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家期間多注意,1歲患兒誤服高錳酸鉀化學物質

宅家期間多注意,1歲患兒誤服高錳酸鉀化學物質

疫情期間,隨著孩子在家時間增多,發生意外傷害的事件也越來越多。近期,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救治了一位因在家誤吞高錳酸鉀出現化學灼傷的患兒小孟,導致患兒呼吸、進食受影響,繼續加重可能影響生命,經過多科會診後,給患兒進行內鏡下行喉成形術、顎咽成形術、暫時性氣管切開術,手術8天后,患兒終於轉出重症監護室。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陳偉明醫生呼籲,家長看護是保護孩子健康、安全的第一道防線,希望家長們多多留意孩子的情況,為孩子打造一個安全的環境,這種意外的悲劇是可以避免的。

1歲多的小孟平時非常調皮,喜歡翻找家中存放的小東西,或用手或用嘴去感受一切。疫情發生後,父母為了消毒購買了10g高錳酸鉀是粉劑放在專用瓶中,消毒使用了一大部分且收在較為隱蔽的櫥櫃中。殊不知,孩子在家翻出瓶子拿在手上玩,姥姥沒引起重視,小孟躺下換尿布時,孩子咬開了瓶蓋,瓶中粉末直接進入口中並快速與口中唾液發生反應,導致化學灼傷,但仍然沒有引起家長重視。

幾日後,父母發現孩子進食時出現反覆咳嗽,呼吸聲逐漸加重,同時睡覺時開始打呼嚕,於是,帶著孩子來到兒科醫院就診,通過喉鏡檢查,發現患兒口咽部瘢痕攣縮狹窄,僅見一小孔與喉咽部相通,於是緊急收入住院。

患兒入院後危重症、五官科、消化科、普外科、放射科等多學科緊急會診,討論後確定最終治療方案。因患兒口咽部瘢痕攣縮導致患兒呼吸、進食受影響,繼續加重可能影響生命,專家組決定要儘快手術,完善檢查後,五官科通過內鏡下將咽部狹窄部分切除,擴張瘢痕攣縮部分,修復顎咽併成形。重症醫學科主管護師賀駿表示,患兒術後10天呼吸平穩,夜間睡眠無打呼,可以正常發聲,複查喉部CT,提示喉部狹窄好轉,局部傷口有腫漲,預計術後1-2月消腫,可以出院休養。

“這次手術雖然解決了患兒通氣的問題,但是因為咽部組織受損易出現上呼吸道感染及肺炎,反覆感染會導致手術效果下降,患兒可能再次出現進食咳嗽、睡覺打呼、呼吸困難等症狀。” 陳偉明坦言,出院後患兒需經管飼餵養一段時間,積極防治肺炎,定期至醫院門診隨訪,檢查口咽部情況,若患兒出現口咽部狹窄影響通氣則需面臨再次手術的風險。

家長看護是保護孩子健康、安全的第一道防線。疫情期間,孩子在家時間增多,那麼,作為孩子的看護者、監護人,家長到底該如何去預防這些悲劇的發生?如何為孩子打造一個安全的成長環境呢?賀駿主管護師進一步呼籲家長們:

■ 不要拿酒對孩子進行引逗;用酒精擦拭降溫時,用量須適當。

■ 酒精及家中酒等應及時收納,放在孩子無法觸及的位置

■ 千萬不要用飲料瓶等存放化學物品。

■ 藥品過期及時清除。

■ 化學物品存放在孩子不可觸及的地方,如放在矮處需用兒童安全鎖等。

■ 在危險的化學物品或藥品表面包裝表面黏貼“有毒有害物品”貼紙,並讓孩子認識,明確貼有該貼紙的物品是不能接觸的。

■ 將藥品放在孩子不可觸及的地方,明確告訴孩子不要觸碰任何藥物。

當發現孩子已經誤服了化學物品時,賀駿表示,家長需第一時間撥打急救電話。同時,可以使用刺激咽喉的方式催吐,但要注意,當誤服具有腐蝕性的藥物,如石炭酸、來蘇爾等時,不宜催吐,以免食道和咽喉再次受到損害,應儘快喂服牛奶、豆漿、蛋清水等,可緩解毒性;對於嬰兒和失去知覺或伴抽搐的孩子不宜催吐。

催吐前服用大量清水,可使毒物連水嘔出,效果更好;服用大量牛奶(可為500毫升)可減少毒物吸收;豆漿或蛋清水(一杯清水+一隻雞蛋的蛋白)和藕粉稀糊也有一定的解毒作用。

無論何種情況下送孩子至醫院時應帶上吃錯的藥或藥瓶,如不知何藥,把孩子的嘔吐物、汙染物或殘留物帶到醫院,以備檢查,為醫生的診治提供線索。

宅家期间多注意,1岁患儿误服高锰酸钾化学物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