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方日記在美出版,對此您怎麼看?

據環球時報總編胡錫進4月8日報道:原湖北省作家協會主席方方寫的《武漢日記》在美出版。

方方日記在美出版,對此您怎麼看?


方方日記在美出版,對此您怎麼看?

副標題:方方 來自疫情源頭震中的報道 截圖


另據其他渠道消息報道,不僅有英文版的,德文版的也出來了。德文版由霍夫曼坎普出版社(Hoffmann und Campe)出版,精裝版售價25歐(約合人民幣192元),電子書版19.99歐(約合人民幣154元)。


方方日記在美出版,對此您怎麼看?

方方

方方,原名汪芳,祖籍江西省彭澤縣,出生於江蘇南京市,當代女作家,湖北省作家協會原主席,代表作有《萬箭穿心》《風景》等。

據朋友們講,方方的為人處事,和她的人名一樣方方正正,眼睛裡揉不得一點兒沙子。從2020年1月25日-3月25日,方方一直居住在武漢,針對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漢爆發期間所見所聞所思寫下了60篇日記,每篇數千字不等,但閱讀量都是千萬級,而且留言特別多,留言點贊成千上萬者屢見不鮮,成為近期微信朋友圈一個現象級人物。

《方方日記》為什麼這麼火?“知乎”認為,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回應社會熱點話題,彌補了傳統媒體缺位。方方是一名作家,曾經擔任過湖北省作協主席,在社會上本身就有一定的影響力和話語權,再加上她這一次一直隔離在武漢的家中,身處疫情中心,她的日記所反映的問題都是普通老百姓所關注的熱點新聞,而傳統媒體一般很少回應,或回應遲緩,這也給方方留下來操作空間。方方能很快找準民眾所關注的焦點,並且當天都有回應,自然成為了大家所關注的焦點。

二、站在普通老百姓的立場,為弱勢群體發聲。新冠肺炎爆發,普通老百姓時刻面臨著被傳染的危險,失去親人的痛苦,求援的困難……方方作為其中的一員,能理解她們,同情她們,並且敢於為她們發聲,這也是《方方日記》能夠擁有廣泛民意的基礎。當然,困於城內的普通老百姓的酸甜苦辣,也的確需要一個合理的出口,一種理性的表達,一種有溫度的關懷,《方方日記》的出現滿足了人們的需要,自然得到了群眾的擁躉。


方方日記在美出版,對此您怎麼看?

方方

人紅是非多,在《方方日記》大紅大紫的背後,也惹來了不少爭議:

一、批評的聲音。認為方方是砸鍋黨,吃著國家的,還賣國家的賴,是給國家臉上抹黑,是可忍孰不可忍, 甚至還引來了所謂“一個16歲中學生來信的質問”。現在這本書在美國得以出版,更引起了一部分的憤怒,一個網友的留言格外扎眼:《方方日記》是遞給外國人的刀,射向中國人的子彈!把一個婦人道聽途說的故事,當成真實,抹黑我們的國家,這讓我們恨啊!

二、持中立立場的人認為,《方方日記》也有其侷限性,她沒有全面反映全國抗擊瘟疫的宏大場景、先進人物。這次突如其來的疫情,來得這麼兇險,所有醫護人員的艱苦努力,所有的正面意義都沒在日記裡展現出來;相比較國外政府,中國政府更有擔當更有效率被一筆抹殺。看到這個評論,很多人認為這個觀點有點勉為其難,這畢竟是一份日記,一個60多歲的老太太,在疫情期間、居家隔離、不畏困難、拿起手中的筆,根據自己的所見所聞,記錄下這個特殊時期的社會現象,發出了自己的吶喊,很正常啊。再說,你讓她一個65歲的人去幹一個龐大官方媒體所幹的事兒,公平嗎?

三、理解方方日記,理解湖北政府。對比美歐國家抗擊瘟疫初期的做法,直至蔓延到今天這個地步,我對湖北政府初期的做法少了一些怨恨,多了一份理解。這的確是一個比較客觀的評判,瘟疫突然爆發,緊急狀態下的社會管理是一個件很複雜的事兒,既不能打亂正常的生活秩序,還不能引起社會恐慌,更不能使瘟疫大流行,的確很難辦,我們還是要為我們國家集舉國之力辦大事的體制點贊。

四,神化觀點。這部分人認為,一本《方方日記》,能抵得上中國所有的新聞媒體,一個方方抵得上中國所有的媒體人。往大了說,還能夠促進國家體制改革,增強國家治理能力的現代化。


方方日記在美出版,對此您怎麼看?

環球時報總編胡錫進


五、社會精英人士觀點。針對方方日記的出版,胡錫進認為,不知道方方日記在美國的出版是否得到了她的授權,但我希望,她能夠理解公眾在聽到這個消息時的不快感受。她寫那些日記時產生的迴響是中國內部的一件事,這種迴響有當時的場景和邏輯。然而這部日記在今天和之後拿到美國和西方去擴散,那就是另一回事了。它不會是一般的紀實文學交流,它一定會被國際政治捕捉到。很有可能的是,在未來的風浪中,中國人民,包括那些曾經支持了方方的人,將用我們多那麼一分的利益損失來為方方在西方的成名埋單。當然,中國是強大的,不會因為一本方方日記在西方的出版真就怎麼樣了。從長遠看,中國社會需要能夠承受多元化所意味的各種代價。但在今天這個時間點上,方方的確帶來了對公眾的一份刺痛。

對此,您怎麼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