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剩女》:三個女人的真實紀錄片,揭開女人被“剩下”的原因

文|蘑菇 圖|網絡

最近上映了一部叫《中國剩女》的紀錄片,由兩位以色列女導演,選取了三個未婚的中國女性作為觀察對象,以一種真實而又獨特的視角,錄了這三個人面對婚姻“難題”,是如何應對的,向人們揭開了,中國式“剩女”的悲哀與無奈。

紀錄片全長僅85分鐘,卻在豆瓣擁有著7.8分,這個分數是很多號稱大製作的電影都沒有的,更是位居一週口碑榜單第二位的成績。

片子一經播出,便掀起了討論熱潮,不少人表示自己看這部片子很有代入感,從紀錄片三個主人公身上,看到一部分自己和自己家庭的影子,這些相似點讓人產生了對於未來的期望和擔憂。

《中國剩女》:三個女人的真實紀錄片,揭開女人被“剩下”的原因

紀錄片的主角非常有代表性,第一位主人公,也就是在片頭出現的律師小姐姐,34歲的邱華梅是一個憑著自己努力,從山東農村走出來的女孩。

在很多人的眼中,她是普通人成功逆襲的榜樣,是社會的精英階層,然而在父母的眼中邱華梅是個嫁不出去的女孩。

父母在家庭中開著邱華梅的批鬥大會,表示“不結婚就是有問題”,“不是一個正常人”,在父母思想中,結婚就等於幸福。

家人也給邱華梅打上了很多標籤,比如:讀書讀多了、讀傻了、自私等等,“你就是學傻了”這樣的話語以前也曾聽過,在姐姐畢業後,因為不愛說話,也被周圍人這樣評論“讀書讀多了讀傻了”。

姐姐與父母的親情綁架,讓邱華梅很是痛苦,年邁的父親說“我那時那麼窮,沒錢賣血也要供你上學,你大學畢業我很自豪,但你不結婚我很傷心”,父親說完母親接著又來,“我去年生了一場病,我臨死前也沒別的心願,就希望看到你結婚。”

邱華梅也曾和父母姐姐大吵過,也曾向家人們吶喊出:“你覺得你養孩子幸福嗎?如果我像你這樣養孩子我寧願不要”的話語,但最後邱華梅只能趴在窗前哭泣。

《中國剩女》:三個女人的真實紀錄片,揭開女人被“剩下”的原因

邱華梅曾試過妥協,比如去相親網站,卻被直接標上“大齡”標籤,紅娘的評價也是非常的不留情面。

相親遇到山東老鄉,對面給出的理由是,不想找一個比自己強的女人,後來相親一個北方男生,對方的要求與條件自己又達不到。

去到公園裡的相親角,按理說這樣一個能幹的女人在阿姨面前很吃香,但令人可笑的是,一位阿姨說:“學法律的女孩太厲害了,到時候娶回家,出一點小事就和你講法律,家庭應該更多一點人情味。”

《中國剩女》:三個女人的真實紀錄片,揭開女人被“剩下”的原因

第二位徐敏,一個播音主持人,今年28歲,土生土長的北京人,在北京有房有車,可以說是白富美了。

各方面條件都很好的徐敏也不是沒有談過戀愛,但每次戀情都因為母親的干預而宣告結束。

徐敏也去相過親,但結局依然一樣,母親的干預讓一切還沒開始就結束了,每一次媽媽都有不一樣的理由。

作為乖乖女的徐敏,一次又一次的順從了母親,因為從小在母親的管教下長大,因此養成了凡事都要獲得母親允許的習慣,很難想象一個28歲的女孩,人生中80%的事情,都需要得到媽媽的允許。

《中國剩女》:三個女人的真實紀錄片,揭開女人被“剩下”的原因

但是,在婚姻上,這一次徐敏想自己拿主意,為了能實現自己的目的,徐敏和母親經行了幾次推心置腹的談話,但結果依然是無法改變母親的決定。

片子裡徐敏有一次對母親的爆發,希望母親不要控制慾太強,但母親卻很委屈,我和你把為你做這些,都是為了你好,怎麼我們就一無是處了。

徐敏和母親始終無法達成一致。

《中國剩女》:三個女人的真實紀錄片,揭開女人被“剩下”的原因

第三位36歲的蓋琪,片中唯一一個結婚的主人公,這位像世俗低頭的大學老師,在一年的時間裡,完成了找對象、結婚、生孩子、換城市等一系列人生大事。

這放在一個普通人身上,大家或許都不太敢相信,這一切真得太快了。

蓋琪的父親因為年輕時候的一場重病,幾乎拖垮了這個家庭,但最後父親還是去了,留下了母親和蓋琪。

母親常常給蓋琪灌輸,要快點結婚,快點走完人生該走的路,善良的蓋琪沒有辜負母親的期望,在一年的時間裡,她完成了這一切。

蓋琪的老公來自農村,而且比蓋琪小得多,兩人之所以走到一起,是因為老公不在乎她的經濟壓力,並願意和她去廣州,因此蓋琪決定這樣的男人已經很難得了,自己一定要好好珍惜。

《中國剩女》:三個女人的真實紀錄片,揭開女人被“剩下”的原因

婚禮的當她,蓋琪穿著紅色的禮服坐在床上,蓋琪盯著遠方在發呆,我們不知道此刻的蓋琪在想些什麼。

或許是一種完成母親心願的心安,或許也有點這麼草才結婚的不安,總之這一刻的蓋琪是沉默的,但婚後的蓋琪好像一下就適應了這一切。

片中有這麼一幕,在一場關於“女性主義”的討論會上,蓋琪被問:“你是否覺得結婚就意味著成功?”

蓋琪的原話是這樣的:

沒結婚之前,我的生活很有趣,但是婚後的生活就沒那麼有趣了,甚至還有點無聊,但是更幸福了。

這是一段很耐人尋味的話。

《中國剩女》:三個女人的真實紀錄片,揭開女人被“剩下”的原因

總結:片中三個女孩,可以說代表了中國絕大多數“剩女”的狀況,以及被剩下來的原因。

“剩女”這個詞是新時代的產物,2007年8月,“剩女”一詞被中國教育部納入171個漢語新詞之一,指的是那些到達了適婚年齡,卻還沒有結婚的女人。

第一位女生邱華梅和第三位女生蓋琪,可以說是中國絕大多數普通女孩的縮影,她們倆不同的選擇,正是這些女孩們最後可以走的兩條路。

在傳統的觀念中,到了年齡就要結婚生子,這是人生必經的過程,甚至還有母親在女兒說不結婚的時候,直言“那個女人不結婚生兒子。”

只要你違反了這一條潛規則,你就要遭受四面八方的壓力,就要被父母與親戚催婚,不然,你在他們眼中,就是被人挑剩下的殘次品,不管曾經學習或者是工作事業有多麼的成功,只要你不結婚,你就是失敗者。

《中國剩女》:三個女人的真實紀錄片,揭開女人被“剩下”的原因

在這樣的價值觀衝擊下,有人選擇了妥協,就比如蓋琪,一個優秀的大學老師在短短一年的時間完成了找對象然後結婚生子。

蓋琪曾經應該也幻想找一個和直接志同道合的人,但生活慢慢讓她明白了,這好像很難,甚至是不現實,蓋琪也曾思考過,自己是不是妥協了。

她的答案是或許吧,其實她就是妥協了,只不過妥協之後又立馬想通了,這樣她也算沒有違背自己的內心,而是在權衡利弊後,選擇了一條合適自己的路。

結了婚的蓋琪,終於可以過一種世俗定義的安穩與平靜,只有結婚了,就可以不再面對親友們的圍追堵截,不再被周圍的人視為異類和不正常的人。

《中國剩女》:三個女人的真實紀錄片,揭開女人被“剩下”的原因

​而邱華梅依舊單身,她還在尋找著她的命中之人,其實邱華梅的悲劇很原生家庭有關,很多父母都只是給孩子樹立了一個要考大學的目標,卻沒有告訴他們今後的人生路該怎麼走,當孩子們畢業後,又希望孩子們可以立馬按照他們相信的軌跡走下去,如果孩子不遵從,父母便開始倒苦水,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道德綁架。

他們渴望用那些苦難來打動你,希望你可以按照他們的意願去做,但這個時候的孩子都還是迷茫的。

邱華梅的家裡有幾個孩子,又是出生農村,因此在父母的影響下,她要比別人更努力、要更成功、要賺更多的錢才行,正是這種觀念,讓她們忽略了人生中還有很多美好。

其實,邱華梅本可以先把工作放一放,早一點談戀愛,或許早就結婚了也不一定。

《中國剩女》:三個女人的真實紀錄片,揭開女人被“剩下”的原因

再就是第二個主人公:徐敏,她代表著很多各種條件都畢竟好的女性,比如長得好看,比如家庭條件比較好等等。

優越的條件讓她們在挑對象的時候,擁有著極大的主動權,一路上挑挑揀揀,太好的始終看得見摸不著,一般的又看不上,就如猴子掰玉米一樣,最後什麼也沒得到,而自己也在不知不覺中挑剩下了。

曾經的那些優勢,慢慢的蕩然無存,但是其實很多女孩子她們依舊不願意醒來,依舊打著不將就,不湊合,自己的婚姻自己做主等旗號,實則有點類似精緻的利己主義。

還有徐敏的媽媽的干預,也是很大的一部分原因,現在我們講思想解放,講婚姻自由,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費孝通先生在《生育制度》中寫過這麼一段話:

世界上還沒有一個地方,把婚姻完全視為當事人之間個人的事情,而別人不加過問。

這件事,在如今很多年輕人的戀情與婚姻當中,體現得淋漓盡致,很多時候結婚,不少兩個人說的算,而是兩個家庭談判後的結果。

《中國剩女》:三個女人的真實紀錄片,揭開女人被“剩下”的原因

除了外界的原因,還有很多是自身的原因,優秀的女孩只想要更優秀的男生,舉個例子吧,一個女孩剛畢業,她只想早個條件好一點的就行了,但是當女孩月薪5000時,她需要的是一個月薪幾萬的男人,後來女孩買了車,因此男人的標準再次提升為要有車,後來又自己買了房,那麼沒房沒車的男人基本就不用看了。

而那些優秀的男生,他們喜歡的是和他們同甘共苦的女人,如果沒有,那麼第一選擇就是年輕漂亮的女人,一個大齡優秀的女人,顯然不在他們的候選人之列,因為自己已經夠優秀了,不需要再找一個優秀的,婚姻是過日子又不是經營公司,沒必要強強聯合。

用世俗的定義,紀錄片裡的最後一位主人公蓋琪,是唯一一位醒來的人,另外兩位選擇了繼續尋找屬於自己的幸福,我們不能說不對,但既然選擇了不一樣的路,你想過不一樣的人生就要有不一樣的承受。

《中國剩女》:三個女人的真實紀錄片,揭開女人被“剩下”的原因

其實紀錄片雖然結束了,但故事並沒結束,影片的最後邱華梅她說到做到,去法國留學,而父親也說出了心裡多年的話,說自己不生兒子在農村遭人嘲笑,邱華梅這麼大不結婚更是讓更多的人笑話他,但最後父親表示自己為女兒感動驕傲。

後來邱華梅順利從法國畢業,又移居德國,繼續做律師,也嫁了人,摘掉了自己“剩女”的標籤。

在現在很多人的觀念中,世上有兩種婚姻,一種叫湊合,一種叫餘生,但其實後來大家會明白,其實至始至終都只有一種婚姻,那就是生活。

END

我是小蘑菇,一顆滾燙的靈魂,希望我的文字能帶給陌生的你一點幫助,帶給你一點在我眼中的情懷、知識與魔力

點擊上面『關注』,持續接受這份魔力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