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巴山灵魂的深处

《大巴山灵魂的深处》

指导教师:李军品

芳芳萋草,朵朵花红,一湾一重绿水惺惺相惜,突兀起伏的黛山在素白的云空下勾勒出一道道天山依旧的丽影。静坐在窗前,闻着淡雅的草木香,追溯回灵魂深处,那里,梦的地方。

大巴山灵魂的深处

一座不起眼的小城坐落在群山之间, 山城虽小,百姓长乐,足矣。

“苔枝断节。芳意丛丛,倩瑶姬分别。苍花千朵亲摘处,认取玉肌笼雪。浓浇米泔,化秋气、露盘清洁”皎白几朵,远远望去,像几朵白团子依附在枯木上,一黑一白,颜色交映。通江素来誉有“银耳之乡”的美称,未尝毫无理由。“发轫于盛唐,食用于宋元,入药于明清,是清廷御膳之珍馐。”通江银耳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以其独特的质厚,肉嫩,易炖化及药物价值享誉海内外,独领风骚,经过严格的筛选,才入的了挑选者的眼。

大巴山灵魂的深处

“通江石雕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通江石雕具有极高艺术价值,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今位于通江县西门的国家级保护单位“千佛崖摩造像”,被誉为国之瑰宝。传承是中华的传统,一个地方的特色犹如血脉,从我们的身体里穿行,倘若血脉堵塞,则会死亡。

这块红色土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杰地灵。近百年来,历代先贤和仁人志士为了驱除铁镣与锁链,浴血于解放斗争中。明正德三年,鄢本恕、蓝廷瑞所领导的“鄢蓝起义”;明末,李自成,张献忠领导的农民起义队伍从通江开始;清嘉庆年间,悲壮的白莲教起义……这一桩桩壮举,已悄然消失在人们心中,不被人们熟知。但纵使时光流逝,却拂不去那金戈铁马、峥嵘岁月留下的气息。王坪烈士陵园里,一个时代数以万计的先烈,骨与灵安卧其间,从那些冰冷的石头里,我们听到了历史掀动的声音。

迷人的柏油路犹如细线牵织着小城的交通。从1958年建成第一条通车公路——通巴路,这是我县第一次交通热潮,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了通江大山。到1990年,经过人民努力,全县共通75条路,随后五年,道路的通畅也带动了小城的发展。“脱贫攻坚”政策不仅带动了我县的交通发展,也带动了我县的经济发展。

走进小城,厚实坚硬的混泥土对草鞋嗤之以鼻,而对车轮展开笑颜。车流穿梭,人潮涌动,尽显宽敞整洁的街道,道路两旁的树挺直,衬出街的华丽。顺街望去,当年的草房泥地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大厦比肩,深巷连绵,勾勒着小城的风貌,小而充实。

淡蓝色的炊烟袅袅缠绕,这是催促着人们回家的诗意符号。

大巴山灵魂的深处

我听见私语,来自草木之间,我听见回声,来自山谷之间,我听见笑语,来自小城里的人。灵魂深处里的梦影,渐渐显形,一座古韵依旧夹织着新时代风貌的老城映入眼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