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回顾当年七个鲜为人知的真相

九一八!回顾当年七个鲜为人知的真相

九一八!回顾当年七个鲜为人知的真相
九一八!回顾当年七个鲜为人知的真相

9月18日

每个中国人都该铭记的日子

时光流逝

虽然已经过去了88年

但我们注定无法淡忘

九一八!回顾当年七个鲜为人知的真相

每年的这一天

凄厉的防空警报都会

划破宁静的长空

提醒着我们……

中华民族曾经历了怎样的苦难

中国人民曾经过怎样艰苦卓绝的斗争

九一八!回顾当年七个鲜为人知的真相

日军伪造的“南满”铁路爆破地点现场

1931年9月18日晚上10时20分,

驻扎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铁道“守备队”

以巡视铁路为名,

炸毁了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

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800米处的

一段“南满”铁路。

并将3具身穿东北军士兵服装的

中国人尸体放在现场,

栽赃嫁祸于中国守军。

九一八!回顾当年七个鲜为人知的真相

柳条湖事件

以此为借口,

日军向中国军队发起猛烈攻击,

炮轰沈阳北大营和兵工厂。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6个小时

东北军营所在地北大营陷落

8个小时

整个沈阳城落入敌手

4个多月

东北128万平方公里全境沦陷

整整14年

包括3000多万东北同胞的

四万万中华儿

有家不能回,有仇不能报

全部的期盼和希望

灰飞烟灭

九一八!回顾当年七个鲜为人知的真相九一八!回顾当年七个鲜为人知的真相

大屠杀!

大轰炸!

慰安妇!

人体实验!

毒气战!

731部队!

......

这一切

屈辱的一切

都从88年前的那个晚上

沈阳城的枪声开始

九一八!回顾当年七个鲜为人知的真相

彼时的中国

国民党政府奉行

“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

日军300人就击溃了

北大营的8000守军

“九一八事变”震惊中外

14年艰苦抗战从此开始

九一八!回顾当年七个鲜为人知的真相

1931年9月19日凌晨,日军炮轰东北军驻地北大营3小时后,有准备的日军步兵冲进北大营。图片来源见水印

3500万军民伤亡

无数先烈血染山河……

九一八!回顾当年七个鲜为人知的真相

今天

我们来读读这个故事

...

01

打响抗日第一枪:王铁汉

日寇曾经认为中华民族是一盘散沙,却没想到有人违抗“不抵抗”的命令打响了抗日第一枪。这个人就是来自辽宁盘山的王铁汉。

九一八!回顾当年七个鲜为人知的真相

据史料记载,“九一八”时北大营是王以哲第7旅驻地,王铁汉时任620团团长。

王铁汉曾说起,当时旅长王以哲因参加水灾赈济,不住在营房。日本人进攻北大营时,上面不断传来“不许抵抗”的命令:“不准抵抗,不准动,把枪放在库房里,挺着死,大家成仁,为国牺牲。”“对进入营房的日军,任何人不准开枪还击,谁惹事,谁负责。”

于是,一场没有抵抗的屠杀开始了。据史料记载,日本兵一开始都是用刺刀扎,东北军士兵赤手空拳,被扎死的很多,钻到床下的士兵都被机关枪扫射而死。

为了带领兄弟们突围,王铁汉冒着违抗军令的风险,命620团士兵待日军一走近就开火。

02

中国第一份抗日宣言:《中共满洲省委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发表了抗日宣言,号召全民族武装抗日。

九一八!回顾当年七个鲜为人知的真相

88年前的9月19日,在沈阳皇寺路福安里3号,作为中共满洲省委机关所在地,这里发出了“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第一份抗日宣言——《中共满洲省委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

在《中共满洲省委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以及之后一系列宣言的带动下,东北民众的抗日热情被点燃了。

03

一位心怀民族大义的校长:宁恩承

在东北天地惊变的那一夜,在东北军群龙无首不战而退的那段历史中,有一位校长心怀民族大义,断然拒绝日本人的“好意”,当机立断,使出浑身解数保全了学校的学生、教职工等数千人,而自己则成为最后离开学校的人这个人就是当时上任不到10个月的东北大学校长宁恩承

九一八!回顾当年七个鲜为人知的真相

他明白,孤立无援的东北大学,30岁的他就是学校三四千号人的主心骨,必须要给师生信心。这天,他说道:

我在英国上过学。英国人有一传统,一艘船将沉没的时候,船上的妇女小孩先下船,先上救生艇,其次是男的乘客,再次是船上的水手,最后是船长。如果船沉得太快,船长来不及逃生,这船长就随船沉入海底。


今天我是东北大学的船长,我们这条船处在风浪之中,不知要有什么危险。我向诸位保证,我定会策划出安全出险办法。如果遇上危险,逃生的次序一定按我所说次序实行:妇孺先离船,其次是教授、学生,再次是职工,我是永守舵位。


我们中国向有国家养士的传统。古人说“士报国恩”,今天国难当头,我们全是一国的善士,应有“士报国恩”的准备。如果发生任何危险,应该恪守“士报国恩”的信条,就一切无恐无忧了。

一席话,全场寂静无声。

九一八!回顾当年七个鲜为人知的真相

日军占领东北大学校园

几天后,日本人中岛守人奉当时的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之命而来,希望东北大学照常上课。

宁恩承却掷地有声答道:“虽然我们是教育界中人,我仍然站在中国的立场。在现在环境之下我不能接受日本帝国的任何援助……谢谢好意。

中岛恨恨而去。

街面兵荒马乱,他亲自跑到火车站,找到他南开大学同学、北宁铁路局车务处长胡顺忱,请他特批了几节车厢。

9月24日,在他安排下,全体女学生、在校的男学生以及愿意离开的教职工,连同家属,坐上火车,撤离了沈阳。

9月26日,东北大学校园已是人去楼空。

宁恩承和剩下的两三名校工一起,将全校各处门窗关好、上锁。他一身蓝布大褂,独自一人满腔悲愤地徒步离开东北大学校园……

至此,东北大学数千名师生员工对着日军刺刀,在上任不到10个月的宁恩承的带领下,无一人伤亡紧急疏散完毕。

04

一首未出版就传唱全国的歌曲:《松花江上》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锦绣河山沦陷敌手。东北军官兵,东北百姓,携妻带子被迫流亡关内。此时,出现了一首歌曲,它1919还没有出版,就在民众及东北军中传唱,而且很快传遍大江南北。它不仅唱出3000万东北同胞悲惨遭遇和悲愤之情,更唱出了全国军民一触即发的抗战呼号,这首歌就是《松花江上》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张学良电令时任东北军参谋长荣臻保存实力,消极对待日本关东军的挑衅,致使东北军官兵被迫流亡关内,心头都郁结着悲苦怨愤。在西安,张寒晖耳闻目睹了几十万东北军和人民流亡悲痛的声音与惨景。

他到西安北城门外东北难民集中的地区走访,与东北军的官兵和家属攀谈,听他们控诉“九一八”日本鬼子的罪行,听他们对失去故乡、亲人的思恋。以此创作出《松花江上》的歌词,并以北方失去亲人的女人,在坟头上的哭诉哀声为素材,写成《松花江上》的曲调。

一首抗日歌曲抵得上两个师的兵力。《松花江上》在日寇大举侵华的紧要关头,唱出了东北民众乃至全国人民的悲愤情怀,唤醒了民族之魂,点燃了中华大地的抗日烽火。

九一八!回顾当年七个鲜为人知的真相

“西安事变”前夕,西安爱国青年去临潼请愿时,行至十里铺,张学良将军驱车赶来,劝导学生勿去临潼,怕有危险。这时,有人唱起了《松花江上》,歌声悲壮,令人断肠。

1937年除夕,周恩来在《现阶段青年运动的性质与任务》一文中,也提到:“一支名叫《松花江上》的歌曲,真使人伤心断肠。”上个世纪60年代,周总理指示,将《松花江上》编进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

可见当年这首歌曲的流传和对中国人民抗战,有着巨大的影响。

05

一支英雄部队:东北抗联

早在卢沟桥枪声响起之前,在距党中央千里之外的东北大地,始终活跃着一支中国共产党掌握的武装力量,他们曾一度拥有“中国工农红军第32、33、36、37军”等番号。不过,这支红军部队后来的名字更家喻户晓——东北抗联

14年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东北抗联英勇战斗,有力地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气焰。据统计,东北抗日联军对日作战次数10余万次,牵制76万日军,消灭侵略者18万,为光复东北、取得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杨靖宇将军率部在几次试图打通与关内党中央联系的西征相继失利,部队元气大伤的情况下,作为指挥员,他拒绝撤往苏联境内休整的提议,自领一支数百人的小部队在当地坚持游击作战直至最后军破身死。

九一八!回顾当年七个鲜为人知的真相

“八女投江”中的8位抗联女兵在发现敌军偷袭后,本可以不惊动敌人全身而退,但她们为了让大部队平安撤退却主动暴露自己,最后消失在冰冷的乌斯浑河里。

九一八!回顾当年七个鲜为人知的真相

明明可以生存,却要选择战死。这是不愿做奴隶的中国人在战斗!

06

一封母亲的遗书:

“你要自豪地告诉所有的人,你的母亲叫赵一曼”

“九一八”事变不久,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存亡,赵一曼舍子从戎、奔赴东北。她带领一支游击队驰骋于白山黑水之间,红枪白马的英姿令日寇闻风丧胆。

一次激战中,赵一曼受伤被俘。负责审讯她的日本军官,为了获取所需情报,一边以药物治疗维持赵一曼的生命,一边软硬兼施,使用非人的酷刑和“心理战术”进行逼供。但无论是对肉体的摧残还是精神上的折磨,赵一曼始终让日寇一无所获。

九一八!回顾当年七个鲜为人知的真相

在无声的教育和感召下,董警官和韩护士暗中帮助赵一曼越狱,但半路上不幸再次被捕。穷凶极恶的日寇最后对赵一曼动用了电刑,企图通过破坏神经达到让她开口的目的。残忍的电刑下,赵一曼终于发出了撕心裂肺的呼喊,因为她的幻觉中,出现了她至爱的儿子、祖国和人民……日寇绝望了。在赴刑场的列车上,赵一曼提笔给儿子写下了遗书:

我的亲爱的可怜的宁儿,妈妈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什么是牺牲?就是在今天以前,你一直在妈妈的怀抱里;而在今天以后,妈妈却只能留在你的记忆里了。我亲爱的儿子,妈妈对得起你,因为妈妈是慷慨赴死的;我的苦命的儿子,妈妈又对不起你,因为你还要艰难地活着。赶快长大成人吧,我的宁儿,长大成人之后,你要自豪地告诉所有的人,你的母亲叫赵一曼。

一九三六年八月二日当日,带着对儿子的无限深情,赵一曼从容就义,年仅31岁。

07

一场正义的审判:沈阳审判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先期潜伏的小分队和苏军一起发起进攻。日军东宁要塞守军宣布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一次大规模进攻战斗落下帷幕。

1956年4月,按照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中国政府成立特别军事法庭,于当年六七月间,分别在辽宁省沈阳市和山西省太原市两地开庭,对45名日本战犯进行审判。

其中,日军中将师团长铃木启久、伪满洲国国务院总务长官武部六藏等36名战犯均在沈阳审判。

九一八!回顾当年七个鲜为人知的真相

日本战犯藤原广之进低头认罪

在沈阳的对日本战犯的审判,是国际社会审判日本战犯的延续,也是新中国审判日本战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对抗日战争胜利的一个重要总结。

九一八!回顾当年七个鲜为人知的真相

勿忘国耻

我们不可忘却的警示

九一八!回顾当年七个鲜为人知的真相

1945年9月9日,抗日战争胜利后日本递交投降书

88年过去,炮火虽不在,警钟仍长鸣。

回望历史,我们噙着泪花的眼中,有着对祖国对这片热土的深情凝视。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回望“九一八”,重温抗战历史,意义尤为重要。

这是提醒人们勿忘国耻,要从历史中汲取力量,为实现中国梦凝聚全民族的意志;

是警示人们居安思危、朝乾夕惕,盛世更要警钟长鸣;

是缅怀和告慰先烈,忠魂当笑慰,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九一八!回顾当年七个鲜为人知的真相

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这是一个大国应有的品格力量,是一个民族迈向复兴的应有之义。

今天,“九一八”,在穿越时空的警报下,我们要铭记历史,更要时刻警醒。

综合自新华网、中国教育报、军报记者、共青团中央、广东共青团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