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東坡詞不能用"豪放"二字簡單概括?

唐宋詞分派由來已久,明朝時期張綖開始將詞分為婉約、豪放兩派,張綖認為,"按詞體大略有二:一體婉約,一體豪放。婉約者欲其詞情醞籍,豪放者欲其氣象恢宏。蓋亦存乎其人。如秦少游之作,多是婉約;蘇子瞻之作,多是豪放。大抵詞體以婉約為正。"

從此以後,詞分豪放、婉約兩派逐漸成為一種定論,並一直影響至今。婉約詞派從晚唐五代便已形成,《花間集》諸作便是婉約詞的代表作,婉約詞風自此便被奉為詞壇正體,詞人詞作眾多,而豪放詞作數量卻寥寥無幾,直到北宋蘇軾登上詞壇,大力寫作豪放詞,詞壇風氣始一變,打破了婉約詞一統詞壇的局面。

到了南宋時期,越來越多的詞人追隨蘇軾,出現了辛棄疾、陳亮、劉過等一批豪放詞人,豪放詞得以與婉約詞平分秋色,使詞壇更加多姿多彩。而作為率先寫作大量豪放詞的蘇軾,歷來被視為豪放派的開創者,但蘇軾作為不世出的天才詞人,其詞作眾體兼備,面貌十分豐富,並不能用"豪放"二字簡單加以概括。 蘇軾最負盛名的豪放詞當屬《江城子,密州出獵》和《念奴嬌,赤壁懷古》,前一首寫出獵的盛況,抒發自己老當益壯、禦敵報國的壯志雄心,"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至今讀來仍使人彷彿能目睹其英姿,為之心潮澎湃。而後一首一開篇便是"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鋪展出一副宏闊遼遠的歷史畫卷,對著眼前滔滔滾滾的江水,遙想周瑜這等英雄也已灰飛煙滅,又轉念想到自己華髮已生,功業未就,不由得悲從中來,但結尾又以"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加以排解,可謂一波三折。對於這首《念奴嬌》,人們歷來只稱賞其豪放,其中固然有"大江東去"、"亂石穿空,驚濤拍岸"這些豪宕雄放之句,又有"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出嫁了"、"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的深情幽婉之句,可謂剛柔並濟,搖曳生姿。

為什麼東坡詞不能用

翻開《東坡樂府》,集中偏於婉約詞風的詞作佔大多數,不僅題材多樣,而且風格也有所差別,面貌相當豐富。試看與《密州出獵》同一詞牌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這是詞壇上第一首悼亡詞,上闋一句"不思量,自難忘"便抵得上千言萬語,雖心心念念著亡妻,卻又擔心自己兩鬢斑白,縱使與妻子相逢亦怕她認不得自己了,日有所思夜有所夢,下闋便寫夢中相逢,妻子正坐在窗前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其中含有多少思念,多少悲慼,結尾以景結情,皎潔的月光籠罩著空寂的松岡,更凸現這份天人永隔的斷腸之痛。同以《江城子》為詞牌,一首豪情萬丈,一首深情款款,足見蘇軾詞風的多樣化。

除了如《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這類悽楚哀痛的詞風之外,蘇軾詞亦有纏綿綺麗似柳永的一面,如下面這首《蝶戀花》: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裡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上闋描寫的是暮春景色,花漸凋零,青杏初結,柳絮濛濛,芳草綿綿,如此春景自然極易撩動起人的惜春之情,使人為春光的短暫易逝而哀嘆。下闋又寫到牆外行人偶然聽到牆內佳人的笑語,正想駐足聆聽,而佳人的笑語聲卻戛然而止,只留下行人孤獨地佇立著,引出一句"多情卻被無情惱"來,多情的行人既被無情的春景所惱,也為無情的佳人所惱。全詞寫得清新婉麗而又纏綿悱惻,酷似柳永"曉風殘月"一類的詞作。清代王士禎在《花草蒙拾》中評道:"恐屯田緣情綺靡,未必能過。孰謂坡但解作'大江東去'耶?"

為什麼東坡詞不能用

而蘇軾的《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則有幽怨纏綿之風,該詞將楊花形象與思婦形象以及詩人自身形象三者融合為一,令人分不出何句寫物,何句寫人,達到出神入化的境界。通篇情感隨意境而變,愈轉愈深,直至最後以"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收尾,既寫傷春之情,又寫思婦幽懷,更寫漂泊之苦,其中多少幽恨怨斷之聲,留待讀者細細品讀,無怪乎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讚賞道:"詠物之詞,自以東坡《水龍吟》為最工。" 除了上述這幾種風格之外,東坡詞還呈現出其他多種面目,令人歎為觀止。如《卜算子》"缺月掛疏桐"的蘊藉空靈,《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的清雄灑脫,《賀新郎》"乳燕飛華屋"的清新綺麗,《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的曠達瀟灑,《八聲甘州》"有清風萬里卷潮來"的"韶秀雋潔",《永遇樂》"明月如霜"的清幽深邃,《浣溪沙》"蔌蔌衣巾落棗花"的樸實素淨,《洞仙歌》"冰肌玉骨"的嫻雅嫵媚......可謂千詞千面,使人讀之不倦。

對於東坡詞中的清新婉約之風,前人給予了很高的評價。賙濟雲:"人賞東坡粗豪,吾賞東坡韶秀。韶秀是東坡佳處,粗豪則病也。"夏敬觀則說:"東坡詞如春花散空,不著跡象,使柳枝歌之,正如天風海濤之曲,中多幽咽怨斷之音,此其上乘也。若夫激昂排宕、不可一世之概,陳無己所謂:'如教坊雷大使之舞,雖極天下之工,要非本色。'乃其第二乘也。"二人都極力讚賞東坡詞中韶秀婉約的一面,可謂獨具慧眼。雖然文學史長期將蘇軾視為"豪放派"的代表詞人,但從總體上來看,蘇軾的詞風是多樣化的,不可用"豪放"二字簡單概括,當然也不可目之為"婉約",東坡詞在大多數情況下表現的是一種剛柔並濟的風格,有學者用"清雄"二字評之,似乎更為準確,東坡詞的佳處便在於"化百鍊鋼為繞指柔",因此能在北宋詞壇上佔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為什麼東坡詞不能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