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搞“家庭分餐”,需要慢慢來

人民日報:搞“家庭分餐”,需要慢慢來

西蘭花炒木耳、煎帶魚、拌涼菜……跟往常一樣,長春市民孫曉惠中午給家人燒了幾道菜。不同的是,以前一個盤子一整道菜,如今一個盤裡分四個格子,一個格子裝一小份菜。疫情發生後,社會各界關於分餐制的討論越來越多,單從減少幽門螺旋桿菌等病菌通過餐具、唾液傳播角度看,分餐比合餐更為合適。孫曉惠認同這個道理,於是從網上買來了分餐盤,撤掉了以前的盤子。在網絡上,有人建議“家庭分餐”應該強制推行。(4月6日《揚子晚報》)

“家庭分餐”是最近比較熱門的話題。各地媒體都有“家庭分餐”的典型報道,不少地方也開始倡導“家庭分餐”的就餐方式。寧波就倡議市民在家吃飯也要“使用公筷”。 在山東,10部門聯合發起“講文明講衛生、改陋習樹新風”文明實踐活動,提倡“家庭聚餐”使用公筷公勺。

問題在於,倡導文明就餐方式,尤其是在家庭之中,還需要慢慢來,是急不得的。再“美味”也需要防止“炒糊”了。

各地陸續出現的“家庭分餐”典型,實際上不是“家庭分餐”第一次成為熱點。早在2003年“非典”疫情之後,社會就曾興起分餐熱。只不過,這次“家庭分餐”引起的討論,要比上一次更為熱烈。在社交媒體平臺上“支持分餐制”“文明餐桌·公筷行動”“宅家吃飯你會用公勺公筷嗎”等話題引發億萬網民持續關注討論。有網友強烈建議強制推行“家庭分餐”。

討論是討論,而具體到了“家庭分餐”上,基本上是很難實現大規模的落實的,即便目前能夠落實下去,更大的問題在於能夠成為常態嗎?

我們的餐飲習慣是固有的,一家人在一起吃飯的時候,都是“在一個鍋裡”,在“一個盤子裡”。建議強行推廣“家庭分餐”的人認為,健康才是最重要的事情。不過,強行推廣“家庭分餐”,是做不到的事情。因為無法監督所有也就無法落實,只能依靠“家庭自覺”就會讓所謂的強制推廣“家庭分餐”看上去很美。

從保障健康的角度,從餐飲衛生的角度,推廣“家庭分餐”當然是沒有問題的,也是有好處的。只不過是只能依靠倡導,而不可能依靠強制。因此,建議強行推廣“家庭分餐”沒有絲毫意義,根本就不能監督。

而且需要知道的是,現階段“家庭分餐”受到了很多老年人的反對,他們認為這樣吃飯“太見外”了,很不習慣。還需要知道的是“家庭分餐”的作用到底有多大?一家人就生活在一個房間裡,即便吃飯的時候“互不牽涉”,而就生活在一個房間裡,傳播疾病恐怕也不是一個“家庭分餐”就能杜絕的。

筆者以為,“分餐”不妨先從賓館飯店開始,家庭不妨先提倡使用“公筷”,“家庭分餐”難度太大,而“家庭公筷”難度就小些。“家庭分餐”需要慢慢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