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徙戎論

在八王大混戰第二階段前,聊下徙戎論。

前面提到晉武帝年間,羊祜意圖東向滅吳時,因為雍涼交接的鮮卑人禿髮樹機能造反,導致一再拖延。我們說一段晉武帝、晉惠帝年間的幾次外族的叛亂。

禿髮樹機能造反後,汝南王司馬亮正都督雍涼軍事,結果所用非人,屢次被禿髮樹機能擊敗,司馬亮也被免官召回。晉武帝又派了尚書石鑑都督秦州軍事,杜預為秦州刺史,征討樹機能,結果這倆人也互相宿怨,石鑑陷害了杜預,幸虧杜預有人,才免了牢獄之災,但是石鑑一再發兵,也一再被樹機能擊敗。晉武帝司馬炎還差點讓匈奴左部帥劉淵去征討樹機能,幸虧僕射李熹說什麼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才沒有讓劉淵征討,劉淵也是西晉滅亡的禍首之一,後續在詳細介紹。

禿髮樹機能兇焰猖獗,攻陷了涼州,晉武帝一聽很是憂心,嘆息道誰能為我擺平這個賊子,司馬督馬隆站出來了說我可以,晉武帝就問你有什麼策略,馬隆就說我自己招募三千勇士,先不用問我戰略,我隨機應變,肯定能獲勝(聽著也不怎麼靠譜),但是估計也沒有其他合適的人,馬隆估計平時表現也不錯,晉武帝就封馬隆為討虜將軍,其他大臣都說現在那邊兵挺多,為什麼還要再招募勇士,前面說的晉武帝還是有一些眼光,這時候非常信任馬隆,一切聽從馬隆,全權委託給馬隆。馬隆於是就自己招募勇士,他立下標準,凡拉得開120斤的大弓,能挽九石之重的重弩,就予錄取。這是相當高的標準,當時的斤約相當於250克,120斤約相當於30公斤;一石為120斤,九石即相當於270公斤。最終馬隆錄取了三千五百人。之後,馬隆又到武庫挑選兵器。武庫令不讓他挑,只願意給一些殘次品,雙方爭吵起來,馬隆就要找晉武帝說明了武庫令阻撓的情形,晉武帝傳諭令給武庫令,讓馬隆自己挑選最好的軍械。一切就緒,馬隆就帶著這支親手打造的軍隊,向西進發。

當時樹機能擁兵數萬,據險拒守。馬隆果然是相當有軍事才能的,他見山路比較崎嶇,就造了扁箱車,裝載著士兵慢慢前進,車上裝著木屋,兵士利用木屋防禦箭石。,到了比較空闊的地方,就把戰車連接起來,四面排設鹿角, 進退自如,估計是學到了諸葛亮的精華,感覺反正就是跟刺蝟差不多,讓禿髮樹機能的軍隊無可奈何,無處下嘴。於是馬隆只會軍隊,你進我退,你退我擾,穩紮穩打,再加上選拔的的都是真正的勇士和力士,樹機能的兵用弓箭射不中他們,但他們射樹機能的軍隊是箭無虛發,所以打的樹機能的軍隊精神奔潰,打心眼裡害怕,結果沒多久就把搗亂了十幾年的樹機能打敗並殺死了。所以說樹機能就算是一隻老虎也就是一隻紙老虎,之所以為禍十幾年,完全就是晉朝用人不當,並且內部互相傾軋鬥爭導致的。

到了晉惠帝年間,匈奴的一個部落頭目郝散又糾結了上萬人,起兵為亂,結果快速就被剿滅了,郝散兵敗投降,結果被西晉給殺死了,郝散的兄弟郝度元跑了出去,又糾集了一票人馬,開始作亂,又打的晉軍一敗再敗,於是朝廷派趙王司馬倫去鎮壓,這個趙王司馬倫可沒有他爹司馬懿那幾下子,屬於軍事韜略絕緣體,就是一個庸碌之輩,一切的軍政都依賴於自己寵臣孫秀,孫秀陰謀詭計可以,軍事韜略和趙王司馬倫半斤八兩,這組合自然也是屢戰屢敗,丟人現眼。朝廷一看這樣就把司馬倫招回去了,另外安排了梁王司馬肜(chen)為徵西將軍,司馬倫按說敗軍之將,如何有功?但是朝廷非但沒有責罰,反而升官,莫名其妙的操作,結果秦雍兩週的氐羌,一看朝廷賞罰不明,索性以此為由推舉齊萬年為帥,圍攻涇陽。司馬肜剛到,一看齊萬年部這麼猖獗,趕緊打報告讓朝廷派兵增援。於是朝廷就派安西將軍夏侯駿為統帥,率領建威將軍周處、振威將軍盧播一起討伐齊萬年。

朝廷派夏侯駿為統帥其實是不妥當的,中書令陳準就反對,說:“夏侯駿與梁王都是國家貴戚,(夏侯駿是司馬師妃子的後裔),都不是將帥的材料,他們進也不求名,退也不害怕有罪(如司馬倫還被加封),周處是吳人,忠勇果敢,和梁王素有恩怨(周處擔任御史中丞的時候,曾經彈劾過樑王),讓他去很不合適,應該派孟觀,帶領兵馬和周處一起就足夠滅掉齊萬年了,否則梁王一定會報仇,讓周處前行,逼迫周處到絕地,齊萬年滅不了,還會白白損失國家的一員良將“,陳準是真的很準,但是朝廷就是不準,徒呼奈何。

說到周處,小時候不瞭解他的其他,但他的傳說故事倒很是吸引人,屬於苦海無邊回頭是岸的榜樣,簡單介紹一下。

周處字子隱,義興(今江蘇宜興)人,是吳國名將周魴的兒子,周魴早亡,周處小時候好勇鬥狠,是鄉里的一大禍患,一天溜達的時候,看見父老鄉親都愁眉苦臉的,就走過去聊天,說現在天下太平,人壽年豐,你們怎麼都一副苦瓜臉呢,父老鄉親就說鄉里有三害,三害不除,怎麼能高興起來?周處就問哪三害,父老就說南山有白額老虎,長橋下有惡蛟龍,還有最後一害你如果一定要讓我就是你了。周處就說,那我就除掉他們。先上山射殺了猛虎,再下水與惡蛟搏鬥,歷三天三夜將其殺滅。當他回家時,看到人們以為自己也已經死了,竟在互相慶賀,他這才瞭解在人們的心目中,自己的形象曾是何等惡劣,就想著改過自新,從此他勵志好學、克己復禮,言必行行必果,且因為政聲不錯屢次升官。

周處也明白朝廷派他去的話自己凶多吉少,孫秀(不是那個趙王的寵臣)也勸他說不如藉口老媽年老,要回去養老送終,辭官回去,但是周處說忠孝不能兩全,既然決定了效忠朝廷,就不能顧及個人親情了,只能誓死效力朝廷了。

周處如此英雄人物,大家也都知道與梁王有怨,為什麼還被派出去呢,因為周處不但與梁王有怨,再加上自己的鯁直也得罪了很多權貴,大家都是清談之風,你要較真肯定就輸了。所以朝廷這次故意派了周處去梁王麾下,也是希望能借梁王的刀殺周處的頭。就是齊萬年,一聽說周處領兵到來,也跟手下說,周處這個人曾經為新平太守(陝西彬縣,這裡正是氐、羌和晉人(當時稱漢族人為晉人)雜居的地方),文武雙全,不可輕敵,如果是他自己領軍到來,我們只能退避,現在他受別人轄制,來了就只能被我們擒獲了。

梁王司馬肜果然假公濟私,陰謀報復,明面上說周處忠勇過人,當前鋒妥妥的,讓周處帶領驍騎五千人,攻打齊萬年的七萬人梁山大營。以一敵十不是開玩笑嗎,周處自然也清楚,就說軍隊如果沒有後援,肯定會敗,我死了無所謂,但是給國家蒙羞,豈不是恥辱。梁王司馬肜就說你平時那麼大膽,這會兒怎麼反而害怕了。夏侯駿接口說你放心去吧,我讓盧播等人為你後援。周處無奈只能獨自前進。到了距離齊萬年大營半里左右的地方,就整軍以待,等待盧播等軍隊,結果才過了一宿,就收到兩次梁王催戰的命令,黎明的時候,將士們還沒有吃飯,又收到催命符,催促趕緊打,周處一看盧播等軍一直沒到,知道梁王故意陰自己,自己怎麼也是必死,將軍寧肯死在戰場上,馬革裹屍,也不願屈辱求生,於是帶領五千軍馬衝向了齊萬年的大營。與齊萬年的七萬兵馬苦戰一整天,雖殺傷大量敵軍,終因絃斷箭盡,沒有援兵,陷入絕境,周處拒絕左右的勸告,不肯棄眾先逃,力戰而死。作為一名忠於國家,馬革裹屍的將軍,我們一定要為周處點贊,但是要說政治就只能是小學生水平了,畢竟政治有時候要圓滑,否則只能自己徒然身死,於國無益了。

周處為國捐軀,朝廷都知道是被梁王所陷害,但所有人非但沒有為周處喊怨,反而慶幸終於少了一個吳國過來並且鯁直難伺候的大臣。就是張華等重臣,也是隨波逐流,不敢對梁王有所詰責,僅僅撫卹了一下週處家屬聊表安慰。

周處戰死,梁王司馬肜和貴戚夏侯駿又折騰了一年,還是無所建樹,張華和陳準就又舉薦積弩將軍孟觀為將征討齊萬年。孟觀大家都知道,是賈南風的寵臣,率領京師的宿衛兵到達關中,梁王司馬肜也知道孟觀是宮府寵臣,索性買個人情,將關中大軍的指揮權交給孟觀,孟觀沒有了牽制,努力進取,每戰都是親冒矢石,身先士卒,齊萬年也是一隻紙老虎,在孟觀等的窮追堵截之下,齊萬年軍隊也很快潰散,自己也被抓住梟首,另外的匪首郝度元也逃逸被圍剿至死,於是秦雍涼州的氐羌又歸附晉國朝廷,朝廷命孟觀為東羌校尉,暫時鎮守在西邊,而梁王司馬肜回到朝廷,錄尚書事,梁王司馬肜在西邊戰事上也就掛個頭銜,出謀劃策他不行,出兵打仗更是慫,朝廷不糾察導致周處戰死,數年無功,徒然耗費糧餉,反而委以重權,不能賞罰嚴明,只能是禍根深埋,等待導火索來一個大爆炸了。

禿髮樹機能、郝度元和齊萬年這幾次叛亂,我們可以看到,晉朝廷一旦選用合適的將領,叛亂能快速平定。當然之所以叛亂,根本還是在朝廷、地方的政治不夠清明,試想誰不願意安居樂業,就算是匈奴、羌、氐等當時晉朝認為的外夷,也不一定是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也許會有一些部落的野心家,但是一旦朝廷鐵板一塊,他們也沒有空隙作亂。

但一些人還是抱有晉廷華人正統的理念,太子洗馬(官名)江統就上表《徙戎論》說氐羌等異族“性氣貪婪,兇悍不仁、四夷之中,未有甚於戎狄者,弱則畏服,強則侵叛“、”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期望將華夷分開,如:”徙扶風始平京兆諸氐,出還攏右,仍據陰平武都之界,各附本種,反其舊土,使屬國撫夷,就安集之,則華戎不雜,並得其所“,當然在當時的歷史時間,江統這種思想不在少數,但畢竟夷狄人性本惡的觀念不對,且將華夷分隔和歷史大融合趨勢也相悖,所以江統這是好心辦壞事的策略,故土難離是人性,如果強制遷移就是違揹人性,只能激化矛盾,而不是有效解決矛盾,所以晉廷這點還能看得到,並沒有採用江統的建議。所以匈奴人劉淵才能成為五部大都督,金庸小說中鮮卑族慕容復的祖先慕容廆(gui)也得以鎮守遼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