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洋镇文光村:打好“组合拳” 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

  长期以来,湖洋镇文光村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打好乡村振兴“组合拳”,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着力在做好脱贫攻坚、优化产业、乡风文明、村庄清洁上下真功夫、深功夫、细功夫,推动乡村振兴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一、坚持党建引领,助力乡村振兴

  1.夯实战斗堡垒作用。严格落实“两学一做”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并带领村干部到连城、永定等地学习脱贫致富经验,丰富脱贫措施,提高党员素质。抓好“三会一课”等基本组织生活制度的贯彻落实,从严教育管理党员,结合党员日和村书记联席会,积极与上级部门共同沟通衔接,争取上级支持和指导,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结合换届选举,注入新鲜血液,配齐配强村两委班子,提振干部精气神。

  2.构建“支部+”合作模式。村党支部将集体闲置6000余亩的山地资源进行流转,进行规模种植,并构建“党支部+果业商会+果农+贫困户”合作模式,引进的福建省百果园生态农业公司规模种植1000亩梅园,现已成为省级乌梅药材GAP研究及标准化栽培示范基地和市级农业“五新”技术示范园。村党支部动员联合果农大户成立全市首个果业商会—“观音井同心果业商会”,将文光村48户农场凝聚在一起,联动发展,吸纳贫困户入会,带动脱贫致富,每户果农平均纯收入达15万元,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近6万元。

  3.发挥党员传帮带作用。文光村建立了党员干部创业实践示范基地3个,通过健全创业帮扶机制,党员示范户带动和加大扶持引导力度,引领脐橙种植、蜜雪梨种植等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利用外出乡贤人脉、资金等优势,为贫困户提供农副产品销售渠道和各类就业岗位;成立乡土人才教育基地,对贫困户进行技术扶贫,帮助贫困户掌握脱贫致富技能。全村共1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惠及其中15户。

  二、优化产业布局,增强振兴活力

  1.加大农业主体培育。重点打造观音井百果园,总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于1999年开展打造,现已形成“万亩果园、千亩梅园”景观,园内种植品种有脐橙、杭梅、春见、蜜雪梨、葡萄等50余种水果,其中杭梅1000亩、脐橙3600亩、杭晚蜜柚、红心柚1000亩、蜜雪梨260亩,形成四季有花有果景观,是省级乌梅药材GAP研究及标准化栽培示范基地,获得市级农业“五新”技术示范园称号。其中“湖洋干蒸鸡”被列入闽西十大名菜;“杭晚蜜柚”入选闽西“八大珍”产品;“春见”获福建省宽皮橙鉴评综合类银奖。

湖洋镇文光村:打好“组合拳” 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

  2.打造旅游特色品牌。连续三年在元旦期间举办“福建省梅花节”,千亩梅花引了众多省内外游客纷至沓来。据统计,整个花期游客数量均超15万余人次,其中外省游客达3万多人次,旅游收入达500万余元。围绕“福建省梅花节”这一旅游品牌,文光村将种植、加工、乡村旅游有机结合,把“梅花节”打造成上杭除红色古田、才溪及梅花山外的又一张旅游名片。

  3.逐步优化产业结构。除农业主体产业发展外,依托农业和旅游业的发展,文光村餐饮业也迎来了新天地,鑫华农庄、宏泉山庄等餐饮店年收入均达到100万元。同时,文光村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支持生态产业发展,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落地投产,龙鑫混凝土有限公司、福建百果园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恒欣建材机砖厂等多家企业入驻文光村,让文光村一、二、三产齐开花。

  三、改善人居环境,提升振兴魅力

  1.实行垃圾收费。该村根据县、镇有关通知精神,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受益、谁付费”和生活垃圾保洁经费“政府投入公共服务为主,村民缴费参与公共事业为辅助”的原则,结合村级实际,制定了《文光村农村环境卫生保洁费收费制度》,并在全村推行,得到了群众一致支持。

  2.开展农房整治。在房屋安全隐患排查工作中,挂村领导、包村干部与村两委深入组、户通过比对信息数据与现场查看走访等形式,对辖区内的企业、居民住房、空心房、裸房等建筑物进行摸排,对发现的问题做到一户一档,并统一印制房屋安全隐患整治告知书送达当事人,要求限期整改。对摸排出的空心房、裸房共36幢进行梳理,制定整治措施并建立台账,目前已拆除裸旧房、空心房10栋,通过墙绘、彩绘完成整治12幢。

  3.提升基础设施。近年来,湖洋镇高度重视文光村基础设施建设,把加强文光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从政策、投入等方面给予强力支持。先后实施了文光村道路“白改黑”工程、百果园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周边环境景观提升工程、文光村亮化工程等项目,投资超过500万元,不断提高文光村村民的生活水平。(湖洋镇)

  编辑:兰秀清 编审:薛晓兰 监制:林斯乾 总监制:张锋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