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豪放派詩詞,人生需盡歡,詩酒趁年華

中國是一個詩詞的泱泱大國,古詩詞中有一種風格稱為“豪放派”。形成於中國宋代的詞學流派之一。第一個用“豪放”評詞的是蘇軾,北宋詩文革新派作家如王安石、蘇軾、蘇轍都曾用“豪放”一詞衡文評詩。語詞宏博,用事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時失之平直,甚至涉於狂怪叫囂。

八大豪放派詩詞,人生需盡歡,詩酒趁年華

下面八首豪放派詩詞,很多人百讀不厭,每每讀起總能振奮人心,鼓舞志氣。在你心目中,哪首最豪放呢?

劉邦——《大風歌》

大風起兮雲飛揚,

威加海內兮歸故鄉。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區區三句,直抒胸臆,雄豪自放,既有遠大的政治抱負,也表達了他對國事憂慮的複雜心情。

八大豪放派詩詞,人生需盡歡,詩酒趁年華

杜甫——《望嶽》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通過描繪泰山雄偉磅礴的景象,熱情讚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氣勢和神奇秀麗的景色,流露出了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表達了詩人不怕困難、敢攀頂峰、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以及卓然獨立、兼濟天下的豪情壯志。

八大豪放派詩詞,人生需盡歡,詩酒趁年華

李白——《將進酒》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君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側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願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

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詩人豪飲高歌,借酒消愁,抒發了憂憤深廣的人生感慨。詩中交織著失望與自信、悲憤與抗爭的情懷,體現出強烈的豪縱狂放的個性。

八大豪放派詩詞,人生需盡歡,詩酒趁年華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

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

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辛棄疾是豪放派代表人物,他懷著深重的憂慮和一腔悲憤表示要像劉裕孫權他們一樣金戈鐵馬為國立功全詞豪壯悲涼,義重情深,放射著愛國主義的思想光輝。

八大豪放派詩詞,人生需盡歡,詩酒趁年華

陳子昂——《登幽州臺歌》

前不見古人

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

獨愴然而泣下

這是一首弔古傷今的生命悲歌,從中可以看出詩人孤獨遺世、獨立蒼茫的落寞情懷。全詩語言蒼勁奔放,富有感染力,此詩通過描寫登樓遠眺,憑今弔古所引起的無限感慨。

八大豪放派詩詞,人生需盡歡,詩酒趁年華

岳飛——《滿江紅》

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

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

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全詞情調激昂,慷慨壯烈,抒寫作者對中原重陷敵手的悲憤,對民族敵人的深仇大恨,表達了自己繼續努力爭取壯年立功的心願對祖國統一的殷切願望,對國家朝廷的赤膽忠誠。

八大豪放派詩詞,人生需盡歡,詩酒趁年華

李清照——《夏日絕句》

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此詩借古諷今、抒發悲憤,,語出驚人,直抒胸臆,提出人“生當作人傑”,為國建功立業,報效朝廷;“死”也應該做“鬼雄”,方才不愧於頂天立地的好男兒。表達深深的愛國之情震撼人心。

八大豪放派詩詞,人生需盡歡,詩酒趁年華

毛澤東——《沁園春·雪》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

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須晴日,看紅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竟折腰。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

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成吉思漢,只識彎弓射大雕。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該詞描寫北國壯麗的雪景,縱橫千萬裡,展示了大氣磅礴、曠達豪邁的意境,評論歷史人物,歌頌當代英雄,抒發無產階級要做世界的真正主人的豪情壯志,意境壯美,氣勢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邁,頗能代表毛澤東詩詞的豪放風格。

八大豪放派詩詞,人生需盡歡,詩酒趁年華

豪放派風格雖然總稱豪放,然而每個詩人的豪放風格也不盡相同,蘇詞清放,辛詞雄放,南宋後期的某些豪放詞作則顯粗放,清朝的豪放詞人亦多寓雄於粗,以粗豪見長。每個人的理解不同,喜歡的風格也不同,不知道你最喜歡哪一首呢?對詩詞音樂或歷史文化感興趣請關注“詩而歌之”或搜索黃璐藝術歌曲瞭解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