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增值稅發票大數據提供“增值”服務

用增值稅發票大數據提供“增值”服務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一張張增值稅發票,能發揮什麼作用? 

  反映經濟運行情況,對接產銷、服務決策、落實優惠、精準服務……在疫情防控與復工復產的關鍵階段,一張張增值稅發票蘊含的產銷信息匯成稅收大數據“海洋”,繪出一幅幅復工復產“進度圖”。在此基礎上,稅務部門深度挖掘、比對分析,為經濟運行提供“增值”服務,成為服務政府決策、幫助企業復工復產的重要參謀助手。

“增值”服務 復工有“數”

  “以前只知道稅務局是收稅的部門,沒想到還有這麼多的‘增值’服務。”一條來自稅務局的信息,讓四川儀隴縣建興紡織品有限公司負責人胡建成緊鎖的眉頭舒展開來。

  建興紡織品公司是儀隴縣唯一一家疫情防控重點保障物資生產企業。主要原材料氨綸、錦綸嚴重不足,讓胡建成這些天急得團團轉。面對企業生產困境,儀隴縣稅務部門利用四川稅務大數據管理平臺及核心徵管系統,以產品品名“氨綸”和“錦綸”等為關鍵詞檢索出20餘戶上游供貨企業信息,並協助建興紡織逐一篩選聯繫,最終與遠在1600公里外的廣東新會德美達景綸股份有限公司敲定了氨綸等原材料供應合同。 

  簽完合同的胡建成第一時間給稅務人員打去電話:“這麼遠你們都能找得到,而且這麼快就能聯繫上,你們可真是幫了我的大忙了!” 

  稅務部門幫助胡建成解決難題的“法寶”,就在於增值稅發票大數據系統。作為收入佔比最大的稅種,增值稅發票涵蓋國民經濟各個領域,具有交易信息完整、經濟要素全面、產業關聯清晰,覆蓋面廣、及時性強、顆粒度細等獨特優勢。北京國家會計學院財稅政策與應用研究所所長、稅收大數據實驗室負責人李旭紅表示,增值稅發票開具的活躍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及時反映企業復工復產的進度。同時,由於增值稅具有“環環抵扣”的鏈條特徵,通過數據分析能發現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存在的問題,從而幫助打通“堵點”、補上“斷點”。 

  當前,稅務部門為企業牽線搭橋的故事正在全國各地上演。浙江省稅務局利用徵納溝通平臺和大數據平臺,精準幫扶316戶企業解決原材料短缺問題;廣東省佛山市稅務局打造“產業鏈智聯平臺”,實時採集當地8.6萬戶企業的涉稅數據,幫助困難企業解決原材料供應不暢、上下游產銷脫節等難點問題…… 

  復工復產路上,企業遇到的境況各不相同,除了愁原料、愁銷路外,還有不少企業愁資金。

  “經過測算,你們可以退稅17.8萬元。”4月初,上海市閔行區稅務局工作人員正在與一家企業的財務負責人視頻連線。原來,這家企業如常繳納了增值稅,而根據最新政策,企業提供生活服務取得的收入可以免繳增值稅。稅務部門及時發現,主動辦理了退稅。

  驚喜之餘,這位負責人也很疑惑:“這麼多企業,你們怎麼這麼快就知道我們還沒有享受優惠?”的確,這種情況並非個案,這些應享未享的企業,是如何被稅務部門發現的?

  發揮作用的正是稅收大數據監測系統。為保證企業應享盡享稅費優惠,稅務部門以大量增值稅發票數據為基礎,專門設立7項指標,對疫情防控重點保障物資生產等企業持續關注。疫情發生以來,通過數據監測,上海市稅務部門共發現應享未享企業7208戶,並對其逐戶提醒、精準推送,確保企業應享盡享各項稅費優惠。

  增值稅發票大數據不僅為企業提供“增值”服務,也成為政府決策的重要依據。 

  3月初,經過一輪又一輪大數據分析後,《山東濟南重型汽車行業基本復工達產 行業前景看好》的分析報告送到了濟南市委副書記、市長孫述濤的案頭。很快,孫述濤在這份報告上做出批示:稅務局的這份報告很及時、也很有價值,是防控期間政府決策的重要依據之一,報告比較客觀地反映了生產秩序恢復的情況。這是智慧稅務的應用成果之一。 

  形成稅收分析報告是稅收數據服務大局的一項重要工作。據統計,截至3月20日,國家稅務總局圍繞推進企業復工復產等黨中央、國務院關注的重點,已上報33份分析報告,各省級稅務局向地方黨委、政府報送經濟稅收分析報告365篇,市縣級稅務局向地方黨委、政府報送分析報告3584篇,有力地支持了黨政決策。  

  與此同時,重慶市政府將稅務數據納入全市復工復產參考指標,廣東省稅務局搭建“稅收發票綜合指數”模型,反映行業復工率等情況,稅收數據服務大局正越來越常態、越來越多元。

多維發力 “增值”有“術”

  成千上萬看似孤立的增值稅發票數據,一旦與稅務部門的主動服務結合起來,就變得有條理、有價值、有溫度。

  那麼,稅務部門是如何讓海量的增值稅發票數據發揮“增值”作用的?

  稅收數據分析專班,這個稅務總局新成立的“先鋒部隊”可以為我們找到答案。在疫情防控與復工復產兩場硬仗面前,稅務總局將利用增值稅發票數據分析企業復工復產情況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成立分析專班,抽調業務骨幹開展集中辦公,深入細緻開展多維度分析工作。 

  依託增值稅發票數據,分析專班開發出受疫情影響企業復工復產大數據監控分析工具,及時跟蹤企業復工復產情況。每天零時,前一天的稅收數據從全國各地彙總後,分析專班便開始了忙碌的工作,保證早晨上班後可以將最新分析結果報送出去,讓稅收大數據在支持疫情防控和助力企業復工復產中及時發揮作用。 

  與此同時,各省、市、縣稅務部門也成立稅收分析工作專班,加強稅收分析工作力量,保證及時、準確、高效地分析稅收數據、產出分析結果。

  在廣東,藉助大數據分析工具,稅收大數據分析部門日均處理43億條發票數據、110億條貨物明細數據,從近2000個行業、83個經濟類型、20個地市等不同維度,產出30餘張統計報表,力求及時、精確反映當前全省企業的復工復產情況。

  在河北,稅務部門將2200多萬條發票數據,加工成2張基礎信息表、28張不同分析維度的中間表和5張結果展示表,植入增值稅進銷數據分析監控系統的“復工復產分析”模塊中,為企業精準“畫像”,助力企業“加速跑”。 

  在甘肅,稅務數據風險部門通過日期、地區、行業、企業規模、經濟類型、千戶集團等10餘個維度的交互聯動,分5個主題直觀反映企業開票經營情況,每個主題都具有精準的指向性。  

  有了“先鋒部隊”,還要有充足的“裝備”作保障——

  基本建成的現代增值稅稅制是制度保障。稅收大數據尤其是增值稅數據能夠大顯身手,與增值稅發票的全面、及時、準確特徵密不可分。

  側重經濟分析的機構設置是組織保障。在國地稅徵管體制改革後成立的機構——大數據和風險管理局、稅收經濟分析部門,使稅收數據分析更為專業化。

  強大的數據集成系統是數據保障。2016年全面上線、並於2019年完成“並庫”的金稅三期系統以及增值稅發票管理新系統等海量數據集成工具,為疫情中的這場稅收分析硬仗提供了充足的“彈藥”。

  不難發現,以增值稅數據為主的稅收大數據分析工作在疫情防控期間不負使命,是基於稅收信息化建設成果的一次厚積薄發。稅收數據提供“增值”服務,來源於稅務部門在落實優惠、納稅服務與數據分析方面不斷的自我“增值”。 

  數據就是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是對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疫情防控與復工復產,是對稅收大數據分析與應用的一次檢驗,也是對稅收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一次檢驗。“各地稅務部門要在厚積薄發的基礎上進一步積厚成勢,從更廣的視角、更深的層次來開展分析,下大力氣把稅收分析工作推上新臺階,並以此為契機切實提升稅收治理能力。”稅務總局局長王軍表示。


本文刊發於《中國稅務報》2020年4月8日A1版



您可以通過中國稅務報社推出的“抗疫情 ”專題庫免費查看疫情防控相關的中央政策、政策解讀、政策問答及地方政策與問答等內容,掃描下方二維碼即可進入專題庫↓

用增值稅發票大數據提供“增值”服務


本報記者 何樂

責任編輯:張越 (010)6193007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