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名師名篇裡的寫作密碼——寫作手法

【原創】名師名篇裡的寫作密碼——寫作手法


寫作手法,包括表達方式、寫作方法和修辭手法。


表達方式上次提到過,包括:記敘(敘述)、議論、說明、描寫和抒情。


寫作方法,也叫表現方法,是指在文學創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運用的各種具體方法和技巧。包括託物言志(託物喻人)、欲揚先抑、襯托、誇張諷刺、借景抒情、前後照應、對比、象徵等。


常用的修辭手法,也叫修辭方法:比喻、擬人、排比、誇張、借代、反問、設問、疑問、對偶、反覆等。


為什麼要講這麼清楚,是因為百分之百的初中生都會弄混淆,而這些內容又是中考必考的重點知識。在這裡把它們放到一起,一目瞭然。


今天咱們講講對作文有用的表現方法:借物喻人、以小見大、卒章顯志


【原創】名師名篇裡的寫作密碼——寫作手法


一、借物喻人:借某一事物的特點,來描寫人的一種品格。


行道樹(張曉風)


我們是一列樹,立在城市的飛塵裡。


許多朋友都說我們是不該站在這裡的,其實這一點,我們知道得比誰都清楚。我們的家在山上,在不見天日的原始森林裡。而我們居然站在這兒,站在這雙線道的馬路邊,這無疑是一種墮落。我們的同伴都在吸露,都在玩涼涼的雲。而我們呢?我們唯一的裝飾,正如你所見的,是一身抖不落的煙塵。


是的,我們的命運被安排定了,在這個充滿車輛與煙囪的工業城裡,我們的存在,只是一種悲涼的點綴。但你們儘可以節省下你們的同情心。因為,這種命運事實上也是我們自己選擇的——否則我們不會在春天勤生綠葉,不必在夏日獻出濃陰。神聖的事業總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這種痛苦能把深沉給予我們。


當夜幕降臨的時候,整個城市都是繁弦急管,都是紅燈綠酒。而我們在寂靜裡,在黑暗裡,我們在不被瞭解的孤獨裡。但我們苦熬著,牙齦咬得痠疼,直等到朝霞的彩旗冉冉升起,我們就站成一列致敬。無論如何,我們這城市總得有一些人迎接太陽!如果別人都不迎接,我們就負責把光明迎來。


這時,或許有一個早起的孩子走了過來,貪婪地呼吸著鮮潔的空氣,這就是我們最自豪的時刻了。是的,或許所有的人都早已習慣於汙濁了,但我們仍然固執地製造著不被珍視的清新。


立在城市的飛塵裡,我們是一列憂愁而又快樂的樹。


這是臺灣女作家張曉風極具代表性的一部作品,全篇採用擬人的修辭,寫了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而又容易忽視掉的一種樹——站在道路兩旁的行道樹。行道樹立在城市的飛塵裡,忍受著寂寞和孤獨,整日站在道路兩旁吸著煙塵。和原始森林裡的同伴們形成了對比,來突出行道樹的奉獻精神。


作者給予了行道樹努力打拼、堅持不懈的奉獻精神,這裡借行道樹這種事物,來讚美了具有奉獻精神的人們。


我們寫作文時,無論寫人還是記事,無論寫景還是狀物,正確運用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可以使文章的立意更深遠,表情達意更含蓄,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和表現力。


但需要注意的是,所描述的事物的特點,要與人的品格有相似之處,讓人讀了文章能清楚地認識到借物要說明什麼,要讚美什麼樣的人。


同學們,你們以後寫文章可以試試這種寫法。比如:梅花凌寒而開,具有人的什麼品質呢?看到像無數彩蝶,翩翩起舞的落葉,你會想到什麼呢?那些逆行而上,用自己的生命在這場戰役中為我們打造了一道安全的屏障的醫護人員,他們勇於犧牲的大無畏精神,你又能用什麼事物來比喻呢?


【原創】名師名篇裡的寫作密碼——寫作手法


二、化大為小(以小見大):就是把大的話題變化成小的,常見的事物來表現中心思想。(通過小的題材反映大的主題。)


在我們的寫作中,經常會碰到很大的話題,這讓很多同學不知所措,從何下筆。


其實很簡單,將大的話題變小就可以了,用自己生活中常見的事物或者熟悉的事情來表達情感。


比如:女作家杏林子的《生命 生命》(這裡不再提供原文,可以自己搜索查看)


“生命”是一個很大的話題,作者很聰明的將它化大為小了:


第一段寫了“我”在燈下寫稿,捉住了一隻飛蛾,文中寫到“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躍動”。飛蛾的求生欲讓 “我”震驚,讓“我”忍不住放了它。第二段寫了一粒掉在磚縫裡的香瓜子,竟然冒出了一截小瓜苗,令人肅然起敬。


第三段寫聆聽自己的心跳,感受到了心臟那穩健而有規律的跳動時,作者感受到:“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糟蹋它;我可以使它度過一個有意義的人生,也可以任它荒廢,庸碌一生。”


怎麼樣?中心思想已經被展現的淋漓盡致了。生命是什麼?任誰都難以回答,但我們運用化大為小的寫法,從一隻小飛蛾,一粒香瓜子寫起,這是小的生命,再到聆聽心跳,由物及人、很恰當的詮釋了什麼是生命。既扣了題,又突出了主旨:珍愛生命!


化大為小(以小見大)的寫法,要著眼於小,通過描寫這個“小”,去表達“大”的含義,去突出中心。這種寫法能夠很好的避免考試作文中常見的泛泛而談,空洞乏味而又膚淺的問題。


你學會了嗎?下次寫作文可以試試,老師一定會對你的文章讚賞有加。


【原創】名師名篇裡的寫作密碼——寫作手法


三、卒章顯志——指在文章結尾,用一兩句話點明中心的手法。也叫篇末點題。


這種手法的好處在於明確、清晰的表明自己的寫作意圖,讓讀者快速的瞭解你的中心思想是什麼。


這種寫作手法非常適用於大型的考試當中,因為老師的閱卷速度很快,短時間內,要讓老師瞭解到你文章的中心思想,就要在結尾點出你的寫作意圖和主旨。


當代女作家鐵凝(我很喜歡這個作家),有一篇散文是《門外觀球》,她作為一個門外漢,並不對足球有興趣,有一天無意走進客廳,電視上正在播放一個進球的鏡頭,她目睹了這一激動人心的時刻,看到了巴喬臉上的“真面目”。於是她坐了下來,開始欣賞她一無所知的足球:“當阿根廷敗給西德後,馬拉多納像孩子那般哭泣時;當南斯拉夫敗給阿根廷後,斯托伊科維奇趴在草地上用綠草擦洗著滿面的淚水、蘇西奇用球衣捂住腦袋嚎啕時,你會覺得這失敗實在也充滿一種悲壯的魅力,因為此時此刻他們把一個真實的自己交給了足球,交給了觀眾,交給了世界。”


當別人欣賞著某某球星腳下的球技時,當別人為自己喜愛的球星進球狂歡時,作者卻另闢蹊徑,看到的是球場上的“真實”。所以,她的結尾直接點出中心:“地球上需要足球,因為地球人從足球裡能看到一個淋漓盡致的真的自身。”


這就叫卒章顯志。你學會了嗎?


【原創】名師名篇裡的寫作密碼——寫作手法


當然除了這三種寫作手法,還有很多其它的寫作手法,常用的還有對比、襯托,想象與聯想、象徵等。當你瞭解到這些內容後,會感嘆於中華文字的博大精深,中華文學的深奧。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學無止境,讓我們一起去探索更多的寫作密碼吧!


【原創】名師名篇裡的寫作密碼——寫作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