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近代陸海軍到底什麼仇什麼怨?(上)

眾所周知,二戰時期日本陸軍與海軍長期不和,今天跟大家聊一下他們為什麼不和。明治維新之後,日本國內兩大龍頭長州藩和薩摩藩因倒幕有功,掌握了軍隊。慢慢的就分化出了現代化的海軍和陸軍。


日本近代陸海軍到底什麼仇什麼怨?(上)

明治天皇

19世紀中期,由於大航海時代與重商主義崛起,日本幕府末期天下大亂。首先北極熊俄國從堪察加半島南下到北海道,緊接著英國來到長崎、薩摩。而美國的佩裡率領艦隊直接開到了江戶,用武力威脅幕府開國。日本見識到工業文明的成果之後,深感自己落後。於是全國各藩臥薪嚐膽,大家一起想辦法,有些人認為應該從文化教育上,改變日本人的思維模式,脫亞入歐;有些人從工商實業著手展現日學為體西學為用。當時各地強藩早就看幕府不爽,紛紛要求尊王攘夷。尊王,就是尊奉天皇,攘夷,就是反對帝國主義。但其實主要的目的還是反對與列強簽訂條約的幕府。這就是倒幕運動的開始。

諸藩中的長州藩屬於倒幕急先鋒,獨自跟幕府單挑過兩次,據說長州藩每年年會的慣例,家臣們會詢問藩主:今年的倒幕時機如何?藩主會回答:時機尚早。此慣例一直持續到德川幕府倒臺,由此可見長州藩對幕府的仇恨之深。長州藩位於本州的最西邊,它在1864年就與英國、荷蘭、法國、美國發生過一場戰爭。結果輸得很慘,全藩上下勵精圖治,積極引進西方技術,所以長州藩擁有日本最早的西式軍隊,實力自然也遠勝其他藩。口號也從尊王攘夷變成了開港討幕,意思是說,列強我不反對了,現在只倒幕,不攘夷。因為政治正確,所以也得到了列強的同情與支持。


日本近代陸海軍到底什麼仇什麼怨?(上)

薩英戰爭

而薩摩藩位於今天的鹿兒島,看一下地理位置就知道,此藩自古就常與中國、荷蘭、葡萄牙交流。除了地理環境因素,藩主島津齊彬還是一個熱衷西洋科學的人。在幕府鼓勵各地造船和殖產興業後,他也沒有閒著,引進了西方的教育與工業技術,培養了大量的人才。1858年島津齊彬過世後,新即位的茂久一樣勵精圖治,繼續發展實業,獎勵工商。薩摩藩也跟長州藩一樣,奉行尊王攘夷。1862年4名英國商人因不懂日本禮儀,在生麥村衝撞了島津茂久的隊伍,島津家的武士以無禮為名斬殺其中一人,英國大為光火,要求島津藩主道歉,並另賠25000英鎊。薩摩拒之不理,英國丟了面子,於是派遣7艘軍艦停泊鹿兒島,準備好好教訓一下薩摩藩,結果遭到薩摩藩的頑強抵抗,英國損失慘重。薩摩藩也清醒的認識到英國的強大,最終雙方和談,薩摩藩賠償25000英鎊。另一方面,薩摩藩也贏得英國的尊重,英國原本是支持德川幕府的,看到薩摩藩這麼耐打,而幕府又這麼無能,就改與薩摩藩合作,協助薩摩藩重建海軍,甚至在後來的戊辰戰爭中,支持薩摩藩打敗德川幕府。


日本近代陸海軍到底什麼仇什麼怨?(上)

戊辰戰爭

說到長州藩與薩摩藩之間的關係,可以用4個字來形容:水火不容。1863年,長州藩向孝明天皇獻策,希望天皇下達攘夷的命令並趁機廢掉德川幕府,但薩摩藩卻與親幕府的會津藩發動政變,在禁門之變中聯手把長州藩驅逐出京都。德川幕府為了懲罰長州藩,反動了長州征伐,薩摩藩也參與了此次行動。此事讓長州藩懷恨在心。但神奇的是,經過坂本龍馬的調解,兩藩居然暫時握手和解,聯手對付德川幕府,力挺剛登基的明治天皇。最終在英國的支持下打敗幕府軍,德川幕府自此滅亡,明治維新開啟。當時日本百廢待興,軍隊也是從頭開始,於是就由倒幕兩大勢力長州藩和薩摩藩來重建。兩藩合作後又開始不對付了。長州藩在倒幕時就已經改制,有現代化的軍隊,完全以陸戰為主。於是陸軍的各種主力、軍官、學校都由長州把持。薩摩藩則是在薩英戰爭後,靠英國重建海軍,明治維新以後又不斷的擴編,由地方級水軍發展成為國家級海軍,既然陸上打不贏長州,那就全力發展海軍。明治維新後,以長州為主的陸軍軍官都被送往歐洲陸戰大國德國留學,以薩摩藩為主的海軍軍官則 被送往海上強權英國留學。這兩大集團的矛盾,並沒有因為新天皇的登基而化解,反而越走越遠,最終逐步演變成兩軍種互相指責對方是馬鹿,甚至在後期的二戰中也在一直相互扯後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