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近視眼鏡,沒有激光手術,那古代人得近視怎麼辦?

或許很多人好奇,古代沒有近視眼鏡,也沒有激光手術,那得了近視眼,怎麼辦呢?

今天,一更就帶大家走進時光隧道,看看古人是如何應對近視眼的?

沒有近視眼鏡,沒有激光手術,那古代人得近視怎麼辦?

老朽今年六十有三,或許在你們現代人看來,此時的我,應該在家頤養天年,兒孫滿堂。但實際上,老頭子我孤獨一人,獨自守在村東頭的私塾教書,至今已有三十年矣。

忘了與各位看官講,我生活在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此時便是你們現代人所認為的康乾盛世。當然,全國各地的手工業,商業以及農業都得到了飛速的發展,但是對於像我這樣埋頭苦讀一生,但卻僅僅只獲得了秀才資格的人來講,我還是很窮。

雖然我取得了秀才資格,但是我這一生未能考取功名,只能開私塾教書。讓我欣慰的是,在我們這個時代,秀才的社會地位很高,我可以被免除差役,見到當地的知縣官員可以不用下跪,而地方也不能隨意的對我用刑。

當然,我是一個遵紀守法,認真教書育人的好老百姓,但是,這幾天的我卻有一個難言之隱……

沒有近視眼鏡,沒有激光手術,那古代人得近視怎麼辦?

我的眼睛似乎生了眼疾,在昏暗的地方,看事物總是模模糊糊。除此之外,在光亮的地方,距離遠處的學生我也看不清了。或許很長時間以前,我的眼睛便出了問題,但我卻一直沒有在意,直到眼疾日漸嚴重起來,我才開始注意到。

這在你們現代人看來,或許這類眼疾根本不值一提,不就是近視眼嘛?現代人可以通過眼鏡或者激光手術來矯正視力,但是在科技相對落後的古代,你們能猜到我們是怎樣對待近視的嗎?

其實,現在普遍人們所熟知的世界上的第一個眼鏡,是在1268~1300年由意大利人發明的。當時所謂的眼鏡僅僅是兩片被連在一起的放大鏡,連支撐的腳架都沒有。

但同時單片眼鏡也因此誕生,在你們現代人經常觀看的影視劇中,一些影視人物將單片眼鏡用鏈子拴在口袋裡,需要觀察物件的時候,在將其拿出來放在眼睛上。

沒有近視眼鏡,沒有激光手術,那古代人得近視怎麼辦?

直到十六世紀早期,由於教皇十世是個近視眼,為了讓他能夠看得清楚,真正的凹透鏡才被髮明出來。但是此時僅僅只有鏡片,而完整的眼鏡架在1752年才被製造出來。

介紹了這麼多,想必你們也明瞭,眼鏡在我們這個時代可是個稀罕物品,除非皇家貴族,一般人是享受不起的。

偷偷告訴你們一個小道消息,據說乾隆皇帝一共有三十五副眼鏡,並且將它們放在宮殿各處,憑心情喜歡哪個帶哪個,此等生活著實令人豔羨啊!

當然作為普通老百姓,我們也有一些預防、治療近視的小方法,雖然在你們現代人看來,效果強差人意。但對於處在古代的我們來說,這些便是極其有效的治療手段了。

沒有近視眼鏡,沒有激光手術,那古代人得近視怎麼辦?

如何預防近視

提到預防近視,或許你們現代人會滔滔不絕地說,方法有許多啊,包括眼睛遠離電子屏幕,用正確的姿勢看書寫字,勤做眼保健操等等。但是這對我們古代人來說,卻是望梅止渴。

此時的我們生活在一個醫療、科技都不發達的時代,甚至很多人來連基本的生活溫飽都做不到。而一些孩子,由於家裡貧窮,甚至都沒有讀過書,一些成年人可能這輩子都不認識幾個字,他們並沒有近視的條件。

因此在古代,近視的人是非常少的,但是當人們到了老年,老花眼乾眼症等眼疾症狀出現,會導致近視。

沒有近視眼鏡,沒有激光手術,那古代人得近視怎麼辦?

除此之外,我們古代人對於讀書寫字的姿勢是十分講究的,且聽我這個私塾先生為你們一一道來。學生寫字的時候必須要坐的端正挺拔,我們寫字用的毛筆筆桿較長,眼睛距離紙面的距離相對較遠一些,這在一定程度上也保護了我們的眼睛。

並且,此時的私塾並不像你們現在的教室那樣有黑板,我們上課是不需要黑板的,學生們每人拿一本書,跟著老師唸書上的內容。

不但如此,我們需要學習的只有四書五經,並沒有說你們現代人的數學、英語等,因此,古代的小孩學習壓力並不是很重,得近視眼的幾率也小了一些。

沒有近視眼鏡,沒有激光手術,那古代人得近視怎麼辦?

土豪以及皇帝得近視眼怎麼辦

我們的前代,也就是明朝就曾有人寫了一首打油詩,詩中說道:

“笑君雙眼太稀奇,子立身旁問誰是?日透窗欞拿彈子,月移花影拾柴枝。因看畫壁磨傷鼻,為鎖書箱夾著眉。更有一般堪笑處,吹燈燒破嘴唇皮。”

由此可見,在我們古代,人得近視眼,在日常生活中是十分不便利的。但是由於眼鏡的價格太貴,史籍上甚至記載一位商人曾經用一匹馬換了一副眼鏡,而有的皇帝還把眼鏡當做貴重的禮物賞賜給大臣。

其實作為皇家貴族亦或是土豪,對待近視的方法有很多。畢竟,像你們現代人所說,金錢的力量是強大的嘛。

歷史上有這樣兩位著名的近視眼,小時候砸缸,後來寫出名著《資治通鑑》的司馬光。他曾在自傳中自述“素有眼疾,不能遠視”

而宋朝的大文豪歐陽修也是一個近視眼,宋代葉夢得的《石林燕語》中記載:“

歐陽文忠近視,常時讀書甚艱,惟使人讀而聽之”

歐陽修由於近視讀書艱難,並叫人將書本念給他聽的做法,其實就是有錢人的行為,畢竟像我們普通老百姓,也請不起會認字的下人。

沒有近視眼鏡,沒有激光手術,那古代人得近視怎麼辦?

歐陽修

再者拿雍正皇帝來講,雖然雍正皇帝在位時間很短,但是他在位期間勤勉為政,經常廢寢忘食的批閱奏摺。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雍正皇帝老兒的眼睛便近視了。

經過私人醫生,御醫診治,建議雍正皇帝用植物療法來緩解眼疲勞。在寢宮,亦或是其他宮殿擺滿綠植,其次將一些菊花塞進枕頭,做成菊花枕,用於雍正皇帝閉目養神。

除此之外,吃菊花具有明目的療效。而枸杞也是植物療法中的一種,它具有明目安神,有助於長壽的功效。

高濂在《遵生八箋》中對枸杞茶有記載:“入鍋煎熟飲之,甚有益及明目。

除了泡水煮粥,枸杞還可以熬油為燈,能保護視力。《志雅堂雜鈔》記載:“枸杞子,可以榨油點燈,觀書益目。

將枸杞種子榨出油來,供讀書人夜裡點燈看書,比之蠟燭和普通油燈對視力有益。

但這些都是奢侈的行為,一般的讀書人家裡都相對貧苦,哪裡用得起呢。即便像歐陽修這樣的大文豪,坐在了宰相的位置上,也沒有用過枸杞燈。他在《戲答聖俞持燭之句》裡還在傷感地感嘆:“病眼自憎紅蠟燭,何人肯伴白鬚翁”。

沒有近視眼鏡,沒有激光手術,那古代人得近視怎麼辦?

雍正皇帝

普通人家近視眼怎麼辦

就連歐陽修這樣的“土豪”都無法自由地使用枸杞燈,那像我們這種普通老百姓該怎樣治療近視眼呢

《本草綱目·菖蒲》記載:“石菖蒲置一盆於几上,夜間觀書,則收煙無害目之患。

利用菖蒲這種植物吸收有害黑煙,這是讓眼睛舒適一些的方法。

除此之外,最普遍的便是外洗法,外洗法便是打一盆熱水,將手捂熱並敷在眼睛上面。根據史料記載,蘇軾便是用這一方法治療眼疾。

也有一些人採用針灸的療法,宋代竇漢卿的《針灸標幽賦》將“光明”作為攢竹穴的別名,記載了它治療眼疾的功用。在你們現代人看來,這或許就是一套豪華版的眼保健操。

而據《本草綱目》記載,有許多種藥物都有明目的功效。比方說,蕪菁花便有“主治虛勞眼暗,久服長生,可夜讀書”的功能。而山藥在《神農本草經》中被李時珍稱其“久服,耳目聰明,輕身不飢,延年”。

沒有近視眼鏡,沒有激光手術,那古代人得近視怎麼辦?

說了這麼多,其實我們古代人對待近視的方法有很多。雖然效果可能不如你們現代,但這已經是我們這個時代最進步的產物。

真希望有一天,我也能到你們現代看看,體驗一下近視眼鏡的效果。

唉,不說了,老朽我去村口找老大夫拿藥了...

參考資料:《石林燕語》《本草綱目·菖蒲》《遵生八箋》《志雅堂雜鈔》

圖片源於網絡,侵權必刪!本賬號已與維權騎士簽約,如有抄襲,定當追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