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是一个人的底层操作系统【墙裂推荐】

情绪,是一个人的底层操作系统【墙裂推荐】


1


在朋友圈看到这样一个故事:


湖畔大学学员向阿里巴巴永久合伙人蔡崇信提问:过去这么多年,最让你难过的事情是什么?


他的回答大意是:你是问难过的事情,还是难处理的?好像没什么难过的事,倒是经历了一些难处理的事……


仔细琢磨这句话:没有难过的,没有抱怨的,所有的事情,如果发生了,只是冷静地面对,最多是难处理而已,不会有太大的情绪起伏。


类似的话,马东也说过。


前段时间,马东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自己公司招聘过很多员工和实习生,但是找这些人进来的时候,会特别很看重一个细节,那就是:这个人有没有“事在人先”的感觉。


情绪,是一个人的底层操作系统【墙裂推荐】

情绪,是一个人的底层操作系统【墙裂推荐】


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任何负面的事情和挑战都会带来情绪,不要把情绪带到工作上面来,这就是事在人先。


如果在遇到事情的时候,更多的是把自己的情绪摆在前面的,这样的人就是人在事先,那么他就还需要成长。


正如稻盛和夫所说:成功不需要无谓的情绪。即使你抱怨再多,受到的委屈再多,当下最要紧的一件事就是先把工作做好,把工作做好之后你再去发泄情绪、调整心情,这才是一个成熟人该有的心态。


一个人最大的本事,是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情绪,是一个人的底层操作系统【墙裂推荐】


2


今日头条创始人张一鸣身上,有一种类似于“机器人”般的理性和克制。


据张一鸣的室友梁汝波说,从上大学到现在,他从来没见过张一鸣有打鸡血的状态,“不过分兴奋,也不过分沮丧”,他的情绪只在这两条线之间波动。


大学时期,张一鸣去帮一个女同乡修电脑,回来后兴奋地告诉梁汝波,他看上了那宿舍的一个女孩,决定要追。接着又去修了几次电脑,和女孩聊BBS 后约出来表白,结果张一鸣被毫不留情地拒绝了,女孩“连好人卡都没发”。


梁汝波本想安慰张一鸣,但张一鸣反而觉得无所谓。


情绪,是一个人的底层操作系统【墙裂推荐】


印象更深的是2014年,今日头条确认获得1亿美元 C 轮融资后,有媒体起诉头条侵犯版权,《新京报》也发表社论跟进。一时之间,侵权问题被推向舆论顶峰。


张一鸣告诉《人物》杂志,当自己在公司高管群里看到《新京报》的社论时,第一反应是委屈。你看我这边给你在带流量,我也没有赚你们什么钱,未来你们需要的话,大家可以谈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解决。


于是他主动找到“极客公园”创始人张鹏,希望传统媒体出身的张鹏,能帮自己解答疑惑。


其实当时张一鸣内心有不少情绪,但据梁汝波回忆,张一鸣表面上看不出有什么情绪波动,他只是“迅速召集全公司能帮的上忙的人开会,商量谁可以做些什么”。并且在纷争之后,张一鸣开始深度学习,了解版权相关的事宜。


接触过张一鸣的人,都觉得他太理性,高兴和沮丧都不轻易示人。一些跟随他多年的下属和同事甚至认为,这位80后 CEO 多少有些缺乏情趣。


著名产品人梁宁曾说:情绪,是一个人的底层操作系统。驱动一个人的,正是他的情绪,他的底层操作系统。


面对危机时刻的情绪控制能力,是一个人的顶级实力。情绪稳定的背后,是实力,也是格局。


3


某BAT体量的互联网公司发生过这样一个事情。


有一次,公司明确制定了战略规划,给业务人员开会,提出要求下一个季度要达到200%的增速,问大家有什么办法?


一位销售VP说非常有难度,一直抱怨不停,并且说了一大摞阻碍重重的理由。


创始人立马打断他:“对不起,你没听懂我的问题:我问的是怎么增长,不是问怎么不能增长。”


后来,在业务例会上再也没见到此人的身影,这个人被辞退了。


行业内的人都知道小布说的是哪个公司,那个被辞退的人,他就是把自己的情绪放在工作的前面的,一听到要增长200%就心生抱怨,悲观情绪非常多,理由一大堆。


其实这个人,也是许许多多职场人的真实写照。


情绪,是一个人的底层操作系统【墙裂推荐】


遇到困难,他们首先想的不是如何去克服困难,而是困在个人的情绪里面,为自己的悲观情绪找到很多借口。


同样一个问题,不同人去做,得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


小布在之前的公司就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公司提出要和境外某个单位达成合作,同事A、同事B、同事C都说这个太难办到了,第一没有资质、第二没有资源,第三……反正和上面那个被辞退的人理由大同小异。


而同事D当晚就做出了一个完整详细的PPT,没有资质,那我们可以去借一个,没有资源,那我们可以自己过去拜访,并对老板说,要达到这个目标,你必须给我多少资金,然后老板你自己出面帮我解决某某问题……


你看看,“事在人先”的人和别人是完全不一样的,他把工作排在个人情绪前面,满脑子都是如何解决问题,而那些只顾个人情绪、只想着做不到的人,这辈子就做不到了。


后来老板确实给了他资源政策上的倾斜,虽然公司付出的代价和他当初计划的更多,但最终还是达成合作了,他也因此晋升了职位。


所以,小布在这里给大家一个建议:不要和经常带有负面情绪的人,走得太近。


情绪是最容易传染的。领导的情绪会传染给员工,员工的情绪会传染给客户,客户的情绪会反过来传染领导和员工。没有收拾残局的能力,就不要让情绪影响自己。


真正优秀的人,早已戒掉了情绪。因为情绪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而戒掉情绪,减少精力消耗,聚焦工作和生活,才是你最应该关注的。最怕你情绪大于本事,专注于情绪而非目的。


4


那么,我们如何更好地控制情绪?


1、延迟判断,转换成积极正向的表达


当你产生愤怒、沮丧、悲观等负面情绪时,首先不要轻易对人或事下判断,定结论。因为在不冷静的时候,你的判断更多带有主观色彩。相反,你把这些情绪转换成更为积极的表达方式,就会渐渐冷静下来。


具体方法如下:工作场合中,把“我能怎么办”改成“我来想办法”。


试一试,你会发现,很多情绪不知不觉就消散了。


2、转移注意力,换一种方式发泄情绪


所有负面情绪,宜疏不宜堵,如果不发泄,累积久了就会以极端的方式爆发出来,所以能换一种方式发泄的,一定不能憋着。很多商界大佬在面对巨大压力时,都会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来转移注意力。比如雷军喜欢滑雪,周鸿祎喜欢射击,张朝阳喜欢跑步。


3、冷静下来后梳理问题,思考情绪问题产生的根源


当你通过转换表达方式或转移注意力缓解了负面情绪后,一定不要忘了最重要的一步:寻找情绪问题的源头,并寻找解决方案。


当你心里的情绪火山即将喷发时,不妨先给自己3秒钟深呼吸,然后按照延迟判断—转移注意力—寻找情绪根源的顺序试一试。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戈尔曼说:情商,就是情绪管理的能力。所谓情商高,指的是一个人既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让情绪控制自己,又能用得体的沟通方式让别人舒服,控制别人的情绪。


万维钢在《精英日课》提出过一个很精彩的观点叫:“something bigger than yourself”。我们应该思考的是,在我们的生命中,有什么东西是大过我们自己的?它可以是信念、格局、信仰,但是这个东西一定要排在自我的前面。


如果一个人总是把自我排在前面,把自己的感受排在最前面,那么这个人格局也就这样了。


人和人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呢?是思考方式,是视野大小,而这些东西就决定了一个人一生的命运。无论工作还是生活,我们只有保持住对控制情绪、事情优先的追求,才能够不断进步,去实现那个更好的自我。


5G时代企业人才成长赋能系统


随着技术的迅猛发展, 智能化、数字化、全民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未来商业市场将持续对企业组织模式和个人专业提出更高的要求, 使企业不得不在变化和加速度中发展不断迭代升级战略, 建立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与护城河。人,是一切问题的根源, 也是组织发展的根本。


布道官APP企业智能学习管家,历时5年打造平台+内容供应+教学工具三位一体服务模式,800+实战大咖,7000+岗位课程,从个人学习到组织学习,覆盖企业学习全场景。2020年混合式学习,将成为企业学习的元年。企业一定要有自己的布道官专属在线商学院,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精准赋能成就团队。


以上就是今天布道官的全部内容了,希望对你和你的企业有所启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