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願我們都能平安地做一名醫生

(本系列均為南方週末、南方人物週刊原創,限時免費閱讀中)

範忠傑所在的武漢市紅十字會醫院是距離華南海鮮批發市場最近的綜合醫院。疫情期間,醫院曾在崩潰的邊緣,四分之一的醫護人員感染。如今疫情告一段落,這位呼吸科主任卻要面臨新問題:英雄們都累了。

江城寸纸②|但愿我们都能平安地做一名医生

右後為範忠傑。 (受訪者供圖/圖)

呼吸科同事們:

大家辛苦了!從12月17日我們接到第一個“不明肺炎患者”開始,到3月25日我們恢復日常門診,這三個月沒有人後退,沒有人倒下。抗疫的工作終於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你們也終於可以休息幾天了。

現在回憶起最初的那一個多月,14個門診,2個急診全部開放,24小時不停歇,一天最多掛出2700個號。最多的時候,你們一個人一天就看了一百三十個病人。1月23日,我們能夠穿上防護服的時候,我高興地發了朋友圈。在這之前,我有時候會羨慕抖音視頻裡其他醫護人員穿的防護服,看起來嚴密又結實。但你們都是好樣的,在沒有穿過好的防護服時,依然救治了好多例新冠肺炎患者,向你們致敬。更令人高興地是,因為我們慣於戴口罩,勤洗手,我們科室沒有一個人感染。

防護服也是一種負擔。戴著厚口罩、帽子、護目鏡、面屏,我們喘不上氣,口乾、頭痛。那時候患者們著急,有時候說話兇了一些,你們委屈,但你們沒有接茬。你們上完一個班,交班了卻也走不了。有的患者“撲通”就給醫生跪下了,抱著醫生的腿不放。我們能怎麼辦?我們只能接著看病人。

現在想想,那一個多月也不知道是怎麼過去的。有三天時間,門診患者密如針腳,哭的、吼的、下跪的、睡過道的、突然倒地的、救護車拉來還來不及救治的……發熱門診的李峰醫生,白加黑連軸轉,昏倒在辦公桌旁;我們呼吸科老主任葉莉一天工作12個小時,血壓直線飆升;我看到你們想站起來去窗邊透氣,可連站起來的力氣都沒有。直到1月26日四川醫療隊來到,我們才看到一點希望,有了一點依靠。

四川隊領隊黃曉波教授形容我們是疫情中崩潰的醫院,是的,我們確實曾經在崩潰的邊緣。我們也曾害怕過,雖然在四川隊到達之前,我們治好過133個病人。但我們逐漸從接踵而至的病人中意識到,這個病的傳染性極強,每一個人都身處危險之中。緊接著我們聽到了死訊,尤其是肖俊醫生去世的時候,我們真的有些恐慌。別的醫院也有人死,還有的人死在了家裡,急診科傳來的死訊越來越多,你們有人和我說了自己的害怕與擔憂,可然後呢?你們仍然衝在了前面。

一直以來,因為呼吸疾病的發病有季節性,冬春忙碌,而夏秋病人少。我們科的治療手段比較簡單,藥物固定,介入式的操作不多。這也意味著我們能夠給醫院帶來的收入不多,醫院能給我們的工資和獎金也很少。每每到了發工資的時候,我們都是排在末尾。但到了武漢受災之際,正是你們這些工資獎金排最低的區級二級醫院呼吸科醫生、護士衝在了最前面。危難之時方顯英雄本色,你們都是真正的英雄。

等到整個醫院都成為定點收治新冠肺炎病人的時候,你們中許多人去了別的病區挑大樑,楊明去了二樓做病區主任,範錦繡和張麗分別去八樓和十五樓做病區主任。我一方面為你們欣慰,另一方面也覺得心疼。你們的擔子更重了,更不可能有休息。

我知道你們平日裡憋屈,覺得自己付出和得到不成正比。我為你們爭取過,幾乎每個月我都要去院長辦公室,但沒有一次成功。作為科室主任,我不比你們好多少,每個月的工資獎金加起來不到一萬元。你們中間有人想離開,有人已經離開了。我勸過他們說還是醫院的工作穩定,你們年輕人慢慢來,或許將來是有機會的。但勸著勸著我也勸不下去了,也沒什麼理由好多說。

現在疫情暫告一段落,你們能夠休息一會兒了。說起來,疫情也幫了我們忙。我們一直都缺東西,這次疫情中國家調撥了許多呼吸機來。還有我們那些老舊到鏡面模糊的纖支鏡,被換成了既可以檢查也可以治療的全新纖支鏡,我們還多了兩臺大型肺功能儀,這是以前從未有過的東西。

在過去三個月裡,大家都說我們是真正的英雄。但我想,經歷了SARS和新冠之後,我一點也不想當英雄,但願人間不再出現這樣的災難,但願我們都能平安地做一名醫生。

範忠傑

訂閱南方週末會員,支持原創優質內容。成為南週會員,尊享七大權益,在一起,讀懂中國。

範忠傑 武漢市紅十字會醫院呼吸科主任 南方週末特約撰稿 楊楠 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