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武安城,一座古老而新兴的城市

城市是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也是人类聚居生活的高级形式。古代建城标志是修筑城池,以资防守。现代城市表现为建设住宅、工厂、市场、教育、体育、卫生、文化等设施,为居民提供最佳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

邯郸武安城,一座古老而新兴的城市

武安城远眺

武安有悠久的建城文明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承继磁山文化的脉延,武安先民就在洺河两岸并山作邑,起寨筑城。考古发现的固镇、午汲、店子、武安等10大古城分布全境,闻名于世。

武安城位于河北省邯郸市西部、武安市东部盆地,北纬36°70′,东经114°20′。东距邯郸市26.5千米,北距省会石家庄市150千米、首都北京市400千米。城市一环路、东、西、南二环、西三环、旅游专线等构成了便捷的城市交通网,荣兰线、邯武快速、邢峰、武邑、武磁等公路连通全市。城东距青兰高速邯郸西站约18千米;南距青兰高速淑村、磁山站分别约14千米;西距太行山高速顿井站约15千米、 土岭站约16千米、什里店站约20千米。邯长铁路设有武安火车站。

武安城西依太行,东望平原。城区多高地和冲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分布着第四纪风成黄土和冲积层。城中有紫金河(围城河),城南有玉带河、城南、东有南洺河,城北有北洺河。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无霜期较长,干湿分布不均。多年来,年日照平均时数约2126.2小时,年平均气温约15°C,年平均降水量约530毫米。2010年以来,注重绿色发展,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推进钢企限产和退城进园,重建生态环境,人民群众看到了越来越多的蓝天白云和皓月繁星。

邯郸武安城,一座古老而新兴的城市

武安城高架桥

武安城历史悠久。早在5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就有先民居住。商、西周、春秋、战国遗存达20余处。春秋属晋,战国时为赵邑,秦时属邯郸郡,西汉初年(前206~前195),汉高祖置魏郡,辖武安县,县城在固镇(午汲、店子)。隋大业元年(605年),县城迁今址,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迄今已有1400多年。明代,武安城隶属县“在坊里”和“西关里”。清咸丰七年(1857年),城区分为东、西、南、北、中5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实行自治划区,城内及城外附近村庄为城区。1930年1月,复办自治,改为一区,辖“六镇六乡”。1935年,重编保甲,改为中城、东城、南城、骈山四镇。1936年,设署分治,原1、2、3区并为第一区。彼时城厢有人口19435人。1937年12月,日军侵占县城,沿袭旧制。

1945年9月,县城解放后,成为县政府驻地。1946年设城关区。1951年设城关镇,辖古楼、南关、西关、白鹤观、北关、东关六个街。1958年8月,成立城关人民公社。1965年3月,易名城关镇。1987年5月,又易名武安镇。1988年底,有人口5.8万。1996年1月,宋二庄乡所辖宋二庄村、店子村、西长远村、西竹昌村、高坡村、东洺远村、南小河村、三小河村划属武安镇。1992年11月,成立工业园区,托管武安镇西长远、东洺远、东洞、东竹昌4个行政村。2017年底,新城区拓展到康二城镇、北安庄乡、午汲镇、上团城乡、土山乡、大同镇等部分行政村,村与原乡镇隶属关系未变。2017年底,城区有人口20.06万。


邯郸武安城,一座古老而新兴的城市

武安城西岭湖公园

武安古城建筑布局独特,有内城和外城构成。古城墙原为土筑,相传为战国时秦将白起所筑。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内城易为砖城,周长1.5千米;明崇祯七年(1634年),外城易为砖城,周长6.5千米。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大规模重修,设城门13座。清道光十年(1830年)地震,城墙坍塌过半。清咸丰五年(1852年)内外城墙重修。明清时,县城建有县署、儒学、紫金书院、医学、邮递总铺、射圃、校场、县仓等公共设施,有各种坛庙寺观30余处及星罗棋布的街巷民居。有“舍利插天”“奎楼晚钟”“玉带晓霜”等古景。1928年,建中山俱乐部、图书馆、运动场、救济院、县立医院、学校等民生设施。1931年,国民军84师驻防武安,拆庙毁城。1937年,日伪军拆古建,筑碉堡。1945年,县城解放之时,内外城墙、坛庙寺观多圮毁。解放后,多数古建改建,现仅有内城北门、外城东门、城隍庙、舍利塔、文庙古柏及部分古街宅院。据统计,武安镇现有河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邯郸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处,武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武安市登记不可移动文物60多处。


邯郸武安城,一座古老而新兴的城市

武安市体育运动中心


新中国成立后,城市基础设施逐渐完善,社会事业逐步发展。1988年,城市建成区总面积6平方千米,道路40余千米,人均住房面积14.6平方米。1989年撤县设市后,大力实施城镇化战略,按照“新区现代化,老区古文明,市区园林化,全市生态型”的发展理念,建设中等城市。2010年底,城市建成区面积27.4平方千米。先后建设了一环路、新华大街、建设大街等主干道路,形成了“十纵六横一环”道路网,道路总长293千米。相继建设了阳光、科苑、金色花园、银泉小区、雅园·国际花都等居民小区,人均住房面积35.02平方米。并先后建设了武安广场、体育中心、市三中、五中及一中、市医院迁建等一大批公共设施,供电、供水、供气、供热、通讯等服务设施也更加完善。2010年以来,瞄准“邯邢一体化、邯郸副中心”的定位,按照“东接、南延、西扩、北拓、中优”思路,不断扩大建设规模,完善服务功能,先后建成东、南、西二环、西三环、旅游快速、西苑大街、曹公大街、新华大街西延等30余条主次干道,解决了国道穿城、大车进城问题。城市现代化功能日趋完备,集中供气、供热面积达1100余万平方米。同时,建立三大园区,提高城市品位。东部产业园区建成了“四纵五横”道路网,新兴产业板块基本形成;南部洺湖新区建成了“四纵三横”主干路网,引入战略投资高水平开发;西苑新区建成了“七纵六横”骨干路网,建起学校、医院、商品房等。完成了东山、西苑森林公园提档升级,建设了45千米、总面积3.5万亩的环城防护林带。2017年,建成区总面积35.2平方千米,绿地覆盖率48.66%。中等城市框架基本形成。先后荣获“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国家园林城市”“河北省人居环境奖”等荣誉称号。

邯郸武安城,一座古老而新兴的城市

和则兴,乱则衰。纵观历史,武安也多“好官”。金代有“养老慈幼,休戚与民同”的县令蔺简。元代有“慷慨刚毅,素达治体”的县尹郅郎。明代有“操履廉洁,以德化民”的知县贝翰;“政尚严整,廉明有威”知县柰永昂;“抑豪强,植贫弱,均徭役,筑城隘”的知县熊瑶;“廉洁宽平,爱惜财力”的知县张九功,“明敏有为,公于听断”的知县刘岸;“捐设会田,振兴课艺”的知县李椿茂;“政简刑清,民咸爱戴”的知县寇遵典等。清代有“居心慈惠,敷政和平”的知县陈灏;“加意学校,士民戴德”的知县陈廷愫等。这些官吏清廉正直,勤政爱民,兴学助教,建置尤多,居民戴德不忘。

武安古城为军事要地,曾多次遭受战乱,毁于战火。战国时,四战之地,鼓角争鸣,刀光剑影。隋大业十二年(616年),张金称部攻克县城。金天会元年(1123年),金兵掳走大批民众和财物。南宋嘉定六年(1213年),蒙古兵杀戮抢劫,房庐多毁,城廓丘墟。明正德六年(1511年),“河北响马”刘六、刘七的农民军杨虎部攻陷县城。清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天国林凤翔部由晋人武,县城陷落,遇难绅民妇孺达567名。民国时期,直、奉、豫、晋诸军阀先后占领县城,城头频换“大王旗”,1912年后28年间,县长(知事)调换47次。1924年,直奉大战,知事裴毓华借机筹款,查封大户家产17家,民不聊生。1931年,石友三委任县长,巧立名目,变卖公产,勒派巨款100余万元,引起公愤。1932年,县长原有良巧立名目,勒派巨款10万余元。1937年“七七事变”后,县长吴明龙潜逃,档案室焚毁。同年11月15日,七架日机轰炸县城,炸毁县府大礼堂,炸死19人。12月13日,日军侵占县城。8年期间,日军烧杀掠抢,居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一半以上。

在民族存亡危机关头,武安人民同仇敌忾,浴血奋战,开展了8年敌后抗战。1938年5月,陈赓旅与驻城日伪军英勇作战。同年9月17日,武伦佩率领“独立大队”袭击县城日伪军,壮烈牺牲。八路军、地方武装和民兵多次粉碎驻城日伪军扫荡,并击毙驻城日军司令黑川,取得了反扫荡、反蚕食、反封锁斗争的胜利。1945年,日军投降后,城内伪军在国民党反动派的支持下,拒绝投降,八路军、民兵武装解放县城。解放后,县城人民进行了土地改革、参军参战、发展工商业等运动,长江支队也曾在县城集训,有力地支援了人民解放战争。

邯郸武安城,一座古老而新兴的城市

武安城夜景

新中国成立后,县城进行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工商业体系。改革开放以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工商业飞速发展,综合经济实力不断提高,居民生活逐渐从温饱型向小康乃至富裕型转变。2017年,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57058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4403元,家庭恩格尔系数26.7%。党的“十九大”以来,各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弘扬新时期“厚德、担当、实干、创新”的武安精神,大力营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亲商清商的发展环境、宜居宜业的人居环境、风清气正的用人环境、清正廉洁的干事创业环境,领导人民走上了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开启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开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经济强市、美丽武安!

武安城工业发达。明清和民国时期,有传统的木工、铁工、染工、榨油、制糖、酱菜等手工业作坊,因墨守成规,发展缓慢。日军占领期间,歇业者甚多,工商业萧条。解放后,先后建宏泰铁工厂、油脂化工厂、造纸厂、磷肥厂、化肥厂等企业,产品远销国内外。改革开放后,又建热电厂、饮料厂、制药厂、纺织机械厂等企业。街、村也先后建立铁厂、煤化工、啤酒厂等企业。1988年以来,先后建成新金、东山、文丰、文安、明芳等一批民营钢铁企业,后组建了冀南钢铁、太行钢铁集团,逐步实现了“铁变钢”和“钢变材”两大跨越,冀南、太行、新金、文安钢企多年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国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带动了城域经济快速发展,武安城成为了“钢铁之城”。2007年,荣获“中国最具活力民营经济城市”称号。1992年11月,设立河北武安工业园区,210余家新能源、新材料、新制造企业先后入驻。2018年,工业园区全年工业总产值869.15亿元,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邯郸武安城,一座古老而新兴的城市

武安城舍利塔

武安城商贸繁荣,誉为“小北京”。宋代即闻名天下,明代更是繁华。据《彰德府志》(明嘉靖版)载:“武安最多商贾,厢坊村墟罔不居货。”武安药材、丝绸等商贾以县立帮,遍及全国各地。民国年间,县城南关街店铺林立,为全县商贸中心,人称武安的“王府井”。解放后,1946年,成立合作社。1955年始对私商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先后成立百货公司、五金公司等商贸企业。改革开放后,供销大厦、百货大楼、新之都、明珠、雅豪商厦、蓝天宾馆、财富国际酒店、宇宙宾馆、白天鹅宾馆、国贸中心、机动车市场、建材市场、钢材市场、工矿机电市场、农贸市场、花卉古玩市场等一大批大型商贸场所先后建成;新世纪商业广场、美食林、国美电器、苏宁电器等大型企业集团及肯德基、好伦哥、德克士等知名连锁企业也陆续进驻城区;保税物流中心、新武安钢铁集团物流有限公司、颐高电商创业园先后成立,电子商务市场不断发展,物流、快递业务遍布城区;沿街门市更是数不胜数。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升。

武安城历来重教兴学。明代,县城内已有书院、义学、儒学等教育场所。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书院改学堂。民国初,武安废科举,兴学校。解放初期,县城只有县立师范学校1所,初级中学1所,小学4所。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事业快速发展。2017年,城区有一幼、二幼、三幼、六幼、洺湖等公办园,以及光明京师等一大批民办幼儿园;有实验、南关、东关、塔东、北关、中山、白鹤、古楼、富强、新华、西苑、光明、职工子弟、银河等小学。有二中、五中、实验、十中(初中部)、西苑、紫旭等初中;有一中、三中、十中(高中部)高中;有邯郸学院武安分院、职教中心、教师教育中心、电大等学校。各校逐步实现了“办学条件现代化、教师队伍专业化、课堂教学信息化、教育管理规范化、教学质量优质化”目标。幼教、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基本普及。教育质量稳步提升,中考、高考质量连年突破,清华等名校录取率逐年提高,职教对口升学蝉联全省18连冠。2018年,又新建向阳、紫光小学;洺湖南岸兴建大学城,教育均衡化水平日趋提高。

武安人“性健喜武”(《武安县志》清乾隆版)。民国时期,县城有操场和简易设备,有篮球、田径等一些简单项目。新中国成立后,群众体育活动逐步开展。1956 年,县体育运动委员会成立,自此每年都举办中小学田径运动会。改革开放后,常年体育锻炼的居民与日俱增。2000年后,城区广场、游园均设置体育运动器材,有篮球场、羽毛球馆、台球厅、游泳馆等多家运动场馆。武安市体育中心的建成、邯郸市第十一届运动会成功举办,武安体育事业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不少单位组建了足球、蓝球、乒乓球、冬泳、棋类、健身舞等俱乐部,每年举办重大赛事活动 。打太极拳、跳广场舞、跑步健身的群众也日益增多,全民健身活动蔚然成风。武安市荣获“全国全民健身先进县(市)”称号。

武安城中医源远流长,清代及民国时期,县城有多家中药铺子。清咸丰末年,西关街姚氏创办“太和医室”。清末,耶稣教设立医院,西医遂传人。1931年,建平民医院(后易名县立医院)。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医疗、防疫、妇幼保健三大卫生健康体系。2000年后,随着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城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加快,市一院、二院(中医院)、三院(妇幼保健院)、疾病防疫控制中心、武安镇卫生院以及街、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先后建成,个体卫生所遍布城区街道,医疗机构日臻健全,医疗设备日渐精良,技术力量日益雄厚,医疗质量日趋提高。同时,社会保障和救助制度不断完善,2017年,城市居民参保率达到99%以上,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逐步解决。养老服务体系逐步形成,老年综合医养中心、北辰医养苑、康颐园等养老院所的建设,增加了健康、养老、家政等服务多元化服务。

邯郸武安城,一座古老而新兴的城市

武安城白鹤公园

武安城文化底蕴深厚。明清时,城区有文庙、紫金书院等文化设施。1929年,建中山俱乐部、中山图书馆。1933年9月,建县民众教育馆。解放后,先后建文化馆、图书馆、职工俱乐部、影剧院等文化场所。1984年,成立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门类齐全,武安平调、落子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灯谜文化、民间文学故事、李十王子火、旱船、竹马等被列入邯郸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武安谚语、武安快板、婚丧风俗,以及武安拽面、熏肉、烩菜等饮食文化列入武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989 年后,随着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民间文化团体先后成立。2017年,有书法家协会、美术家协会、作家协会、摄影家协会、音乐舞蹈家协会、灯谜诗词楹联家协会、戏曲曲艺家协会、民间文艺家协会、微电影家协会、历史文化研究会 、金融摄影学会、文化学会、神钲书院等文化社团,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出版了一系列文化丛书,促进了古城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武安城人才星涌。明清时,有廉明慈惠,畿辅推先的张光汉,坚持真理、犯颜直谏的宋之韩,勤政为民、清介自持的白芬,临危不惧、为民请命的李位金,忧国爱民、为人称道的白昶等;民国时,有国画大家张华庭,开明绅士李绳武,不畏权贵的韩修福,中医世家姚兴华、著名政工干部王正之等。新中国成立后,俊彦无数,王喜的、边文琴、智维邦、韩新生、王富贵等为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作出了杰出贡献。更有无数平凡的劳动人民为了武安城美好的明天,辛勤耕耘,无私奉献,贡献了自己的聪明才智。

奋斗成就梦想,实干筑就辉煌。勤劳、智慧、勇敢的武安人民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加快现代化城市建设进程,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型新兴城市,一个欣欣向荣、文明和谐的武安城将以崭新的面貌矗立在冀南大地上!

武安城的明天会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