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郎溪:山溝溝飛出“金鳳凰”

安徽郎溪:山溝溝飛出“金鳳凰”


  “以前,全家僅靠我種田和打零工維持生活,每個星期兩個孩子上學向我討要生活費時我最難。現在的日子我都不敢想,都是黨的政策好,讓我們過上了幸福生活。”聊起扶貧前後的生活變化,鄧遠琪繪聲繪色。

  鄧遠琪,宣城市郎溪縣畢橋鎮施村村民,今年42歲,家裡兩個孩子都在上學,其父母年老殘疾,妻子要照顧老人和孩子,家庭的重擔全部落在了他的肩上,生活捉襟見肘,外加債臺高築,2014年,被評為貧困戶。

  “人窮志不能短!”鄧遠琪時刻警醒自己,他多方瞭解,發現蛋雞養殖這個行業不錯,週期短、銷路好、利潤高,便萌生養殖念想。鎮村兩級得知這一情況,主動找上門,幫助聯繫縣農業、人社部門對其進行創業和技術培訓,教他怎麼養、如何管,幫其申請到創業補助金5000元,申請小額貸款50000元蓋了標準化雞棚。技術和資金迎刃而解,短短一年,淨收益達2萬元,成功脫貧摘帽,現已成了當地小有名氣的養雞“達人”。現在,他的養雞場規模不斷擴大,年出欄率達10萬隻,年收入達20萬元。

  “是鎮村幹部幫了我,我不能忘本。”在鄧遠琪的脫貧致富路上,鎮村兩級真正的做到了用真心、付真情、出真力。“下一步我還希望把這個雞場規模再擴大一點。”鄧遠琪指著圍欄的更遠處,眼裡滿是憧憬,現在的他,早就跳出了家庭負擔沉重的牢寵,想的更多也更遠,用他自己的話說,他要將這種溫暖通過自己實際行動傳遞出去,要帶著有意向的貧困戶一起發家致富。

  “鄧遠琪產業脫貧致富事例,給周邊群眾起到了很好的示範作用,讓村裡其他貧困戶看到了希望。只要自身肯努力,再加上扶貧政策和幹部幫扶,大家的日子肯定會過的越來越好。”下派村第一書記感嘆到!的確,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沒有比人更高的山。脫貧攻堅要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扶貧先扶志,喚起貧困群眾自我脫貧的鬥志和決心,變“要我脫貧”為“我要脫貧”,鄧遠琪的變化就是最鮮活的實例。

  秋冬的天色亮的晚,牆上的掛鐘剛剛指向五點,一箇中年男人不斷穿梭於雞棚間,動作嫻熟,步伐堅定,喜於言表,信心滿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