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科技趨勢報告:如果數據是新的石油,那麼中國就是新的歐佩克

《2020年科技趨勢報告》指出,未來世界科技產業將由中國、人工智能等趨勢塑造;如果數據是新的石油,那麼中國就是新的歐佩克。中國近年來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加快數字中國建設,深入釋放數據紅利;歷經疫情大考,2020年加快新基建進度,培育壯大數字經濟。

未來今日研究所(Future Today Institute)近日發佈《2020年科技趨勢報告》,展望包括人工智能在內的多項前沿科技未來一年的發展前景。這份報告由未來今日研究所和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New York University's Stern School of Business)主任艾米韋伯(Amy Webb)教授共同撰寫,至今已是第13年發佈,試圖揭示技術與未來不確定性之間的聯繫。

報告指出,未來世界科技產業將由中國、人工智能等趨勢塑造。在“中國的數據盈餘”章節,報告認為,如果數據是新的石油,那麼中國就是新的歐佩克。中國人口眾多,超14 億人,為研究人員和初創企業提供了未來人類數據中最有價值的自然資源。中國人正在挖掘的這種豐富的數據可以用來訓練人工智能,挖掘從教育、製造到零售和軍事應用等各個領域的模式。

國際數據公司(IDC)早在2010年預測,中國2020年大數據總量將達到8.4 ZB,佔全球數據總量的24%,屆時將成為世界第一數據大國和“世界數據中心”。然而,根據IDC和數據存儲公司希捷2019年最新研究,中國每年將以超過全球平均值3%的速度產生並複製數據,2018年約產生7.6 ZB數據,超過同年美國6.9 ZB數據,將在2025年增至48.6 ZB。

IDC預測是在中國當年發展水平的基礎上前瞻,實際中國速度顯然超出了IDC估計。受疫情影響,我國2020年加快新基建進度,進一步提升數據資源增速。按照規劃,中國到2020年底,全國5G基站數將超過60萬個,實現地級市室外連續覆蓋、縣城及鄉鎮有重點覆蓋、重點場景室內覆蓋;全國IPv6活躍連接數將達到11.5 億,IPv6網絡性能與IPv4趨同。

同時,中國視數據為國家基礎性戰略資源、21世紀“鑽石礦”,2019年首次在中央層面明確數據是生產資料,賦予大數據“鼓勵類”產業地位;2014年首次把大數據寫入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2015年發佈《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在“十三五”規劃中提出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近年來加快數字中國建設,爭取2020年大數據相關產品和服務業務收入突破1萬億元。

歷經疫情大考,中國大數據在疫情監測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資源調配、復工復產等方面發揮出重要支撐作用,以數據為關鍵要素的數字經濟更是逆勢上漲,雲辦公、雲教育、雲理財等新業態表現出眾。以此為契機,中國2020年力推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培育壯大數字經濟新動能。據預測,中國數字經濟規模2019年預計達35萬億元,佔GDP比重35.4%。

不同於石油,數據可以無限增長,反覆使用。數據互聯互通,支撐大數據深化應用,釋放數據潛在價值,在中國大數據戰“疫”中得到充分體現。其中,中國健康碼融入公安、衛健委等部門的政府數據,電信、航空、鐵路等行業的企業數據,精準判斷使用者健康狀態,並在全國範圍內實現互聯互通,有力支撐疫情精準防控和有序復工復產,成為大數據融合應用典範。

對此,中國已在2017年提出,要制定數據資源確權、開放、流通、交易相關制度,完善數據產權保護制度。2019年國務院《關於促進平臺經濟規範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進而提出,暢通政企數據雙向流通機制。在中國首個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貴州成立的全球第一家大數據交易所——貴陽大數據交易所,率先構建並持續完善數據要素價格市場,驅動數據有序高效流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