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一線的故事(一


疫情防控 | 戰“疫”一線的故事(一


01 差點暈倒,他卻在心疼防護服

護士解曉威喘不上氣來差點暈倒

不得不撤出隔離病房

同事擔心他的身體

但是他卻只心疼這件防護服。

感染十二科唯一一名男護士

2月22日上午

他像往常一樣

穿戴好防護裝備進入隔離區

當他準備給病人輸液時

突然感覺呼吸困難

原來防護服勒得太緊

口罩被呼出的熱氣打溼

粘在嘴上影響了正常呼吸

隨時有窒息危險

班組長髮現後

趕緊把他帶到緩衝區緊急處理

護士長郭玉棉要求他繼續休息

可解曉威卻心疼自己的防護服

“太可惜了!才穿了半個小時。”

休息沒一會兒

身上的汗水還沒幹

解曉威又堅持返回紅區

看了這段視頻

很多網友表示心疼

“拜託好好休息一會兒吧!”


02 他把17年前抗非典的行李箱,傳給了上一線的女兒

“帶這個箱子去吧,爸爸只用過一次。”

66歲的王衛國翻翻騰騰

從幾個行李箱中挑出一個,遞給女兒王婷

在山西太原,馳援武漢的醫生王婷跟父親王衛國擁抱(2月2日攝)。新華社發

  

2月1日22:45

長治醫學院附屬和濟醫院呼吸內科醫生王婷接到電話

次日一早隨山西第二批援助湖北醫療隊出征

那個時候,她正在發熱門診值班

  

交班之後,她回到家中,把情況告訴了家人  

“我正想帶這個箱子。”

接過爸爸給的行李箱,王婷很開心

  這個皮箱,王衛國只用過一次

2003年抗擊非典時,王衛國上了一線

當時帶的就是它

  之前,院內第一次報名

錯過了報名參加第一批援助湖北的機會

這一次她早早遞出了申請

 

出發前的那個夜晚,王婷沒能睡著

“內心很忐忑,不知道要接受什麼樣的任務

不知道要面臨什麼樣的處境。”

但這樣想著,心裡反倒有了一種期待

她相信自己,能面對那些困難

 

2月2號16:40

王婷隨山西第二批援助湖北醫療隊抵達武漢天河國際機場。

  

偌大的天河機場,空空蕩蕩

跟著隊伍往前走

眼前的情景讓王婷感到

形勢嚴峻,任務艱鉅

  

次日早早起床,

接受短暫而嚴格的培訓之後

王婷被分配在武漢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

 

一共50張床位

收治了50位危重症患者

這是王婷將要面對的工作

  

患者就在眼前。

之前一直處於緊張狀態的王婷反倒平靜下來

馬上分工,熟悉流程

醫護人員三班倒

早班9點至15點

下午班15點到21點

晚班21點到次日9點

每班4名醫生,護士10名以上

  

“上下午班工作雖然是6小時,但車程半小時

穿脫防護服需要一個小時

再加上交接班準備、洗澡消毒等

全程下來至少得10個小時。”

王婷說

  

“說實話,體力上並不比平時差

但因為防護服很厚,缺氧,加上心理壓力大

因此很容易疲乏。”

王婷說的心理壓力

首先來自防護,只有先把自己防護好了

才能確保隊友安全,確保患者安全

  

起初上衛生間不便,還需要穿尿不溼

但最近已經熬出經驗,那就是不吃不喝

最長的一次

王婷中午12點吃飯

晚上11點回到住地倒頭就睡

堅持到第二天早晨才吃飯

  

補充水,只能下班後大量喝

臨上班前三小時,就不敢喝了

  

“聽起來會以為很誇張

但防護服穿脫一遍真是不容易,需要很多時間,

而且,脫下來的話,也會浪費一套防護服。”

王婷這樣解釋

  

50名危重症患者

查房時都要全部瞭解一遍

即便是面對一個狀況最輕、

體溫恢復正常的患者

也會上去問問情況,拉拉家常

  

“我會學著武漢人的叫法,婆婆

感覺怎樣啊?今天吃得怎樣?”

  

沒想到,有一天

一位婆婆竟然向王婷訴起苦來

“你們給的飯菜不好吃啊!”

  

“婆婆,眾口難調嘛,如果今天覺得不合口味

可以多喝點奶,吃點雞蛋。”

  

“你們覺得好吃嗎?”

  

“好吃啊!”

  

“你們和我們吃的一樣嗎?”

  

“一樣啊婆婆,咱們都是一個廚師。”

 

後來說到這件事,王婷笑了

“飯菜都是免費提供的,

看得出每頓做得都很用心

儘量葷素搭配。

特殊時期,已經很不容易了。”

  

有時候,她要耐心給患者們“減壓”

告訴他們

國家在盡全力關心他們

全國人民都在想辦法幫助他們

大家只有一個心願

就是希望他們儘快好起來

對於患者來說,

  

王婷說,大部分患者都非常理解

他們甚至一遍遍地說

“你們大老遠從山西來,你們都是好人

非常非常感謝你們!”

  

具體的工作情況,王婷並不給家裡講太多

她也不讓家裡主動給她打電話

父母非常瞭解她,每天只靜靜等消息

有時是早晨,有時是半夜

或者發一張進餐的圖片給父母

  

“就是報平安唄。”

王衛國笑笑

“讓我們知道,她從病區出來了。”

  

在抗疫前線

父親的這個皮箱,成了王婷重要的情感陪伴

一線事情多,情況險

也常常會有力不從心的時候

但每次看到這個皮箱

王婷就彷彿看到17年前在非典一線戰鬥的父親的身影

“作為他的女兒,我也不能丟臉。”

摸著這個箱子

王婷彷彿感受到父親的溫暖和鼓勵

感受到當年父親在非典戰場上的那種精神力量

  

家裡箱子很多

但我就想拿這個箱子過來

我跟爸爸想到一起了

17年前爸爸帶著它平平安安回來

我帶上它也能平平安安回家。”

王婷說

  

新的一天又拉開了帷幕

03 這才是最炙熱的青春

青春為何而發光發熱

在這個春天

很多人找到了答案

疫情肆虐

號角吹響

80後、90後、95後

一批又一批

青年醫務工作者

白衣為袍戰荊楚

救死扶傷除病魔

集結!

衝鋒!

戰鬥!

縱使前路艱險

依然挺身前線

出征那天

他們一夜長大

抗疫征途

他們一路成長

在揮汗如雨中脫胎換骨

在逆境挑戰中頂天立地

築起堅不可摧的戰鬥堡壘

搭成牢不可破的生命防線

青春,在奉獻中閃耀

青春,在擔當中磨礪

青春,在拼搏中永恆

一個個逆行的身影

一句句真摯的告白

綻放出青春最美的模樣

90後已經長大 該我們挺身而出了

張明軒是河北省支援湖北抗疫醫療隊隊員

他所在的重症監護護理團隊中

百分之六十以上都是90後的年輕人

他說

“我們已經不再是大家口中的小90後,

已經能夠承擔社會責任了,

在國家需要我們的時候能夠挺身而出。

相信我們的護理人員能夠圓滿完成任務,

平安回家。”

長大後我終於成了你

“老媽,長大後我終於成了你,

給我逆行而上勇氣的,

正是當年那個勇往直前的你啊!”

李佳辰

是隨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抗疫醫療隊馳援湖北的一名護士

17年前

她的母親曾戰鬥在抗擊非典的第一線

如今

她也義無反顧

奮戰在抗疫一線

我年輕,讓我上一線

大年三十

在這個闔家團聚的日子裡

當得知支援武漢的消息後

28歲的李宗育毫不猶豫:

“我未婚,父母未老,無牽掛,我去!”

婚禮可以延期,戰“疫”刻不容緩

“今天本該是我倆舉辦婚禮的日子,

但在重大疫情面前,

我們的事只好先放一放。

有國才有家!

我選擇來湖北,無怨亦無悔!”

1月29日

原本是孫倩舉行婚禮的日子

然而

疫情面前

這位“準新娘”毅然加入到

雲南省首批支援湖北醫療隊中

成為了一名奮戰在一線的“白衣戰士”

在結束一天的工作後

她給愛人葉剛發了這樣一段話

婚禮雖然延期

但勇於奉獻的愛情

更加真摯

我變成了一名抗疫“全能戰士”

需要安慰時,我們是心理醫生;

需要就餐時,我們是配餐員;

需要清潔的環境時,我們是保潔員

……

我們隨時根據環境切換自己的‘角色’。”

從一名普通的護理病人工作者

成為一名合格的“全能戰士”

重慶市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李娟

深切地感受到了自己和隊友們的蛻變

武漢挺住,讓我來為你療傷

多年來

因為工作原因

多次錯過父母親的生日

臨行前

飛機起飛前

收到父親的回覆:

“為國為民馳援武漢,

是送給老爸最好的生日禮物。”

她說

“武漢很美,

這是個充滿生命力的城市,

但現在它病了,

需要我們的救護使其恢復活力。”

不負初心,到最需要我的地方去

張方園與丈夫擁抱告別(江蘇省人民醫院供圖)

“2003年抗擊非典的時候,

我還是一名學生,

尚未有能憑藉一己之力為社會做出貢獻,

但是我們的前輩們

爭先恐後勇敢奔赴前線,

參與防控救治。

當時我就立志,

長大以後也要當一名醫務工作者,

這個願望終於實現了。

所以當疫情來臨,

我要不負初心,到最前線,最需要我的地方去!”

當看到支援武漢的倡議後

毫不猶豫報了名

……

在17年前抗擊非典的戰役中

他們很多還是學生

過著波瀾不驚的生活

17年後的今天

他們衝鋒一線

成為抗疫前線的重要力量

青年是國家的未來

青年是民族的希望

歷史的接力棒

終究會交到青年手上

“我們長大了,

也要為更多的人負重前行。

雖然我們年輕,

但我們可以讓國家放心!”

青春的誓言彰顯擔當

年輕的力量勢不可擋

向你們致敬

為你們加油

期待看到

你們凱旋歸來時

青春最美的模樣

(聲明:“洛陽師範學院”微信公眾號刊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或依法處理。)

LYNU

-lysfxy1916 -

來源 | 中國青年報 人民網 共產黨員

「 洛 陽 師 範 學 院 新 媒 體 中 心 」

投稿/加入我們:[email protected]

疫情防控 | 戰“疫”一線的故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