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出現4種異常,是在提醒媽媽注意:我缺安全感了,快安撫

在養育寶寶的過程中,你有關注過孩子的行為和心理反饋嗎?你知道寶寶內心的真實想法嗎?或許當孩子出現一些特殊表現時,是在和媽媽傳遞"不適"信號,倘若媽媽沒捕捉到,很肯能影響孩子日後心理健康。

內向孩子是性格使然?沒準是缺安全感,別不在意

鄰居阿蘭(化名)經常會在外吐槽自家寶寶的"怪行為"——"他每天也不出門,就是鑽了自己的小屋瞎鼓搗,太內心了……"

阿蘭口中的兒子今年5歲,小時候也是個很調皮的男孩,經常看到在小區裡撒潑,可從去年開始,就很少在小區見到男孩的影子了。

後來才瞭解到是阿蘭夫妻倆,在隔壁縣城接了個工程,小兩口都去忙生意了,孩子就送回了農村奶奶家,這一送就是一年。

幼兒出現4種異常,是在提醒媽媽注意:我缺安全感了,快安撫

前段時間夫妻倆換了輛新車,載著兒子又回到了小區,看來是賺到錢了,可似乎孩子的性格卻出現了一些問題。

據阿蘭講述,孩子沒有小時候調皮了,性格也從外向突然變得很內向,見人不敢打招呼,也不願意出門,就是把自己宅在小房間,鼓搗媽媽之前給買的各類拼圖玩具。

"之前孩子不這樣,怎麼農村住了一年就內向了"每逢聊起兒子,阿蘭也是滿面惆悵。

"是不是父母離家太久,孩子缺安全感了,別不當回事,帶娃去檢查下吧",鄰居你一樣我一語的替阿蘭出主意。

後來經過檢查,孩子果然不是單純的內向,而是自閉症的前期表現,醫生檢查後媽媽才知道,兒子每晚睡覺都會"捂被子"哭泣,原因就是爸爸媽媽的貿然離去,加上生活環境的改變,讓孩子建立不久的安全感轟然倒塌。

不少鄰居得知孩子小小年紀就自閉了紛紛感慨,父母為了賺錢毀了孩子性格。

幼兒出現4種異常,是在提醒媽媽注意:我缺安全感了,快安撫

幼兒出現4種異常,是在提醒媽媽注意:我缺安全感了,快安撫

1:突然黏人

寶寶黏人是感情的表達,但如果寶寶過度黏人就要引起爸媽的警惕了。因為這是寶寶缺乏安全感的表現,當他們認為自己熟悉、親密的人不在身邊,就會出現恐慌感,擔心自己被拋棄。

這個時候,身為父母不要故意逗寶寶開心而躲起來,因為孩子時間概念模糊,他們認為親密的人離開自己就等於是被拋棄了。迫不得已需要離開寶寶,那麼預先和寶寶說明情況,承諾寶寶很快自己就會回來。

幼兒出現4種異常,是在提醒媽媽注意:我缺安全感了,快安撫

2:嚴重認生

有的家長總希望鍛鍊孩子講禮貌、口齒伶俐,遇人就教育寶寶跟人家打招呼,倘若有孩子突然出現"不配合"的行為,並非怪孩子不懂事,可能是孩子沒有安全感的表現,不知道該如何與陌生人相處。

父母要給予孩子一個適應期,不要強硬逼迫寶寶。當孩子放下對外界的戒備,那麼順理成章就願意做一個"有禮貌的孩子"。

3:情緒焦躁不穩

很多孩子在某一年齡段會表現出情緒負能,稍有不如意就哭鬧或者摔東西。通常家長認為這是孩子性格不好,會故意冷冷落孩子以此扭轉孩子的個性。但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孩子發脾氣可能是因為對外界的抗拒,讓他通過發脾氣來維護自己的安全。

不要用"處罰"或者"冷落"的方式對待孩子,否則只會更加重孩子內心的恐懼感。聰明的家長應該學會跟孩子溝通的技巧,誘導孩子說出發脾氣的原因,疏導孩子的心理問題,才能讓孩子建立安全感。

幼兒出現4種異常,是在提醒媽媽注意:我缺安全感了,快安撫

4:吮吸手指

嬰兒時期的孩子吮吸手指是手口協調的動作發育,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但是這個動作一般在寶寶六七個月左右就會消失,這是因為寶寶已經掌握了相關技巧。

如果2歲以後發現寶寶還有吮吸手指的毛病,那麼就代表寶寶內心缺乏安全感,需要通過這個方式來尋找安慰。

當2歲後寶寶還有吮吸手指的習慣,多數原因是斷奶太粗暴或者是家庭氛圍不和諧,以至於寶寶內心沒有建立安全感,而通過吮吸手指的方式來進行自我安撫。家長最好多花一些時間來陪伴寶寶,建立親密的互動關係,當寶寶注意力得到轉移,這個壞習慣也隨之會"忘掉"。

幼兒出現4種異常,是在提醒媽媽注意:我缺安全感了,快安撫

安全感是人格健全的基石!缺乏安全感的孩子,他們敏感、內向、膽怯,不願意與人交往,在人群中總是默默無語。

哈利.哈洛的研究結果表明,孩子4個月至3歲是心理安全感形成的關鍵時期。

兒童安全感的建立,與家庭氛圍、父母關係有著密切關係。如果生活在父母經常爭吵的家庭中長大,孩子的性格會受到嚴重影響,缺乏來自於家庭與父母給予他們的安全感,會讓他們懦怯、敏感。

足夠厚度的父愛與母愛,是孩子安全感最強硬的底氣,也是他們收穫最寶貴的成長禮物。願天下所有的寶貝們,都可以在父母的陪伴和呵護下茁壯成長!

ps:本文配圖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