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潛一生忠於國家卻屢遭誣陷,被害十餘年後朝代滅亡

前言:古代的歷史,在曲折中不斷前進。這一進程裡,改朝換代每過一段時間就會進行一次。每一次朝代的改換,多多少少會有一些讓人感嘆的人與事。古代改換朝代的原因有很多種,其中有一個幾乎每一個朝代都會存在的問題,那就是不能正確分辨忠與奷

。皇帝不能正確分辨臣子是否忠心,不能吸取正確意見而去重用那些別有用心的意見,這無異於自毀長城,最終的後果就是促使朝代更快地滅亡。

這其中,南宋朝就是一個十分鮮活的例子。南宋到了晚期,仍然擁有一些能力很強且忠心耿耿的有用臣子。可惜的是皇帝不會使用,正確意見也不去吸取,結果僅再過了十餘年,南宋也就滅亡了。這其中,就有一位有名的愛國大臣,同時也具備很好的軍事戰略眼光,他就是文人吳潛。

吳潛一生忠於國家卻屢遭誣陷,被害十餘年後朝代滅亡

吳潛

一、吳潛是怎樣的人

吳潛於公元1195年生於浙江省德清新市鎮。他從小時候起就十分聰明,在學習上很是刻苦努力,因此未成年就才華超群,所創作的詩文書法在本鄉聲名遠播。

小的時候,吳潛同他的兄長吳淵一塊兒讀書。突然有一日門口來了一個雲遊的道士,自稱他有能力畫出一些特別的畫來。大家集在一起看熱鬧,只見那道士拿起門邊的一把掃帚,浸染了一下墨汁,就在旁邊一塊小木板上刷了刷,之後用一支當時婦女使用的銅釵在那塊小木板上面刻劃了幾下,最後讓吳潛兄弟兩人過去觀看。只見木板上畫著五顏六色的祥雲,並籠罩著一座寶殿,那殿前有一塊匾額,上面竟然有幾個鑲金的字,寫著"狀元吳潛"。等到吳潛兄弟兩人要問明情況時,那道士哈哈一笑,將木板丟於一旁後徑直離開,最後已不知去向了。

吳潛一生忠於國家卻屢遭誣陷,被害十餘年後朝代滅亡

吳潛及其兄長

吳潛的父親叫吳柔勝,是當時的一位大儒,早年在朝廷為官。到了公元1197年時,權臣韓侂冑策劃了慶元黨禁,所謂偽學逆黨之人者被籍記成簿,吳柔勝也是其中一人。後來御史湯碩彈劾吳柔勝在浙東任官期間曾經擅放田租,於是被罷免了官職。從那時起,吳柔勝便無心於仕途,而是回到故鄉開設學館教授學徒,並用盡精力教育好兒子。對於他的兩個兒子,除了親自教育用心悉心培養,還為兒子尋訪名師。那時,臨川有另一位大學問家叫鄒斌,吳柔勝於是帶著兩個兒子吳淵及吳潛去拜師。原來那鄒斌不是別人,而是是陸象山的徒弟,其教學非同一般。因此,吳潛的學問不僅有淵博的家學,更有名師點撥,於是很早就讓他擁有高深的文化素質了。

吳潛一生忠於國家卻屢遭誣陷,被害十餘年後朝代滅亡

吳潛不僅有淵博的家學,更有名師點撥

二、步入仕途

公元1216年,吳潛已學有大成,到省會參與省試。到了次年二月,公佈了考試結果,吳潛已中舉。於是禮部將考中者的名單上奏朝廷,並讓舉子位參與殿試。同年五月在京城臨安舉行殿試。此次殿試的結果,吳潛無論文才、論述內容等都屬於上優,皇帝宋寧宗閱後心情大喜,親自將吳潛點為狀元,並授予他"承事郎",調去擔任鎮東軍節度判官。

數年後的1224年,吳潛父親吳柔勝病故。吳潛回家替父守喪。到了1226年底,他的喪期滿,朝廷調他任秘書省正字,工作是對圖籍朝廷整理分類並做必要的編撰。吳潛對工作並不馬虎,而是終整日埋頭苦幹,整理並校正書籍。吳潛對工作總是盡職盡責地完成,博得各位同事們的讚許。由此,上級於公元1228年調升他為校書郎。到了這裡,吳潛的工作都是一些技術性的抄抄寫寫的活,尚未涉及行政事務。

吳潛一生忠於國家卻屢遭誣陷,被害十餘年後朝代滅亡

吳潛步入仕途

到了1229年,情況有了變化。由於上級的賞識,吳潛的職位變化了,他被調到嘉興府當通判,並代理了嘉興府的日常事務。在之後的一個多月的時間內,他對百姓十分關愛。在慈善上,他為無家可歸的人及那些吃不起飯的貧苦人修建了養濟院來讓他們居住,因此很快聲名遠播。由於他政績斐然,

一個多月後,就被轉官擔任朝散郎一職。這一年底,吳潛再次被升官,擔當了平江知府。

吳潛一生忠於國家卻屢遭誣陷,被害十餘年後朝代滅亡

吳潛當了行政官位

三、抗蒙良策

到了公元1233年初,當時的宰相史彌遠病逝,皇帝宋理宗得以親政。那時蒙古勢力崛起,他們派使節見宋理宗,約南宋一同起兵夾攻金國。朝臣上下一致以為這是一個光復北宋故都汴京的好機會。針對於此,

吳潛仔細分析了當時的形勢,認為這並不是一個好的方法,相反有很大的危害。於是他給皇帝上疏,指明瞭其中的要害,說當時的形勢就象漢朝末年的三國鼎立之勢,如果金人滅亡,那麼南宋將獨自面對蒙古強敵,而蒙古勢力更強於金國,南宋是無論如何也不能抵抗的。所以此時最應該做的是讓表面保持議和的表象,暗地裡則要加強戒備,隨時準備迎戰蒙古

吳潛一生忠於國家卻屢遭誣陷,被害十餘年後朝代滅亡

宋理宗

這一意見本來是十分正確的,但朝廷卻不予採納。皇帝此時看中的是收回失地,而並沒有意識到危險正在來臨。對此,吳潛再一次向皇帝上疏稱,朝廷面臨四大急務,即:"拱衛蜀地,加固荊襄,增強江防,預備海軍。"雖然朝廷並未吸收吳潛的最終意見,但他的見識是很深遠的,因此官位得到了提高,被升到直寶章閣兼浙東提舉常平。但吳潛對此推辭再三,最終沒有去就任。後來改官為吏部員外郎兼國史編修,並加實錄檢討,直到升任到太府卿併兼沿江制置、建康知府及江東安撫留守數項重任。

到了公元1234年四月,此時南宋已與蒙古簽訂了共同攻擊金國的條約。宋理宗因此要向中原進兵,以圖收復河南失地。對此,吳潛繼續對其中的利弊,上書給皇帝,並朝廷了仔細詳細分析,他寫道:"我軍一旦攻擊金國,那麼中原大地的局面必將是生靈塗炭,朝廷即使勝利,得到的也不過是一個片荒蕪之地。這對於中原百姓來說,是十分痛苦的。而即使奪取了中原,要想固守及後來的管理將是十分困難的。另一方面,中原屬於平原,地勢上本來難以防守,要守住此地就需要駐城大量的軍隊,而其中的糧草輜重等補給會面臨被敵人切斷的可能,到時軍隊孤立無援,百姓又受到折磨,則可能民變四起,後果嚴重

"。

吳潛堅決反對在條件不成熟時用兵中原。但是他的建議並不被吸取,宋理宗派大軍兵進入中原腹地作戰,這在歷史上就是著名的"端平入洛"了而結果正如吳潛意料的那樣,宋軍潰敗。不久後,吳潛再次向皇帝上奏,其中要點在於立太子以固國本。

吳潛一生忠於國家卻屢遭誣陷,被害十餘年後朝代滅亡

蒙古軍南下

四、被奷臣陷害致死

公元1259年十月,蒙古軍全力南侵,前兵抵達武漢,京聲城臨安震動。局勢十分危險,皇帝宋理宗這時起用了吳潛當左丞相併兼任樞密使,進而加封其為慶國公。

這一年十一月,皇帝讓各大臣發表蒙軍入侵的應對之法。吳潛根據局勢情況命令賈似道移兵到黃州。此時黃州是兩軍的前線,直接面對蒙古軍正面作戰。這一移防本來是為了加強防務,但賈似道卻認定這是吳潛要想借刀殺人,要置他自己於死地,因此心中對吳潛十分怨恨,並尋找機會報復他。

吳潛一生忠於國家卻屢遭誣陷,被害十餘年後朝代滅亡

賈似道

對於立太子,本來是固國本的重要事情,吳潛提出是為了國家也是為了他皇家著想,不想他卻得罪了皇帝。宋理宗的想法是要立忠王趙禥當太子。而這個趙禥生有殘疾,生來手腳就十分軟弱,走路都不穩。吳潛認為不應立這樣一個身體不健康的人為儲君,因此極力反對理宗的意見他的反對不僅違背了皇帝的本意,更嚴重的是理宗當年靠著史彌遠而被選進宮、其矯詔廢除原太子趙竑而才有他登基的可能,這一傷疤被吳潛無意間揭起。故此,他對吳潛大有意見,心中十分惱怒。面在"開慶之役"的作戰中,身為主帥的他在緊急的情況下,許多事情都是先斬後奏。這些事情堆砌一起,未免讓宋理宗深感大權旁落。

吳潛一生忠於國家卻屢遭誣陷,被害十餘年後朝代滅亡

宋理宗.京劇劇照

這一年三月底,賈似道布兵於黃州,他對蒙軍不佈防也不出戰,而是通過暗地裡對蒙古人答應了一些賣國的條款,屈膝求和,從而讓蒙古退兵。另一戰線上,蒙古已經攻陷了鄂州,但,但賈似道謊報稱鄂州之圍已解,並以此向皇帝邀功,騙取理宗的信任。之後,賈似唆使宋理宗,讓吳潛到黃州去作戰。此時皇帝正對吳潛沒好氣,於是同意了。吳潛並不怕死,毅然前行。

吳潛被調離朝堂後,賈似道藉此機會屢次向皇帝進了讒言來對吳潛進行加害,說:民間有童謠稱"大蜈蚣、小蜈蚣,盡是人間業毒蟲。夤緣攀附有百足,若使飛天能食龍"。這明顯是旨吳潛要造反。理宗對這種小把戲居然信以為真,因此心中開始忌憚起來。此時賈似道抓住機會,指使侍御史沈炎以彈劾吳潛,稱"忠王之立,人心所屬,潛獨不然,章汝鈞對館職策,乞為濟邸立後,潛樂聞其論,授汝鈞正字,奸謀叵測。請速召賈似道正位鼎軸"。這沈炎本來就是位奸臣,因此前受到吳潛論劾,早有報復之心,此時借吳潛不在朝中,但大肆羅織罪狀,並反覆提起吳潛想要立濟王之過往事情,理宗因此大怒。公元1260年,吳潛當了半年宰相後,再次被皇帝貶官,此次他被貶往循州(即如今的廣東惠陽)。

吳潛一生忠於國家卻屢遭誣陷,被害十餘年後朝代滅亡

人們記念吳潛

結語:吳潛雖然已經被貶出了朝堂,但奸臣賈似道並不能解恨,他對反對他的人都是要置其死地而後快的。第二年,奷臣賈似道暗地裡派隕他的心腹劉宗申,找了個藉口到循州當知州,實際的任務是要他暗殺吳潛。公元1262年正月,宋理宗對吳潛的排斥加碼,下旨對於吳潛一派人員,永不得錄用。同年五月,賈似道心腹劉宗申以為吳潛慶祝生日為由,引得吳潛前往赴宴

吳潛對此絲毫沒有察覺,在宴席中喝下了劉宗申安排的毒酒,不久就感覺肝膽欲碎,極度痛苦。

吳潛回到家後,強忍身體激烈痛苦,提筆撰寫對皇帝的遺表,後身體端坐著,緊閉了雙眼,最終悄無聲息地辭別了人世,享年68歲。

吳潛離世這一年,離南宋最終滅亡僅有14年。

到了1275年,蒙古已攻陷了大部分南宋領土,南宋政權已是搖搖欲墜了此時的皇帝是宋恭帝趙顯,他想起了吳潛,為他昭了雪,試圖換起其他存世的忠臣為他賣命來延續南宋朝廷。可惜的是為時已晚,一年後的1276年,南宋在滅亡了。

《許國公奏議》卷二《再論計畝納錢》

《宋史》

《吳鎮家世再探》

王山青.《南宋名相吳潛及其詞研究》:西北師範大學

餘立莉.《吳潛詞研究》:漳州師範學院

《吳潛,一代賢相魂歸何處》:德清新聞網

吳承林.《吳潛綜論》.安徽大學

黃宗羲.《晦翁私淑/宋元學案》:中華書局

高生元編.《宋許國公吳潛年譜》:宣城歷史文化研究

王侃.《略論南宋名臣吳潛的政治生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