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林則徐如何防範“漕幫”滋事


故事:林則徐如何防範“漕幫”滋事


1832年,林則徐調任江蘇巡撫。在江蘇巡撫任上,林則徐接到一道經軍機處寄來的道光皇帝上諭。這道上諭是給漕運總督及漕船途經地方督撫大吏的,內容很簡單:漕運已完成,漕船將回空,船上水手“皆無業遊民,獷悍成性,愍不畏法,宜事先預防其滋事,加意稽查,別釀事端。”很快,林則徐復奏,把自己已經採取和將要實行的防範措施一一上報。從這君臣對奏中,很是感慨道光皇帝的操心,更感慨林則徐的用心。其所行手段,無一不是“硬核”。

林公的奏稿不長,1400餘字,沒有講官話套話,一條條全是硬邦邦的乾貨。接到上諭之前,他就祭出了三板斧:1、摸底。漕幫共有一百餘人,漕船共有四千只。2、立章程,而且經皇上御筆批轉,由刑部審核同意發回頒佈實施了。3、下狠手。對作奸犯科者逐一列出了名單,據其情形處置。其中準備梟首、斬決、絞決的有11人,準備充軍、流徒的有26人;同時表示還有二十多人正研提分類懲辦意見。這三板斧砍下去效果明顯,“今歲江南境上較之往年頗覺安靜”。

彙報完前期工作,林公還是沒有講要繼續加大力度這類套話,而是讓事實說話,又拿出六條辦法讓皇上看到他確實加大了力度。在這六條中,首要之舉是再摸底,分析靠漕幫吃飯的群體有多大,找準了滋事爭鬥的癥結在哪裡;吃透了情況,便開方抓藥:將“嚴辦章程刊刷簡明告示”,派員“按船實貼”,使其明法紀知利害,不搞不教而誅;安排“積仇之幫”迭次出行,令鎮江的兩幫“先泊江邊鯰魚套,俟浙船過後再令歸次”,讓你完美錯過,兩不見面,打無可打;拉開架式排兵佈陣。在容易生事滋事的江段,派出11隊官兵嚴陣以待,造成大兵壓境之勢。且三四隊一組互為犄角,一旦有事協同快速處置,讓你知難而退,想打也不敢打;突擊臨檢,查繳兇器。無論漕船停在何處,斥令沿途官府隨時登船抽查,發現大小刀械一律沒收,持者嚴辦。查不勝查,使其藏無可藏。水手們手裡少了這些傢伙什兒,即便打將起來,局面也可控,傷亡也不大。最後放出的一個大招兒,是將親赴清江督催,抓落實。身體力行是林公的一貫風格。他曾在另一折子裡彙報如何防止屬下偷懶不為、矇混過關:把安排他們乾的事情先幹一遍,知道其中門道,使之不敢欺也不能欺。

老實說,看了林公的奏摺,疑惑還是有一點的,比如摺子上說已經處死和流放的37人,多數連個正經名字都沒有,叫什麼王七、韓老、閻大漢等等,究竟是否確實呢?但還是要點個大大的贊,林公見事早、行事密、執法嚴,化用今天的說法,在處理防範漕幫水手可能滋事這件事上,林公調研在先、立法在先、宣傳在先、震懾在先,疏堵結合,現場督辦,打出了一套漂亮的組合拳,其效果想來也不會差,“頗覺安靜”應該是大概率的,出了考題的道光皇帝見到這份答卷,也應該是滿意和讚許的。對後來者而言,這道奏摺的確是一篇珍貴的“治安策”。

點贊之餘忽又發現,林公“組合拳”的聚焦點在如何讓漕幫水手不敢、不能滋事,以今天的眼光看,似還停留在治標階段。在彈壓威懾下,今年安靜了,但病根仍在,風險未除,明年又復如何呢?林公沒有給出答案。

這是不是林公防範措施中的一個軟肋呢?行教化之功,假調停之力,使漕幫水手知禮互讓,彌合矛盾,和諧共生,這樣通常的辦法,林公一定不會想不到,又何以不列明施行?或是漕幫長駐在浙,從江蘇只是一走一過,無從為之?再或是限於時間精力,無暇為之?更或是這些方法功慢而費力,又非顯績,無心為之?今天的我們不好胡亂猜測,更不好以今度古,求全責備,但今之為政者,不可不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