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名师名篇里的写作密码——写作手法

【原创】名师名篇里的写作密码——写作手法


写作手法,包括表达方式、写作方法和修辞手法。


表达方式上次提到过,包括:记叙(叙述)、议论、说明、描写和抒情。


写作方法,也叫表现方法,是指在文学创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和技巧。包括托物言志(托物喻人)、欲扬先抑、衬托、夸张讽刺、借景抒情、前后照应、对比、象征等。


常用的修辞手法,也叫修辞方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借代、反问、设问、疑问、对偶、反复等。


为什么要讲这么清楚,是因为百分之百的初中生都会弄混淆,而这些内容又是中考必考的重点知识。在这里把它们放到一起,一目了然。


今天咱们讲讲对作文有用的表现方法:借物喻人、以小见大、卒章显志


【原创】名师名篇里的写作密码——写作手法


一、借物喻人: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描写人的一种品格。


行道树(张晓风)


我们是一列树,立在城市的飞尘里。


许多朋友都说我们是不该站在这里的,其实这一点,我们知道得比谁都清楚。我们的家在山上,在不见天日的原始森林里。而我们居然站在这儿,站在这双线道的马路边,这无疑是一种堕落。我们的同伴都在吸露,都在玩凉凉的云。而我们呢?我们唯一的装饰,正如你所见的,是一身抖不落的烟尘。


是的,我们的命运被安排定了,在这个充满车辆与烟囱的工业城里,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但你们尽可以节省下你们的同情心。因为,这种命运事实上也是我们自己选择的——否则我们不会在春天勤生绿叶,不必在夏日献出浓阴。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整个城市都是繁弦急管,都是红灯绿酒。而我们在寂静里,在黑暗里,我们在不被了解的孤独里。但我们苦熬着,牙龈咬得酸疼,直等到朝霞的彩旗冉冉升起,我们就站成一列致敬。无论如何,我们这城市总得有一些人迎接太阳!如果别人都不迎接,我们就负责把光明迎来。


这时,或许有一个早起的孩子走了过来,贪婪地呼吸着鲜洁的空气,这就是我们最自豪的时刻了。是的,或许所有的人都早已习惯于污浊了,但我们仍然固执地制造着不被珍视的清新。


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


这是台湾女作家张晓风极具代表性的一部作品,全篇采用拟人的修辞,写了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而又容易忽视掉的一种树——站在道路两旁的行道树。行道树立在城市的飞尘里,忍受着寂寞和孤独,整日站在道路两旁吸着烟尘。和原始森林里的同伴们形成了对比,来突出行道树的奉献精神。


作者给予了行道树努力打拼、坚持不懈的奉献精神,这里借行道树这种事物,来赞美了具有奉献精神的人们。


我们写作文时,无论写人还是记事,无论写景还是状物,正确运用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可以使文章的立意更深远,表情达意更含蓄,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但需要注意的是,所描述的事物的特点,要与人的品格有相似之处,让人读了文章能清楚地认识到借物要说明什么,要赞美什么样的人。


同学们,你们以后写文章可以试试这种写法。比如:梅花凌寒而开,具有人的什么品质呢?看到像无数彩蝶,翩翩起舞的落叶,你会想到什么呢?那些逆行而上,用自己的生命在这场战役中为我们打造了一道安全的屏障的医护人员,他们勇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你又能用什么事物来比喻呢?


【原创】名师名篇里的写作密码——写作手法


二、化大为小(以小见大):就是把大的话题变化成小的,常见的事物来表现中心思想。(通过小的题材反映大的主题。)


在我们的写作中,经常会碰到很大的话题,这让很多同学不知所措,从何下笔。


其实很简单,将大的话题变小就可以了,用自己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或者熟悉的事情来表达情感。


比如:女作家杏林子的《生命 生命》(这里不再提供原文,可以自己搜索查看)


“生命”是一个很大的话题,作者很聪明的将它化大为小了:


第一段写了“我”在灯下写稿,捉住了一只飞蛾,文中写到“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飞蛾的求生欲让 “我”震惊,让“我”忍不住放了它。第二段写了一粒掉在砖缝里的香瓜子,竟然冒出了一截小瓜苗,令人肃然起敬。


第三段写聆听自己的心跳,感受到了心脏那稳健而有规律的跳动时,作者感受到:“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糟蹋它;我可以使它度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也可以任它荒废,庸碌一生。”


怎么样?中心思想已经被展现的淋漓尽致了。生命是什么?任谁都难以回答,但我们运用化大为小的写法,从一只小飞蛾,一粒香瓜子写起,这是小的生命,再到聆听心跳,由物及人、很恰当的诠释了什么是生命。既扣了题,又突出了主旨:珍爱生命!


化大为小(以小见大)的写法,要着眼于小,通过描写这个“小”,去表达“大”的含义,去突出中心。这种写法能够很好的避免考试作文中常见的泛泛而谈,空洞乏味而又肤浅的问题。


你学会了吗?下次写作文可以试试,老师一定会对你的文章赞赏有加。


【原创】名师名篇里的写作密码——写作手法


三、卒章显志——指在文章结尾,用一两句话点明中心的手法。也叫篇末点题。


这种手法的好处在于明确、清晰的表明自己的写作意图,让读者快速的了解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这种写作手法非常适用于大型的考试当中,因为老师的阅卷速度很快,短时间内,要让老师了解到你文章的中心思想,就要在结尾点出你的写作意图和主旨。


当代女作家铁凝(我很喜欢这个作家),有一篇散文是《门外观球》,她作为一个门外汉,并不对足球有兴趣,有一天无意走进客厅,电视上正在播放一个进球的镜头,她目睹了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看到了巴乔脸上的“真面目”。于是她坐了下来,开始欣赏她一无所知的足球:“当阿根廷败给西德后,马拉多纳像孩子那般哭泣时;当南斯拉夫败给阿根廷后,斯托伊科维奇趴在草地上用绿草擦洗着满面的泪水、苏西奇用球衣捂住脑袋嚎啕时,你会觉得这失败实在也充满一种悲壮的魅力,因为此时此刻他们把一个真实的自己交给了足球,交给了观众,交给了世界。”


当别人欣赏着某某球星脚下的球技时,当别人为自己喜爱的球星进球狂欢时,作者却另辟蹊径,看到的是球场上的“真实”。所以,她的结尾直接点出中心:“地球上需要足球,因为地球人从足球里能看到一个淋漓尽致的真的自身。”


这就叫卒章显志。你学会了吗?


【原创】名师名篇里的写作密码——写作手法


当然除了这三种写作手法,还有很多其它的写作手法,常用的还有对比、衬托,想象与联想、象征等。当你了解到这些内容后,会感叹于中华文字的博大精深,中华文学的深奥。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学无止境,让我们一起去探索更多的写作密码吧!


【原创】名师名篇里的写作密码——写作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