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教授:孩子三到六歲你不管,長大以後想管也管不了!

李玫瑾教授:孩子三到六歲你不管,長大以後想管也管不了!

其實很多家長都不知道孩子成長也是分階段的,所以我們對孩子的教育自然也喲分階段教育,在不同時段的教育重點也不同,孩子的三到六歲是性格養成的關鍵期,我們著名的心理學教授李玫瑾老師曾經說過,我們父母要注重孩子性格培養,當然最重要一點就是要讓孩子學會剋制。

李玫瑾教授:孩子三到六歲你不管,長大以後想管也管不了!

聽部分家長聊天說孩子大了經常要東要西的,今天要這個明天要那個。如果不給孩子就會用極端的方式來逼迫家長就範,比如你要不給我買新款遊戲機,我就不去上學,你要不給我買機器人模型,我就不吃飯等,鬧的家長心疼,迫不得已就範,家長也很無奈,孩子的這個方面已經沒辦法管教了,只能夠妥協跟孩子慢慢協商,其實如果真要整頓孩子的教育問題,繼續滿足孩子肯定不行。

李玫瑾教授:孩子三到六歲你不管,長大以後想管也管不了!

其實孩子的性格養成是在三到六歲,這個階段是養成孩子良好性格的關鍵,因為這個階段的孩子自我意識最強,並且會處於性格養成的初級階段,打個比方說,就比如一根剛剛長成的小樹苗,雖然看上去柔弱,但是可塑性很強。如果家長在孩子三到六歲的時候給孩子更好的規範,那麼在孩子的未來性格上就會有完美的成就,家長要給於幫助解決孩子任性問題。

李玫瑾教授:孩子三到六歲你不管,長大以後想管也管不了!

小編和家長一起來討論怎麼讓孩子在三到六歲剋制任性呢?

我們都知道孩子在三歲之前往往都是用哭鬧來發洩自己的情緒不滿的,三歲之前是沒有辦法溝通的,過了三歲以後,一般孩子就會告訴家長他們的需求,不過有些孩子還是習慣用哭鬧來表達自己的需求從而獲得自己想要的達到自己的目的,但是我們作為家長,一定要對孩子這樣子任性要求說不併且在說不的時候要做到以下三點。

李玫瑾教授:孩子三到六歲你不管,長大以後想管也管不了!

1、說不的環境要講究

記得有一篇文章是胡適講述他的母親,文章裡的胡適講到他的母親在責罰他的時候從來不會對著外人,而是單獨教育他。胡適的母親這樣做既保住了孩子自尊心,又讓教育獲得了一個提升。作為家長我覺得學學這樣的方式,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讓孩子單獨的面對你一個人。訓斥他的時候,更不要讓其他的人員參與進來。這是為了讓他能夠感受到一種情境的壓力。在這種情境下,他會默默反思自己所做的行為,從而加深對這種行為的印象。

2、以不變應萬變

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可能孩子會哭鬧不配合,有的家長就會更生氣甚至打罵,千萬不要這樣做,家長可以給孩子講道理,講人情世故,這樣會更有效的讓孩子理解幫助到孩子,如果孩子還不理解有的家長就要沒有耐心了,家長一定要耐心的跟孩子講解讓孩子做得到事情的嚴重性,不要一生氣家長就走開了,如果家長不把我好度或者過分的打罵,會對孩子幼小的心靈造成傷害。

李玫瑾教授:孩子三到六歲你不管,長大以後想管也管不了!

李玫瑾教授:孩子三到六歲你不管,長大以後想管也管不了!

3、恩威並重加深印象

孩子犯錯了家長批評教育是應該的,一般這個時候孩子都會哭鬧一段時間,家長可以等孩子哭玩之後幫孩子擦擦眼淚,這樣能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然後在安慰孩子幾句然後告訴孩子哭是沒有用的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必須要用原來解決。這個時候,家長拉著臉來讓孩子知道事情的嚴重性,孩子一般就會乖乖反思自己。

李玫瑾教授:孩子三到六歲你不管,長大以後想管也管不了!

家長很多時候擔心孩子哭鬧從而對孩子的一些行為妥協,其實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該說不的時候異地昂要加持,孩子才會感受到你對他行為的反映,孩子看到了你的堅決才會有所理解,家長在進行疏導和教育的時候也呀哦讓孩子感受到杜牧的愛戴,讓他知道父母是愛他的,但是不會遷就他,這樣做孩子才更能理解父母這樣做的行為。

大家都想要孩子身後有見識的父母,有見識的父母,不等於有錢的父母。

比如,給孩子買一本童書繪本用不了多少錢,但會讓孩子學習到很多知識。3-6歲是孩子的閱讀敏感期,這個時期好好培養,有助於讓孩子形成終生的閱讀習慣!

李玫瑾教授:孩子三到六歲你不管,長大以後想管也管不了!

所以李玟謹教授給大家推薦以下的書籍,一共10冊裡包含了如何合理科學的去教育孩子。

李玫瑾教授:孩子三到六歲你不管,長大以後想管也管不了!

李玫瑾教授推薦一套《兒童情商培養繪本》,《情緒管理和人格培養》(10冊)

李玫瑾教授:孩子三到六歲你不管,長大以後想管也管不了!

包括:友誼、禮儀、誠實、助人、大聲說不、規則、我要自己來、危險、噓,安靜、責任,塑造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娃在看完其中一本《禮儀》後,學習到了其中不少禮儀的知識,鄰居也誇他真是個有禮貌的孩子

李玫瑾教授:孩子三到六歲你不管,長大以後想管也管不了!

2-8歲是孩子的閱讀敏感期,這個時期好好培養,準備一些認知類、行為習慣類、情緒處理、入園小故事類的繪本,還有助於讓孩子形成終生的閱讀習慣!

李玫瑾教授:孩子三到六歲你不管,長大以後想管也管不了!

在3歲之前,父母可以讀給孩子聽,當做睡前故事書。在3-6歲當做好習慣養成的故事書,用來幫助孩子管理情緒,養成好性格。

李玫瑾教授:孩子三到六歲你不管,長大以後想管也管不了!

健全的性格會讓“雛鷹”的翅膀更有力量,有了力量他們會飛的更高更遠。不要錯過了幫孩子養成好習慣的最佳時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