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營養5大常見誤區,你中招幾個呢?

每位家長都在養育寶寶的過程中積累了許多經驗,包括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總結的,從朋友、鄰居那兒聽說的,通過網絡查詢的,或是從書本上看來的……這些直接、間接經驗的獲得在給家長提供幫助的同時,有可能也會把你帶進一些誤區:

兒童營養5大常見誤區,你中招幾個呢?

誤區1:用飲料代替水

無節制地喝飲料會導致寶寶肥胖,且飲料含糖和多種食品添加劑,會造成齲齒甚至引發嚴重的健康問題。有些寶寶不喜歡淡而無味的白開水,家長為了讓寶寶攝入足夠的水分,就縱容他喝飲料,這一錯誤認識,會給寶寶的身體發育帶來非常不好的影響。

誤區2:吃香蕉、麻油幫寶寶排便

寶寶未形成良好的排便習慣,可能會出現大便乾燥的情況,與其讓寶寶吃香蕉、麻油等幫助排便,不如幫他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平時注意水果和蔬菜的攝入,其中的纖維素對寶寶排便有很大的幫助。

誤區3:用豆製品代替蔬菜

有些寶寶不願意吃青菜,家長就想到用豆製品代替蔬菜,認為豆製品營養價值高,不吃蔬菜也沒關係,實則犯了認識上的錯誤。其實,豆製品是營養豐富的植物性蛋白質,缺乏青菜所富含的多種維生素和纖維素。因此,即使寶寶攝入了足夠的豆製品,也不能忽略蔬菜的價值,家長可嘗試改變蔬菜的烹調方法,重燃寶寶對蔬菜的興趣。

誤區4:執迷於補充蛋白質

有些家長喜歡安排看似營養豐富的早餐:牛奶+雞蛋,殊不知,真正算得上高質量的早餐,應該包括穀物、動物性食物、奶類和蔬果等。牛奶和雞蛋是富含蛋白質的食品,但過度地補充蛋白質,不僅會導致寶寶吸收不良,還可能加重腎臟負擔。

誤區5:放任寶寶不吃肉

對於寶寶而言,肉類難於咀嚼,還會塞牙,確實不是“好吃”的東西。為了讓寶寶接受,很多家長選擇用肉、骨煲湯代替直接食用肉類,這種方法並非絕對不可以,但卻會讓寶寶錯失肉中大部分的營養物質。為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家長可以選用鮮嫩的肉或精加工後再給寶寶食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