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书》里的智慧(一)

《素书》里的智慧(一)

《素书》共分六章、一百三十二句、一千三百六十字,就这么短短一本书,却能直指任何管理体系的大道和本质。其作者黄石 公,他的思想传承于老子,是周皇室衰亡,圣王之学流入民间,裂道为百之后的产物,《素书》记载的并不只是流俗中的所谓 计谋之术,而是用于经天纬地,治国平天下的旷世巨著。要读懂《素书》也应该用《道德经》这本总纲来解读,黄石公作为老 子的传人,他的思想也源自于《道德经》。张良得十之一二就能辅助刘邦平定天下,立下绝世之功。我们普通人只求个修身齐 家,得其万一足矣。

原始章第一

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仁者,人 之所亲,有慈慧恻隐之心,以遂其生成。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 序。夫欲为人之本,不可无一焉。贤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故潜居抱道,以 待其时。若时至而行,则能极人臣之位;得机而动,则能成绝代之功。如其不遇,没身而已。是以其道足高,而名重于后代。

《素书》里的智慧(一)

简明扼要,字字珠玑,原始章是本书的主旨及总纲,提出了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的完美体系。从开篇第一句就能说明其思想来 源于先周上古道术,其体现的天人并用思想不可能产生在春秋战国之后。老子的道家主要讲的是三皇时期天人两道未分之际的 天道自然思想。儒家是以人为核心,以天子为天,对天道秩序的模拟重建。其实道儒两家在本质上来讲都秉持着同一条大道。 在《素书》中道儒两家并行不悖,甚至于还综合了法家跟兵家的主要思想,这更能说明《素书》是继承于上古大道为一之时的 圣王之道。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都是为了治国平天下,也从反面揭示了想要达到这样的目标,人也必须全面掌握道德仁义礼这 五个层面的道术。

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

这里面的“道”是指常道,是万物的本源,也是这个宇宙万物的创造者。这里的“道”也是《道德经》宇宙观的延续。老子及 其弟子的书籍大部分都会在开篇来揭示这个从上古便传下来的观念。这也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伟大之处,先宏观再微观,先把宇 宙万物的根源搞懂,再来分析具体的事物,因为人类任何观念及决策的出发点及第一依据都是来自于自己的宇宙观,宇宙观问 题是首要问题,也是最重要的问题。如果无法理解“道”这个字的含义,那对于老子系列的文化思想便很难读懂。

人之所蹈。指人与“道”的关系,存不可须臾相离,行不可须臾相违。是一种完全的自然状态,不需要强制,也不需要教导, 就能自然而然的生活。不会产生疑问及困惑,像花草虫鱼一样,逍遥自在,无忧无虑,都能保持自然纯朴的天性。这也是道家 圣人治国的终极追求目标。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了一系列的实现这个终极目标的方法,其中有一句“人法地,地法天,天 法道,道法自然”(自然是指“道”本身)。人、地、天、道、再加上人们想要支配的物,构成了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五 个层级,自上而下分别是,道,天,地,人,物。而《道德经》《素书》等著作的目标就是使人可以做到上可通天彻地,下可 统御万物,自然而然的和谐共存。“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说的是天地没有心,不应该将其人格化。道为万物之母,化生万 物而不有,依自己本性使然更是没有心。物是指世间万物,花草树木,虫鱼鸟兽,它们根据自然规则生存,依据的是自己的本 性。只有人有心,所以人活得最累,自然界中活不到自己寿限的也就只有人了,不仅自己活不到寿限,还因为瞎折腾让很多物 种灭绝,这就叫人物两害。中国圣贤文化的中心思想就是想让人复归于道,甩掉不开心,甩掉无休止的欲望,回归到纯朴的本 性之中,回归到世界的母亲道的怀抱中,健健康康活满120岁。这就是使万物不知其所由。想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要依靠国 家的力量,需要一个政权集体推动才能够实现,于是《道德经》是一本圣王之书,是用来教导皇帝成为圣王的,对于普通人来 说,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圣王,管理好自己的身心,活出真我。《素书》是具体的教导管理者们如何领导管理国家及人民的,在 古代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之为“谋略”。而《素书》也被称之为古今第一谋略之书。

人脱离了道,会遇到很多不能理解的事,会产生挫折跟失败,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人的认知跟行为就会持续恶化,最初 的表现就是烦躁,易怒,抑郁,人们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制创造了很多精神鸦片来让人沉迷其中,在古时表现出来的是各种各样 的宗教甚至是邪教。在现代表现为,网游,岛国的老师们,垃圾影视作品等等,这些只会让人变得更加迷茫,从而放弃对现实 对自身的优化,所作所为持续恶化,进一步表现为对外界,对他人的伤害及欺凌,憋的时间久了,总要发泄出来。这些都是病 ,得治。

《素书》里的智慧(一)

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

道生万物,德是负责分化及塑造万物的。“德”给了万物具体的形象及身份,也给了万物具体的责任跟义务,古人常说人要积 德,就是按照“德”赋予的准则行事,若人缺了德,就会受到处罚,就会生病,不管是精神上的还是肉体上的,病都是缺德的 一种体现,这不是骂人,而是在阐述一种现象。有人会说,我按照自然规律生活为什么还会生病,这个答案是环境在恶化,这 也是为何长寿的人多在未开发乡间的原因。

庄子云:“有一而为形,物得之以生,谓之德也”。这个德不是流俗说里的思想品格抑或心态。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德赋予的, 这就是“德者,人之所得”的意思。老子认为,人要重积德,重积德无不克,积德则正,正则不病。就像人考驾照,应该按照 标准来驾驶,否则就会扣分。而缺德扣的分,就是寿命。

《素书》里的智慧(一)

万物获得“德”赋予不同的“得”,而变成了不同的生命,不同的生命又有不同的天性,率性而为叫行其所欲,想要得其所欲 ,天性不能跟德相违背,这样万物才能各得其所欲。怎样管理万物让其天性不与德相违背,这就是圣人的职责,相当于万物的 老师,以“德”为准则,辅助天地教导及养育它们的子女,让他们能够各得其所欲,这也是管理的最高目标。

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慧恻隐之心,以遂其生成。

仁者,爱人矣。仁是德的外在表现,有德者比有仁,也就是所谓的仁者德之光也。圣人教导管理万物,首先,要通晓万物,通 晓万物需要借助“道”的力量,只有合于道,回到万物之母哪里才能对万物有更深刻的了解及掌握。其次,要对人有巨大的慈 爱及牺牲精神,以天下为己任,这点在毛主席身上体现的最为明显,想做圣人是一件非常艰苦的事情,非大德之人不可为。再 次,要懂得经世济民,不仅要让百姓吃饱穿暖,繁衍不息,还要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恢复万物的本真,不至于被欲望冲昏头 脑。这些道理对于管理一个企业、一个家庭、一个身体来说同样适用。

慈惠恻隐之心,以遂其生成。是指像一个母亲疼爱自己孩子的心情一样,所作所为都是为了让孩子平安健康的长大成材。

《素书》里的智慧(一)

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

仁义两个字一般是放在一起的,仁者必有义,否则就不是真正的“仁”。“义”是万物之间交往的一种规则,其主要目的是让 万物和谐发展,彼此无害。人之所宜的意思是,大家都认同的,对大家发展都有利的秩序准则。圣人治世,从“义”出发,要 让人明白什么是有益于人真正的善,什么是有害于人的恶,这才是真正爱人的一种体现。

“赏善罚恶”这个比较容易理解,是具体的做法,让人明白善恶,需要赏善罚恶。这个做法体现了法家的思想。孩子将垃圾分 类丢垃圾箱,做对了需要奖励。乱丢垃圾,做错了就应当处罚。从小事做起,赏善罚恶让孩子从小就树立起正确的行为准则, 这样长大后才能更好的融入社会,趋吉避凶,有所成就。按照这种方式养大的孩子,当他们踏入社会,各行其所宜,人人都是 仁义君子,各成其所成,各得其所欲,天下自然长治久安。这就是所谓的立功立事。我们现在做的一带一路、和谐发展、青山 绿水,都带有“仁义”的特征,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想要有所成就必然以“义”为基础。

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

圣人治理天下,对万民施以教化,分身乏术,于是创立了礼教,将怎样做是对的制定为“礼”,只要符合礼的规范就是对的, 超出了礼的规范就是错的,也就是孔子说的不逾矩。人们根据“礼教”的规范,日以继夜的实践、学习,等到学有所成将礼教 变成了自身的行为习惯,那么人伦秩序就建立起来了。

夫欲为人之本,不可无一焉。

道德仁义礼,五位一体,是谓人之本,缺一不可。

人首先应该具有正确的宇宙观,哪怕不能合道而超凡入圣,也应该知道“道”的存在,这样最起码不是妄人。其次要有“德” 知道积德的意义,哪怕不能长命百岁,最起码也能多福多寿。有德必有仁,有仁必有义,有义必守礼。对于圣人治理天下来说 道德仁义礼也相当于五个要素。合于道而晓天下势。道生万物而不有,道创生了万物却不认为它们是自己的私产,这样万物才 会长久的归附于道。德赋予了万物不同的性,尊德而行就会成其所欲。仁者爱人,像对待自己孩子似得呵护其成长。义者共存 ,赏罚分明,成功立业之基石。礼者规矩,无规矩不成方圆。道德仁义礼,以道为出发点一直写到具体治理人用的规矩,可谓 是无所不包,无所不容。

《素书》里的智慧(一)

贤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

贤人君子,指可以辅助君主统治天下的人。人对万物的统御,是通过治人来实现的。只有先传道于人,组织起更多的人才能更 加有效的建立起良好的自然秩序。人是这个世界上最聪明也是最复杂的生物,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人的能力也是地球生物中 最大的,这个能力用对了为善,可以与万物和谐共存,让人类更好的繁衍生息。用错了则为恶,害人害己,人物两伤。谋略的 目的就是教导人用善的力量战胜恶的力量,将人从作死的3道路上拉回来。《素书》开篇讲宇宙观,讲道德仁义礼,不仅仅是针 对人类自身,而是从整个生态链出发,为了人类能够更长久的生活在地球上而提供谋略。中国朝代的更迭都是在得道时兴起, 在失道后陨落,无一例外。我们的道家、儒家、法家、兵家等等,他们的小目标都是想让这个周期变得更长一点,大目标是想 让人类族群能够长久的传承下去,如果他们在当代没有做到,那就著书立说将方法传承下去,以待后人研习。

《素书》里的智慧(一)

明于盛衰之道。天下有盛就有衰,主宰这一切的是道,想要成为贤人君子而看清盛衰之道,首先需要解蔽。

第一层解物蔽,是操纵物的首要条件,比如人想拿起一个箱子,在箱子内部是很难完成的,从箱子里出来再拿起箱子就能容易 的多。人之所以可以驱使物,是因为人站在物的外部,可以把物塑造成我们想要的形象。我们应该把物装进自己心里,物没了 心还在,而把心装进物里面,物碎了心也跟着毁了,心毁了,人也就病了。站在更高层次,居高临下的操纵物,做物的主人, 而不是奴隶。解了物蔽,方能明物御物。这方面的代表人物是吕不韦,他曾说过:得十良马,不若得一伯乐;得十良剑,不若 得一欧冶;得地千里,不若得一圣人。这就是解了物蔽的体现。

第二层解人蔽,这方面集大成者是儒家,儒家以人为核心,为天下定人伦,将人导向仁、义、礼,这些是建立在对人的认知之 上的。他们打破了人的桎梏,以人伦纲常为天下制定秩序,儒家可以说成是中国大部分朝代幕后真正的统治者。只有解人蔽, 方能治人,成为人之主。

第三层解地蔽,想要更好的治人治世,需要经世济民,这就需要解地蔽,地球是人类的母亲,我们生活需要的物质基础都产自 大地,人类想要更好的生存,必须合理的处理人与大地及大地产物的关系,做到和谐发展,这样才能长久。想要理解地,只能 站在天的角度才能看清,这也是古人制定历法来指导农业生产的原因。所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就是解除地蔽后的表现。

第四层解天蔽,想要理解天,理解天文变化,就需要取法于道,因为推动天文变化的是阴阳二气,而推动阴阳二气的是道。只 有合于道才会看清其推动阴阳二气的规律。

道推动阴阳二气,阴阳二气推动天文周期,天文周期推动地理周期,地理周期推动人文周期,人为周期推动朝代更迭,这就是 盛衰之道。作为贤人君子需要首先分析自己所处的时代有道还是无道,有道则盛,无道则衰。

通乎成败之数。这里的数是指,气数、命数、天数。盛衰周期由道而定,称为天数。世间万物被天数而定,表现为自己的命数 。万物皆由气所成,气聚则生,气散则死,由生至死的周期称为气数。由此看来,地球万物都是有生命的,由人所组成的组织 、国家等机构也是有生命的,都有其气数及命数。

贤人君子,可以通过观察感应来测算王朝的气数及命数,再审视自身成功立事的运数,若时机已至,动则功成。时机不至,则 时运不济,功败垂成。

审乎治乱之势。天下有盛有衰,当权者能否做到盛势守正,衰势治邪。在盛时要能分析可以盛多久,在衰时结合当政者的措施 来分析能不能治衰,需要多久才能治好。若不能治,需要多久国家才会灭亡。这就是审乎治乱之势。

达乎去就之理。通过上面三个方面的分析,闲人君子就可以分析出这个国家还能不能治,能治,没有不可抗力阻扰,自己也一 定可以成功,那就可以投身其中治国平天下。反之,则去则隐,不要投身其中。

《素书》里的智慧(一)

短短一句话,《素书》就将人成功立事需要的四个步骤给讲清楚了。引用至现代的项目管理,第一步,明乎盛衰之道,相当于 做项目分析,排除一些即将衰败的行业,确定项目目标及导向。第二步,通乎成败之数。相当于项目评估,分析这个项目的前 景,以及投资收益率。第三步,审乎治乱之势,相当于可行性分析,实行这个项目的话自己有没有这个能力成功。第四步,达 乎去就之理。项目决策阶段,决定做或者不做。

故潜居抱道,以待其时。

身居于世,心守大道,伺机而动。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历史上的圣贤伟人之所以成事,关键在于他们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他们是顺天而为,顺势而成。借用了天地人之力方才可以获得成功。

若时至而行,则能极人臣之位;得机而动,则能成绝代之功。

时运已至,人合时而行,则可以位极人臣之位。这里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姜子牙,潜居抱道至七十余岁,终于等到商灭周兴之际,时运来了,这才乘势而起,施展一身绝学,成为周朝第一功臣。时运不济之时也只能做点小买卖,整天被妻子奚落,养家糊口而已。得天机而动,天人合发,人得天时、地利、人和,率众而起,必成绝世之功。想统御天地人之力,需要等待时机,时机到了,整个时代就会推着你前行。

《素书》里的智慧(一)

如其不遇,没身而已。

没身是指恢复到潜居抱道的状态。如果时机不到,不过潜居抱道罢了。

我们现在已知的圣贤,都是因其生活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而得以名传于世,他们自身掌握绝世道术只是一个前提,让他们从潜居抱道中脱离而出是因为时机已到,只有在这个前提下,他们才可以应时而动,建功立业。而在平常的历史时期,还有很多同样身怀绝世道术的人在潜居抱道着。

在圣人看来,成功的根本目的是救人于水火,是让天下恢复有道的秩序,是为了子孙后代的繁衍生息。他们不会期盼天下大乱,他们同样渴望盛世,渴望为自己的民族、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素书》里的智慧(一)

我们的文明,我们的文化,是这个世界善的代表,我们现在讲和谐发展,讲青山绿水,讲一带一路,讲全球一体化,就是想用善的力量让我们人类得以更好的繁衍生息。人类需要自救,地球比我们能活的多,蚂蚁都在地球生存了两亿年,我们人类只是地球历史的沧海一粟,华夏的传统文化才是让人类能够长久生存下去的根本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