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晒加班”越多,領導越要反思

*點擊右上角【關注】佳恆2020,歡迎您與一名年輕的能源企業高管,曾經的世界500強公關負責人,曾曾經的時政記者同行,見證跨界職場人生


如果你發現朋友圈有同事“曬加班”,

先別忙著diss他,因為最應該反思的是領導。


朋友圈“曬加班”越多,領導越要反思

典型的曬加班截圖

這不只是一個有趣的觀點,也不是故意和所謂常識“唱反調”,而是來自我在管理日常當中的認知。

它必須首先是我自己的反思。

我幾乎不會發“曬加班”的朋友圈,同時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對這種操作頗不以為然。當我成為管理者後,我也討厭身邊的人這樣。

於是,某一次當我們完成了某個重要項目,我刷到了一個很少參與這個重要項目的同事的朋友圈,透過手機屏幕,我能聞到這位同事在試圖傳遞一種濃濃的加班的味道。坦誠的講,那一刻我有點憤怒,我邊跑著步邊寫了一條強硬的內容,發在了自己的朋友圈,隔空懟了一頓。

沒多久,我不喜歡的那條朋友圈不見了。

我可以有很多理由來確認,我的行為無可指摘並且是出於公心——那些為項目付出心血汗水的同事,期待的是公平。

有時候公平哪怕就是一句話,我在當時當刻做到了。

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我越來越覺得,這不完全對。

我問自己三個問題——

這位同事為什麼選擇發“曬加班”?是不是在溝通管理上,我沒有為這位同事創造了一個完整的信息溝通渠道?

我為什麼會懟他?是不是在衝突管理上,我沒有很好的識別出對方的利益/立場?

發出信息大部分都是為了得到正面反饋。在這位同事的自我職場實現上,我們是否可以一起找到了能幫助他的驅動模式,讓他找到因工作而被尊重的感覺?

回答是,我都做得不夠好。

實際上,這三個問題的答案,分別通向的是三門管理實踐科學:

員工溝通(employee communication)、衝突管理(confilict management)、職業生涯規劃(career planning)。

是不是突然發現這個問題不簡單了?

其實如果事情真那麼簡單,就不會成為經久不衰的難題。

朋友圈“曬加班”越多,領導越要反思

開始“曬加班”,其實就是在信息流當中亮起了一個小紅點。

一次“曬加班”,就是亮起一次小紅點

員工溝通曆來被中國公司忽視。因為過去幾乎不需要,從上到下指揮就是管理的全部。這是一種單線條的信息傳遞而非溝通——在軍艦航行時,艦長下令“左滿舵”,舵手回令“滿舵左”,這就是大部分中國公司的管理場景。

事實上,現在很多公司依然在花大量時間,強調“指令-回令”如何落地。

這是個基本要求,但絕對不是管理的全部。大量的90後員工出現在職場,開始進一步挑戰“指令-回令”模式,代之以看起來更為平等的“溝通”。

這讓很多高階管理者想不明白,到底發生了什麼?

本質上來講,溝通是讓信息流暢通無阻。

它之所以重要,也是因為企業組織有效運轉依賴於三個流線:現金流、商流(可以理解為物流)、信息流。

一旦有員工開始放棄直接通過員工溝通渠道去反應自己的狀態,而是開始“曬加班”,其實就是在信息流當中亮起了一個小紅點。

它提醒管理者要注意了:

有個地方的信息溝通不通。是不是現有的工作彙報機制、薪酬標準已經出現了問題?

或者員工無法找到一個合適的渠道,去表達自己的工作感受?

朋友圈“曬加班”越多,領導越要反思

每一次“曬加班”,也是一次“衝突管理”的機會。

薪酬、獎金搞清楚了,曬不曬加班不重要

我始終相信,認真工作的同事,對“曬加班”的操作不可能不反感。所以,懟回去是一種政治正確。

可是,職場的哲學,就到這個程度就到底了嗎?

顯然不是。這是一次“衝突管理”的機會,就像我們之前一再重複過的觀點那樣,衝突也是“改善的起點”。

如果我們簡單一點解釋,所有的衝突管理,首先要確認,雙方討論的是否是同一件事?其次,識別雙方的衝突,是基於立場,還是利益?最後,觀察雙方的心智模式:是單邊控制模式,還是共同學習模式?

很多的衝突爆發,如果仔細回溯,其實雙方談的不是一回事;

而如果去判斷立場和利益,那麼如果在同一家公司服務,大部分的衝突都只是立場,而不是利益——因為利益都歸屬公司,只有分配時有不同;

隨著討論互動的深入,所有參與衝突的人,也會越來越明白,我們每個人都只是摸到了一塊拼圖,我們互相指責對方的拼圖不是真相是毫無意義的,我們要做的,是把拼圖拼起來。

回到我的反思這件事上。

其實對“曬加班”這件事有意見的同事,比較核心的點在於,會不會被“搶功”?會不會在項目收益分配上因此有失公平?

這個問題提得其實更為深刻。

它清晰的照出了很多公司存在的問題:

收益的分配和責任,是否在一開始就透明公開,讓每個人都清楚的知道?

薪酬標準,是否和任務數據強相關,並且能夠量化,而不是憑管理者的感覺?

如果這兩點都清晰無誤,那麼很多“曬加班”操作會可愛很多——因為“曬加班”根本不會對員工的薪酬、獎金造成任何影響。

朋友圈“曬加班”越多,領導越要反思

很多時候,人是對“曬加班”的人有意見。

孤立“曬加班”的同事,後果其實很麻煩

最後一個問題:很多時候,人是對“曬加班”的人有意見,而不是對這種行為有意見。

而有的人,天生容易被這種自我操作鼓勵著往前走——獲得來自外界的正面評價對他來說尤其重要,即使很多功勞並不是他親身參與。

這其實也沒太大關係,至少他看起來有集體歸屬感和存在感。這就是融入組織,發揮自身優勢的起點。

這就是作為個體的特點。就像很多孩子誇著誇著,就真的像誇獎那樣變好了。

最怕的是把他完全推出去,讓他徹底覺得和這個公司沒有關係。這才是真正麻煩的事。

而我們需要的不是麻煩。

所以回過頭來看,這個話題就像朋友圈“曬娃”一樣。

娃從來不會錯的。因為人是目的,不是工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