陽明、呂坤、馮夢龍、顧炎武、魏禧、陸世儀等人的著作,靡不涉覽貫穿。吏部“選期”將近時,光策頗不願出,表示:“如敦迫不已,寧就教職”。(《西霞文鈔·與家鹹山(振圖)書》)

嘉慶二年(1797)九月,鄭光策受福建巡撫汪志伊禮聘,主鰲峰書院講席。他主張改變“所用者非所習,所習者非所用”的積習,將“經邦濟世”之學,視為教育的根本宗旨與治學方向。當時士人多有空談性理、不問世事者,“氣習汙下,奔競卑鄙”,鰲峰書院學生也多有迎風趨附者。鄭光策十分不滿,認為:“觀古之有志於用世者,其成大功、建大名,不獨學問過人,其艱忍強毅之氣,亦必十倍於庸眾。”(《西霞文鈔》)故其“誨人宗旨以立志為主”,認為“志定而後教有所施”,希望生徒能夠樹立起建功立業的遠大志向。

鰲峰書院中,他致力經史,以求明禮達用,認為:“國家建立書院,所以輔學校而成教化。學校為考課之地,而書院則為朝夕講肄,豫儲其學之所。”(《西霞文鈔·募修越山書院序》)他“勤於訓迪,嚴而有法”,於是“多士亦知勵行讀書”(《西霞文鈔·汪志伊序》),故士習丕變,人才奮興。汪志伊與後撫李殿圖,皆一致肯定其教學成就,認為“不減蔡文勤風矩”。


培育出林則徐和梁章鉅的人,居然在鰲峰...

網絡圖

鄭光策掌教鰲峰,從遊者甚眾,他對學生課業,從不含糊。“校閱課卷,必詳必慎,幾有日不暇給之形。”(梁章鉅《浪跡續談》)他一生培育人才頗多,這其中就包括一代偉人林則徐和著名學者梁章鉅

培育出林則徐和梁章鉅的人,居然在鰲峰...

林則徐

培育出林則徐和梁章鉅的人,居然在鰲峰...

梁章鉅

鄭光策平生喜讀經史之書,而不欲急於著述,嘗謂:“古聖賢之學,大抵先求諸身。既修諸身,即推以濟於世,隨其大小淺深,要必由己以及人。至萬不得已,始獨善其身,思有所傳於後。故孔、孟著書,皆屬晚年道不行後事。”(梁章鉅《歸田瑣記》)故雖然窮年矻矻,而生前終無著作行世,僅存詩稿、古文十餘帙,自題“西霞叢稿”。後梁章鉅遵循恩師遺囑,將其生前遺稿編為《西霞文鈔》上下二卷,另有《詩鈔》《儷體文鈔》未及刊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