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只因基本面恶化被我抛弃的股票:洋河、分众、乐视网

三只因基本面恶化被我抛弃的股票:洋河、分众、乐视网

上周末被巴菲特卖出达美航空和西南航空的消息刷屏了,小七其实是能理解这笔操作的,毕竟这次疫情影响最大的行业莫过于航空业了,价值投资当然不是无脑长期持有的,碰上持仓股的基本面发生恶化,我也会坚决卖出。令我稍显困惑的就是在一个月前巴菲特刚刚斥资约4530万美元买入了97.65万股达美航空,可能当时巴菲特也没料到最近一个月美国政府的各种骚操作吧。

先不说巴菲特了,今天来聊聊我自己之前由于持仓股基本面恶化做出的三次卖出交易,分别是洋河股份、分众传媒和乐视网。

洋河股份

小七的所有实盘交易都会在我的雪球组合A股实盘实时更新,我是在19年10月31日减掉了半仓的洋河,之后又在今年2月完成了清仓。

三只因基本面恶化被我抛弃的股票:洋河、分众、乐视网

我做出卖出决策,主要就两种情况,一是基本面恶化,二是估值过高,去年10月30日晚上洋河出了三季报,从这份财报可以看出洋河的营收、净利润、现金流全方位的大幅下滑,主要由于省内增长出现了停滞,渠道的库存出现了积压。

三只因基本面恶化被我抛弃的股票:洋河、分众、乐视网

由于三季报几乎零增长,按照当时的股价,洋河出完三季报后的PE在20左右,按照我自己的估值方法,

我一般认为目前股价除以三年后的预计净利润<15时,可以继续持有(金融地产等高负债企业除外)。

发布三季报的当晚,洋河的市值大概是1,580亿左右,也就是说洋河2021年的净利润要大于105亿(1,580/15=105),才能满足我的估值要求,我觉得由于当时洋河的财报已经明显看到了下行的趋势(尤其是经营现金流,他是净利润的先行指标),所以我觉得洋河想要在2021年达到105亿净利润的难度和不确定性都非常大。

而且,没人说过我们非得吊死在洋河一棵树上,当时比洋河确定性强的股票还有很多,所以我就在发布三季报后的第二天将一半洋河换成了万科,在今年二月将剩下的一半换成了五粮液。

分众传媒

小七是在2017年3月,前复权价6元多的时候建仓分众传媒的,当时馋的就是她无与伦比的ROE,分众属于典型的轻资产公司,2016和2017年的ROE分别达到了惊人的70.73%和67.65%,是贵州茅台的两倍还多。

但正是由于分众的ROE实在太高了,自然会引来竞争对手环伺,抢食楼宇广告这块肥美的大蛋糕。时间来到2018年后,由百度领投的新潮传媒怒砸几十亿和分众抢夺市场份额,各大物业公司看到电梯广告终于有了市场竞争,自然也是笑得合不拢嘴,于是,价格战就这样打响了。

与其说是分众和新潮在打架,更不如说是背后的阿里和百度在博弈,原本以为经过一两年的厮杀,会决出一个赢家,没想到18-19年迎来了广告行业的寒冬。当时楼宇广告的金主爸爸大多是互联网公司,我猜你一定在分众的屏幕上看到过饿了么、瓜子二手车的广告,互联网公司砸广告的钱主要来自于VC/PE的一级市场融资,在经过14-16年的那段爆发式增长期后, VC/PE投资从18年开始放缓,直接导致很多依靠一级市场融资的新兴互联网公司“断了粮”,在削减支出时,企业首先砍掉的往往是广告投放。

所以,最后的结果不是决出了一个赢家,而是分众净利润断崖式下降,新潮接近倒闭。虽然18年分众的股价一路阴跌,似乎已经反映出了基本面恶化的迹象,但从18年四个季度的财报数据来看,也没有差到不能看的地步,18年末的ROE依然高达46.92%,所以18年一整年我都没有卖出分众。直到2019年3月28日晚上,分众传媒公布了他19年的一季报预告:

三只因基本面恶化被我抛弃的股票:洋河、分众、乐视网

一季报预告净利润下降65-75%,这份预告直接将我之前对分众的所有担忧转化成了真实的财务数据,当时分众的市值大概在900亿左右,一季报公布后动态PE直接来到了60左右,面对如此巨大的业绩下降以及对广告行业未来的担忧,我不假思索,直接在第二天3月29日清仓了所有分众的股票,卖出价也是在6元左右,和我在两年前的买入价基本相同,这笔对分众传媒的投资最后以亏损两年的时间成本而告终。

三只因基本面恶化被我抛弃的股票:洋河、分众、乐视网

乐视网

说出来你们可能不信,别看我现在一手的蓝筹股,但在我刚开始炒股的2013-2014年,70%以上的仓位都是中小创,有这么大的变化并不是因为这两年我的投资理念发生了质变,而是回看13、14那两年,中小创的投资价值和成长性确实要比蓝筹股高很多,我随便说几个创业板公司13年底的市值,爱尔眼科120亿,东方财富102亿,同花顺32亿,怎么样,香不香?

不得不说,创业板开板后最先上市的100家公司(即300001-300100),是创业板整体质量最好的一批新股,在当时真的可以代表中国新兴产业的未来,我上面提到的这三家公司就都在其中。

不怕大家笑话,小七14年的时候对乐视情有独钟,我还能翻到我当时在雪球发的吹乐视的帖子,是多么的中二:

三只因基本面恶化被我抛弃的股票:洋河、分众、乐视网

不吹不黑,我当时真的觉得贾布斯的格局很大,别人还在玩硬件的时候,他已经开口闭口谈生态了,当时以乐视视频、乐视手机、乐视电视组成的乐视生态圈真的让我看到了无限的未来。现在小米的电视、手机,华为的手机、智慧屏,我觉得都能看到当年乐视的影子,只不过小米和华为现在还是专注做硬件。

乐视当年的野心太大了,他想要把硬件和内容全部通吃,乐视影业、乐视体育、乐视视频三大内容提供商当年不知道烧掉了多少钱,然后,他的现金流开始迅速恶化,不停的融资和增发,我记得当时乐视的账务处理非常激进,在优酷、爱奇艺等其他视频网站对影视版权的摊销均采用加速摊销法时,唯有乐视网采用直线摊销法,这使得乐视当期的净利润数字还能维持正值,但如果使用加速摊销法,则已经大幅亏损,这是我当年卖出乐视的第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就是估值太高,我是在15年1月51元的时候清仓乐视的,当时乐视的市值高达400多亿,PE超过了110。

三只因基本面恶化被我抛弃的股票:洋河、分众、乐视网

当然,在我清仓乐视后,他又在3个月里翻了三倍多,股价最高达到了179元,你很难想象15年的中小创是有多疯狂。平心而论,直到14年底创业板1500点的时候,我觉得当时创业板的估值只是正常偏高。但当时间来到15年后,创业板就纯粹变成一个疯子,我甚至觉得15年的牛市葬送了很多原本有希望在未来成为世界500强的创业板公司,当公司高管动动手指就能套现几亿的时候,谁还有心思继续经营企业呢?

以上,就是我卖出洋河、分众和乐视网的心路历程,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值得分享的卖出经历,欢迎在评论区说出你的故事。总结一句话,就是千万不要和股票产生感情,当基本面发生恶化,且看不清未来时,我的做法就是坚决卖出。

声明: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