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房當心:贈送面積不受法律保護!

樓盤“偷面積”究竟誰收益?

據筆者調查:開發商“偷面積”的手法不盡相同,利用公共部分增加面積、贈送陽臺及飄窗都是最常用的手法。


購房當心:贈送面積不受法律保護!


手法一

隔層樓板有玄機

按照規定,頂蓋高度大於或等於兩個標準層高度,不計算建築面積,這或許就是該項目隔層安裝樓板的原因。

手法二

陽臺飄窗贈面積

在戶型圖上看到,凡是贈送的面積,都用虛線標了出來。贈送的面積,基本上都是以贈送飄窗和內置露臺這兩種形式操作的。“我們這套56平米的房子,贈送的使用面積就在10平米以上”,銷售人員告訴記者。從戶型圖上看,這套房贈送的面積中,除了陽臺算一半面積,還有贈送飄窗。

手法三

在設計上變相改變容積率

這種偷面積的做法,南方比較盛行,尤其是廣東地區。“全國的開發商都去深圳學習怎麼偷面積。”一位業內人士介紹說。在北方,以前這樣做的開發商很少,近幾年隨著開發商相互“交流”,以及市場價格的提高,北京很多項目的開發商也越來越傾向於精打細算,偷面積的項目也逐漸有增多的趨勢。既便如此,目前這種現象仍不普遍。

龍崗地產近兩年來的樓價漲幅幾近50%,這除了市場的真實需求引發的量升價漲外,與“龍崗中心城”的住宅產品緊跟深圳關內樓盤更新換代,居住更為舒適、“偷面積”送實惠的創新住宅激發了市場購買力不無關係。比如“招商.依山居”的現場只有模型和圖紙看,聽工作人員介紹,在“招商依山居”主力戶型

的低層洋房的一層,會“偷”一層地下室“贈送”給買房客戶,每戶都有10~20平方米左右。這類“偷地下室”是學萬科地產的“東海岸”、“萬科城”、“第五園”的萬科專利產品。

對於“偷面積”這個問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一部分人認為,消費者才是“偷面積”最大的受益者。他們認為,“偷面積”對於開發商來說有一定的風險,可是消費者卻可以獲得不少額外的面積,最終的結果無疑是消費者獲得了實惠。那麼事實上果真如此嗎?


筆者認為,除了關注房屋的面積大小,更應該全面考慮這些贈送面積的實用價值如何,以及購房者對於“偷”來的面積進行改造所需要承擔的成本以及安全風險。如果不將這些因素考慮進去 ,我們將不能得出“面積偷得越多越好”的結論。

其一,這種“偷”出來的面積,往往會使房屋戶型設計受到影響。而且開發商贈送的這部分面積,有時也並非完全屬於業主。例如,一些露臺和地下室實際上屬於公共空間,其所有權是屬於全體業主的。

其二,許多購房者面對開發商送來的面積,覺得自己用相對便宜的價格可以獲得更大的面積,因此不少人在貪圖實惠的心態下購買。然而,對於購房者來說,他們需要對這一部分“偷”來的面積進行改造,而這些改造往往需要業主自己請人施工,同樣是增加了購房成本。若是施工不規範,未來還會有一定安全隱患。

其三,一位建築設計方面的專家告訴記者,許多“偷”出來的面積由於不在房屋買賣合同之內的,即不在開發商或物業責任範圍之內,也就是說這部分的面積沒有保障。

購房當心:贈送面積不受法律保護!


筆者提醒消費者,“偷面積”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羊毛出在羊身上”,切莫以為多“偷”點面積,便能獲得真正的實惠。像陳女士家的情況,為了自己以及家人的安全考慮,這樣的面積,不“偷”也罷。對於購房人來說,贈送面積確實是具有吸引力,但箇中一些弊端和隱患,也需慎重考慮。

首先,“羊毛出在羊身上”,很多項目的開發商,實際上是在用數字遊戲迷惑消費者,因為有了贈送的面積,讓購房人難以比較房屋的單價,很多項目細算下來,並不比周邊項目便宜多少。

其次,這種贈送面積的項目,戶型設計常常會受到影響。例如很多設計中的陽臺內置變成了客廳或者臥室的一部分,那麼這套房子就沒有了陽臺。某“贈送”項目的一套兩居室戶型中,規劃中把應屬於露臺的部分,變成了贈送的“臥室”,如果被封閉成為居室,將把客廳的光線完全擋住。而在另一“贈送”面積項目的一套兩居室戶型中,也是由於露臺變成了臥室,因此這個“臥室”的採光問題就解決得很不好,窗戶狹窄,而且窗外的側面被牆體擋住。

北京市億達律師事務所王澤希律師表示,開發商贈送的這部分面積,也要分幾種情況。例如一些露臺和地下室,實際上屬於公共空間,所有權是屬於全體業主的。這部分面積,在產權證上也不會體現,是不受法律保護的。

另外,開發商在驗收之後,將露臺封閉變成室內面積的做法,也是有隱患的。早在2011年3月,北京市規劃委一位負責人,在向媒體解讀4月1日實行的《北京市禁止違法建設若干規定》時表示,“如果這個露臺在設計圖紙上顯示的就是沒有封閉的露臺狀態,那麼就不能封上,封上了以後,自然算是違建,要進行拆除並處以罰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