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洪綬筆下的楊慎,頭上插花,帶著妓女招搖過市,真相卻令人痛惜

魯迅說:“老蓮的畫,一代絕作。”

這老蓮,指的是明末清初的一位畫家——陳洪綬,一個出過家,放浪形骸的另類畫家,陳洪綬最擅長畫人物,成就奇高,被認為是蓋過了仇英、唐寅的偉大畫家,是繼李公麟之後的最偉大的人物畫家。

故宮博物院裡有一幅陳洪綬的人物畫,名為《升庵簪花圖》,畫中背景簡單,一株奇形怪狀的古樹前,一位髻上插花的男子行走在前方,後面兩位年輕女子一個翻樽,一個翻扇,跟在他後面。

陳洪綬筆下的楊慎,頭上插花,帶著妓女招搖過市,真相卻令人痛惜

《升庵簪花圖》

為首的主人公是明代明代著名文學家楊慎,楊慎是什麼人呢?《明史》中說:“明世記誦之博,著作之富,推慎為第一。”

楊慎號升庵,23 歲時金榜題名,高中狀元,進了翰林院。公元1522 年,明武宗朱厚照駕崩,他既沒有子嗣,兄弟也都死了,朝廷大臣在找了一圈後,最後找到朱厚照的堂弟朱厚熜,也就是後來的嘉靖皇帝。

嘉靖帝登基後不久,就和朝廷大臣展開了一場長達三年半的禮法之爭,主要問題是要立誰為嘉靖的“皇考”,也就是宗法意義上的父親。嘉靖帝執意要把自己的親生父親興獻王尊為“皇考”,享祀太廟。

陳洪綬筆下的楊慎,頭上插花,帶著妓女招搖過市,真相卻令人痛惜

但這種做法是和當時的皇家禮法是相違背的,因此這件事遭到了許多大臣的堅決反對,嘉靖堅持,大臣們也堅持拒絕,雙方相持不下,各自聲嘶力竭地提出各種意見。

在這件被稱之為“大禮議”的事件中,我們可以看到嘉靖帝是鐵了心的想立自己的親爹為皇伯考,即使反對的人達到了兩百多人,但仍撼不動嘉靖的心。

這其中,楊升庵就是反對派的一員,後來這件事終以嘉靖得償所願為終,但嘉靖帝卻並未放過那些曾經反對過自己的人,他開始對那些大臣進行清算。

內閣首輔楊廷和被迫辭職還鄉,一百多人進了監獄,楊升庵不僅捱了板子,還被貶謫到了雲南,而且是終生流放。

陳洪綬筆下的楊慎,頭上插花,帶著妓女招搖過市,真相卻令人痛惜

才三十幾歲的楊升庵甚至還沒來得及實現自己的抱負,就這樣在這件事上折戟沉沙,之後他在雲南呆了三十幾年,一生都沒能迴歸朝廷,死在了戍地。

陳洪綬的這幅《升庵簪花圖》,就是以楊升庵這件事為背景所畫的。據說被流放雲南時,楊升庵曾經在醉酒後用粉塗面,頭上戴花,帶著學生和妓女遊行於市中。有人認為這是他譏諷時政的一種做法,也有人認為他是用出格的行為來忘卻內心對黑暗現實的不滿。

不管哪種說法,似乎都繞不過政治對楊慎的影響,他這種縱情聲色的反常行為,似乎是在傳達抗議,又像是內心悲痛的吶喊。

陳洪綬筆下的楊慎,頭上插花,帶著妓女招搖過市,真相卻令人痛惜

《升庵簪花圖》局部

楊慎傅粉簪花曾經一度很出名,許多書籍上面都有記載,王世貞是最早描寫這件事的,不過正史上並沒有記錄,所以這也被視為是一件奇聞軼事而已。

陳洪綬的《升庵簪花圖》也是唯一的一幅記錄楊慎傅粉簪花的畫作,畫中的楊慎狂放不羈,梳著雙丫髻,頭上插滿花,臉上毫無羞愧之色,反而坦蕩自在,顯露了他十足的桀驁不羈的個性。

其實楊慎是真的可憐,被流放了一輩子,晚年想回老家都不行。嘉靖帝這一代,一共有六次大赦,楊慎次次沒被正視。按明律年滿六十歲可以贖身返家,但卻無人敢受理楊慎的請求。

65歲那年,已經白髮蒼蒼的楊慎在別人的幫助下,本以為終於可以回到老家蜀地,卻沒沒曾想被人舉報,結果又被押回了雲南。

陳洪綬筆下的楊慎,頭上插花,帶著妓女招搖過市,真相卻令人痛惜

這種苦楚何人能承受啊,楊慎博覽群書,造詣深厚,又胸懷大志,因為得罪了嘉靖,一輩子就葬送在一個邊遠之地,從 37歲起到 72 歲,最後人老了,連故鄉也回不了,這種悲憤之心,何其痛苦!被押回了流放地之後,悲憤交加的楊慎不到半年就含恨死去,真是讓人唏噓不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