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兒童養成好習慣-這一招就足夠了

朋友薇薇有一位小學低年級的女兒小紅,這二天為了學習上的一個小細節母女倆鬧的不可開交,這要擱在平時,心情煩躁還能下樓散散步,可目前武漢市各小區實行社區封閉且網絡化管理,別說在小區裡散步了,連單元門都不能出。實在無處發洩鬱悶,母女倆分別打電話找人訴苦。女兒給爸爸打電話投訴媽媽態度不好,朋友就只能打電話給感同身受的我了。

讓母女倆鬧彆扭的起因很簡單:做作業時,在題幹上畫圈。

如何使兒童養成好習慣-這一招就足夠了

說起在題幹上畫圈,有些輔導過小朋友數學的家長可能有印象,老師在課堂上帶領小朋友畫圈的原因很明確,數學題目的審題是非常重要的,低年級的小朋友,在基礎題方面,一般來說只要能把題目看懂,基本上就知道怎麼做了。問題是低年級小朋友的語文可能也才學了二三年,對文字的理解和敏感度不夠,很多時候會把這些方塊字給漏掉或者看錯,這時對題幹上的重點詞、重點數字畫圈,就顯得很重要。

朋友薇薇說,她其實煩燥的關鍵點在於想不明白,為什麼對女兒強調了好多次數學題目上要畫圈,這個看上去很簡單的習慣女兒硬是養不成呢。我好奇的問她,已經跟女兒強調了好多次,是如何來強調的,是用什麼頻率強調的呢。

如何使兒童養成好習慣-這一招就足夠了

薇薇仔細想了想說,好像也沒強調很多次哦,一般都是在女兒某個題不會做的時候,本來已經有些不耐煩的自己立馬感覺血往頭上湧,血壓升高的時候,會大聲吼女兒,這時會說:“要你畫圈,你的圈呢,你劃了嗎”。冰雪聰明的薇薇說完自己都笑了,若有所思的說,用吼來強調這個方法,女兒聽著會多難受呀,難怪女兒老記不住,能記住才奇怪呢。

既然仔細審題並在題目上做提醒記號對小學低年級的朋友做題是有幫助的,那如何能幫小朋友來養成這個好習慣呢?心理學上有一個普雷馬克原則,這個是大衛.普雷馬克於1965年發現的,普雷馬克原則是指,更有可能發生的活動(也就是,在通常情形下出現概率較高的行為)可以用來強化不太可能發生的活動。

普雷馬克原則有非常大的應用空間,比如在這個例子中,這位小朋友很喜歡看故事書,尤其喜歡媽媽給她講故事,則可以採取由媽媽給她讀一本新書這個她喜歡的活動來強化需要在題目上畫圈這個她目前還不太適應的行為。再比如對於一個好交際的外向型兒童,與朋友一起玩耍可以用來強化不那麼有趣的寫作業活動。

如何使兒童養成好習慣-這一招就足夠了

無論哪種有價值的活動都可以用作強化物,來增加從事當前不受重視活動的概率。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那些不太喜歡的活動則有可能變得受重視,如原來不那麼習慣畫圈的小朋友,可能在慢慢的仔細審題的過程中,發現原來在題目上做標記對於解題來說是非常有幫助的,當他們置身於這些活動中,能使他們發現活動的內在價值。

我們看到,就這一個小妙招就能幫助小朋友走向正循環,讓我們來仔細分析看看我們的孩子喜歡什麼,用它來幫助形成那些暫時還沒養成的好習慣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