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惑,国家一级酿酒大师张玉明随记

酒于我而言是一种饮品也是一份情怀,可以在小酌的微醺中体会三盏两杯淡酒的离愁,也可以在酣畅淋漓中品味把酒问青天的豪情。当然最好的还是菊黄坛熟共君醉的欢愉。因饮酒而沽酒,因沽酒而识酒,多年下来自我感觉大约也可以算是一个“伪资深”的酒友。某日和友人谈及此事,大笑之余要为我介绍一位民间高人,潜心沉浸酿酒行业几十年,全国风闻景从。虽然只是随口提及,倒让我上了心,拜托友人代为介绍,却也久未能得逞,逐渐倒成了一件心事,每每饮酒时都会让我想起。

解惑,国家一级酿酒大师张玉明随记

不喝酒的酿酒师

五月的成都,空气清新怡人,友人电话告之约到了高人,带着一遂心愿的喜悦到约定餐厅的包间,早已有几人在谈笑风生,其中一位长者便是朋友介绍的酿酒高人——张玉明老师。寒暄落座酒菜上桌,张老师却只要了一杯白水。我的好奇心顿起便问其中原由,老师回答:“我每天白天品很多酒,如果晚上再喝酒会影响我第二天的味觉,所以多年我已经养成了这个习惯。”朋友也补充道:“张老师从不抽烟喝茶,吃的也清淡,并且坚持运动。”酿酒却不喝酒还是一个好的酿酒师么?我顿时起了疑问。张老师笑着回答:好的匠人只有严于律己才能做出精品。酿酒就如名厨师做菜,不光要好吃,还要色香味俱全让好菜如画。但厨师却也不需要大快朵颐。

借我一双慧眼识酒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借着现场的热闹的气氛我向张老师请教起识酒的学问。张老师答曰:酒坊酒厂千千万万,酒也千千万万,都是各有特色,适合自己的定位就是最好的酒。“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酒“这句话让我茅塞顿开。老师又补充告诉我,纯粮酒就是好酒其实也是误区,网上宣传的纯粮酿造比什么台什么液好喝、不勾调、9.9包邮等等都是虚假宣传。酒都是需要勾调的,酒的勾调和川菜烹饪的火候调味一样,需要几十年的经验加上精心打造才能成为美食美酒。

解惑,国家一级酿酒大师张玉明随记

今天这端饭让我吃出了醍醐灌顶的感觉,既然机会难得,我赶紧又问了张老师一些网上流传的鉴别酒的方法。张老师说,其实网上介绍了手搓法、加水变浑浊、空杯留香都是正确的,只是这个只能鉴定粮食酒,好酒应该在相同价位进行比较,每种香型的酒都有色、气、味诸多特性,通常分为下面这些种类:

1、酱香型,大曲酒类,采用超高温制曲、凉堂、堆积、清蒸、回沙等酿造工艺,石窖或泥窖发酵而成。其酱香突出,优雅细致,酒体香气柔和优雅,香而不艳,柔而不淡,入口醇厚柔绵,倒入杯中香气持久不散,味大于香,苦度适中,酒度低而不变。

2、浓香型,大曲酒类,采用混蒸续渣工艺,陈酿老窖或者人工老窖发酵而成。其特点是窖香浓郁,清冽甘爽,绵柔醇厚,香味协调,尾净余长。浓香型白酒的种类是丰富多彩的,但共性是:香要浓郁,入口要绵柔要有粮食的自然甜不应是糖的甜,不应出现明显的苦味。

3、清香型,分大曲清香和小曲清香,采用清蒸清渣工艺和地缸发酵工艺。它入口绵,落口甜,清香醇正,醇甜柔和,自然协调,余味爽净。

以舌品酒其实是一首婉约诗

张老师今天估计是被我这个“伪资深”酒友打动了,最后给我讲述了品酒的独得之密——舌头。我们的舌尖对甜敏感,两侧对酸敏感,舌后部对苦涩敏感,整个口腔和喉头对辛辣都敏感。如果干杯,猛倒入口中,就会感到有冲又辣,如果质量不好的酒则又苦又涩。如果举杯轻闻静静吸闻,让幽雅的香韵进入腔腑,能令人舒畅愉悦。如此反复数次,再兴致盎然的轻啜一小口,让酒在舌尖上停一两秒,此时好酒的甜绵显现,再把舌头轻触颚,让酒液渗润全舌,并转几回,好酒的醇厚爽滑就弥漫口腔,不冲不辣协调干净,最后口腔的余酒慢慢咽入喉中,会感到顺口顺喉一脉而下,而后从喉内回出一种芳香,这就是入如意脉出入一线,如果品的酒是这个感觉就是好酒了。我被张老师最后的一席话惊呆了,这品酒的意境和感觉让哪是在品酒宛如是在写诗。喝了这么多年酒直到今天,我这个“伪资深”酒友才是真的一窥门径。

解惑,国家一级酿酒大师张玉明随记

夜色渐浓分别在即,张老师语重心长地告诫,酒逢知己千杯少,酒桌上觥筹交错,以此衡量着彼此间的感情是不对的。小酌怡情大醉伤身。这位长者虽然身在酿酒行业却循循教导我们健康饮酒和谐相处的道理。在那以后我每次端起酒杯看着杯中清冽的白酒就会想起这位酿酒大师——张玉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