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扶貧,托起明天的“太陽”

4月7日至8日,省委副書記、省長許達哲深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鳳凰縣、瀘溪縣、吉首市調研產業扶貧、教育扶貧、醫療扶貧、旅遊扶貧等工作。在同自治州負責同志舉行座談中,許達哲指出要充分發揮人才在興業、三農、辦學、基層醫療、文旅等事業中的重要支撐作用,強化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機銜接。要結合教育扶貧,實事求是、因地制宜抓好村小及農村教學點建設,建好辦好人民滿意的芙蓉學校。(4月8日 《湖南日報》)

“扶貧必扶智,治貧先治愚”,斬斷根植於貧困戶身體裡的窮根,讓貧困戶的腦子富起來,才能從根源上解決貧困問題。我國自古就有家貧子讀書的傳統,只有讓孩子們受到更好的教育,才能讓他們不輸在起跑線上。“積財千萬,不如薄技在身”“一技在手,終身受益”。“扶貧必扶智”決定了教育扶貧的基礎性地位,“治貧先治愚”決定了教育扶貧的先導性功能,只有把貧困地區孩子培養出來,才是根本的扶貧之策。

靶向施策,以教育為支點翹起脫貧攻堅內生動力。“只要有信心,黃土變成金。”貧窮不是不可改變的宿命,扶貧必須要先扶出貧困戶“寧願苦幹、不願苦熬”的志氣,讓他們的心熱起來、自覺行動起來,自力更生、艱苦奮鬥,靠辛勤勞動改變貧困落後面貌,這就要求扶貧幹部將教育作為脫貧攻堅的重要支點,靶向施策,激發脫貧內生動力,讓貧困人群在知識與技能獲取中“換腦子、想法子、變樣子”,獲得自主脫貧、奮力致富的能力。

轉變思維,以教育為風帆走出脫貧攻堅自主道路。扶貧不能扶懶漢,脫貧不能等靠要,扶貧幹部要轉變救濟性扶貧的思路,變授之以魚為授之以漁,阻斷返貧之路。扶貧幹部必須認識到,扶貧的主體是人,只有堅持以人為本,激發貧困戶自主意識,提升其行動能力,讓其能夠靠自己脫貧致富,而不是救助者本位下給錢給物型的淺層次幫扶。教育的缺失是能力剝奪的貧困,是比收入貧困更深層的貧困,加大教育扶貧力度,就是對能力與權利缺角的填補,讓貧困戶有能力自主脫貧致富。

築巢引鳳,以教育為契機引入發達地區先進經驗。擺脫貧困首要的並不是擺脫物質的貧困,而是擺脫意識和思路的貧困。思路通了,萬事可達。因此脫貧致富不僅要注意富貧困戶的口袋,更要注意富貧苦戶的腦袋。貧困地區要想徹底拔掉窮根,必須把教育作為長遠的事業來抓,築巢引鳳,引進發達地區的先進經驗、技術,為貧困地區的發展注入動力,推動脫貧進程。

精準扶貧,教育先行。變“輸血式”扶貧為“造血式”扶貧是決勝脫貧攻堅的必由之路,只有讓貧困戶的腦袋富起來,擁有丟掉柺杖走路的能力,才能更徹底地跳出貧困泥沼,兌現我國“脫貧路上一個都不能少”的莊嚴承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