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驰电掣般的战斗--德波战争

风驰电掣般的战斗--德波战争

1939年4月3日,德国最高统帅部下达了关于制定对披兰作战计划的指示。七天后,希特勒下达了代号“白色方案”的秘密指令,要求德军于当年9月1日前完成对波兰作战的全部准备工作。

为了避免两线作战,1939年8月23日,德国急迫地同苏联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希特勒对前往莫斯科签订条约的德国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说:“俄国人提出什么条件,就满足他们什么条件,我们在条约中失去的一切,将来都会夺回来的。”就这样,德国和苏联又在《互不侵犯条约》夕哒成了损害波兰利益的秘密议定书。希特勒在条约签订后,当即下令于8月26日4时30分,对波兰发起攻击。

然而,在8月25日夜里,已经提前开进的德军,突然又被召了回来。原来25日当天,执行亲英国政策的波兰政府和英国签订了《互助协定》。而意大利墨索里尼政府,由于各种原因拒绝站在德国一边,参加对波兰的战争。于是里宾特洛甫建议希特勒收回进攻命令,重新评估形势。然而,一度收回进攻命令的希特勒,已下定决心,破釜沉舟,不惜冒与英国、法国发生大战的风险,坚持对波兰的侵略战争,现在对于希特勒这个战争恶魔来说,只是缺少一个发动战争的借口了。

风驰电掣般的战斗--德波战争

罐头鹅肉行动

1939年8月31日5时,天刚拂晓,残月还挂在空中,德国格莱维茨刁镇的居民仍在梦乡之中。突然,枪声四起,密如爆豆。惊恐的居民透过晨曦发现,一大群武装分子向戒备森严的格莱维茨电台发起冲锋,并迅速占领了电台。紧接着,小镇居民们就听到从格莱维茨电台发布的波兰语广播:电台已被波兰军队占领,波兰与德国进入战争状态。然而,更让人困惑的是,当天色大亮后,居民们又听说德国军队成功地将波兰入侵者赶走,他们看到许多外国记者应德国政府的邀请前往格莱维茨电台现场考察真相。站在小镇电台建筑物前,到处留有枪弹的痕迹,电台前广场上还横七竖八地躺着十余具身穿波兰军服的尸体,尸体旁边散落的武器清晰地印有“波兰制造”的字样.一位德国官员情绪激动地向记者们讲道:“这是波兰人蓄意制造的书衅,是波兰对德国的战争行为!”记者们半信半疑地望着眼前这一切,他们百思不得其解。一位瑞士记者撰文说:“除非波兰人疯了,否则没有人会相信这是真的,一定是有人导演了格莱维茨事件!”

这位记者说得对,这次事件的确有幕后导演者。而这个导演者不是别人,正是德国纳粹党元首、战争恶魔阿道夫·希特勒。希特勒为了给他侵略波兰制造口实,制定了“罐头鹅肉计划”。他指令德国党卫军头目希姆莱从集中营搜罗一批有波兰血统的死囚犯,穿上设法弄来的波兰军装,然后给他们注射麻醉药,再运到格莱维茨电台前,按射击姿态摆好,再开枪打死他们。然后通过电台播放波兰语广播,制造波军进攻格莱维茨电台的假象。

风驰电掣般的战斗--德波战争

闪击作战

格莱维茨事件发生以后,一脸无辜的波兰政府一面发表声明,解释事件跟自己没有任何关系.一面同英国等西方大国紧急磋商,讨论应急方案。尽管波兰意识到事态严重,但是他们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德国人没有给他们留下一点谁备应战的时间。就在“格莱维茨事件”发生的第二天,一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战争从波兰开始了。

1939年9月1日4时45分,德国空军的轰炸机呼啸着向波兰境内飞去。几分钟后,人类历史上空前的来自空中的突然毁灭性的打击开始了。德军航空兵疯狂地空袭了波兰空军的21个机场,几百架波兰飞机还没来得及起飞就被炸毁在杉嘶跑道上。与此同时,德军轰炸机以密集突击的形式,空袭了波兰的中心城市、铁路交通要道、通讯枢纽、电站、桥梁和指挥机构,使波兰全境陷入瘫痪。德国海军也没有落后。战争爆发几天前,打着友好旗号到但泽港访问的德国军舰,也撕下“友好访问”的伪装,突然向波兰海军基地开

炮,并封锁了波兰海上通道。而德国陆军则从南北两个方向向波兰实施大规模的“闪击战”。在这场机械化部队大进军中,德军以每天50-60公里的速度向波兰腹地突进。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在伦德施泰特的指挥下,兵分三路,向维斯瓦河中游挺进;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在包克的指挥下,兵分两路,分别向东直插“波兰走廊”和从东普鲁士向南直扑华沙后方的布格河

这是波兰人,也是全世界第一次领教“闪击战”的滋味。但是,仓促应战的波军仍然英勇抵抗侵略者。波军显然还不了解坦克的性能,骑兵蜂拥而上,挥舞他们手中的马刀和长矛向德军坦克发起猛攻。这种现代堂吉诃德式的战斗遭到德军坦克毫不留情的扫射与碾轧。波兰骑士想像中的决斗,立即化成一场实力悬殊的屠杀。

面对德军咄咄逼人的攻势,波军的行动显得迟缓。在德军进攻的第五天,波军才仓促完成了战略展开。然而,彼兰军队始终抱着陈腐的概念和样式不放,想守住全部波兰领土,甚至还打算向东普鲁士采取攻势行动.然而,和德军的闪击战相比,波兰军队兵力分散的战法完全处于劣势。

有限反击,无力回天

1939年9月8日,战争进入第二阶段。波军的战略意图是在华沙方向建立新的防线,实施反突击。率先发起反突击的是波军的普鲁士预备集团军。这支波军只有一个步兵师和一个骑兵旅,而反突击的对象却是德国摩托化第16军。本来兵力就处于劣势的波军,又分散在两个相互隔绝的方向上行动,对参加反突击的部队没有任何掩护和保障,结果反突击实际上成为分散的反冲击,没有造成任何战略影响,很快这支波军就被德军歼灭了。

9月9日,波军波兹南集团军编内的四个师和两个骑兵旅,在司令摩特谢叫守军的指挥下,于库特诺附近实施反突击,消灭了德军步兵第30师,取得了战争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但是,德军迅速调来增援部队,这次反突击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战局。

“波兹南反突击”的失败,使得波兰首都华沙面临极其危险的境地。到9月16日,德军已从4个方向包围了华沙。波兰政府军政高级官员匆匆逃离波兰,到了邻国的罗马尼亚。然而,宁死不屈的波兰军民却没有屈服,准备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保卫华沙!

9月19日,德军开始对华沙实施总攻。德军用最现代化的武器将无数吨炸弹与炮弹倾泻到华沙军民的防御阵地。9月22日,希特勒亲自视察华沙东部郊区的德军炮兵部队,对迟迟没有摧毁华沙大为恼火。他指令加大对华沙的攻击力度。9月26日,德军出动1150架轰炸机对华沙进行了最猛烈的轰炸。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第一次采用最野蛮的方法轰炸大城市:不是轰炸军事目标,而是轰炸居民区!然而,野蛮带来的是正义的抵抗,轰炸带来的是不屈的精神。华沙军民仍然继续抗击侵略者。直到他们的弹药、用水、粮食和药品最后断绝。9月28日,华沙卫戍司令部在耗尽可用于防御的全部人力与物力之后,被迫在投降书上签字,悲壮地结束了华沙保卫战。9月29日,莫德林要塞陷落。10月2日,进行抵抗的最后一个城市格丁尼亚停止抵抗。至此,德波战争结束,波兰败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