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讓你在職場加速,過三倍速度人生

你是否發現身邊有這樣的人,剛加入團隊,還比較迷茫,然而他勤奮好學,待人處事有禮有節,剛開始會頻頻犯錯,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後,僅僅幾個月收入就翻倍,2年後就晉升為中層管理者。

這個不是虛幻的故事,而是發生在作者張萌身邊的真實案例,一個小白在短時間內變為職場大咖,而他是在作者的指導下逐步成長起來的。

再想想你,或許你剛入職場,雖然滿腔熱血,但是對自己的崗位還比較模糊,自己能做什麼和怎麼做還不清楚,不知道如何提升自我,如何為人處世,如何與領導溝通。

或許你已經在職場上沉浮了幾年,但是發現有職業倦怠的感覺,對自己所做的事情不感興趣,而且進步很慢,收入不見漲,所以已經到了職場瓶頸期,想要獲得加速度,順利通過瓶頸期,從而繼續快速成長。

或許你只是學校的學生,但是對職場有著美好的憧憬,只是不知道如何定位自己和規劃未來。

如果你有這些問題,那麼我會推薦你看看張萌的《加速—從拖延到高效,過三倍速度人生》。在這裡你可以找到你需要的答案,然後別忘了開始實踐,從而實現完美人生。

這本書主要有5章,分別是精力管理、認知管理、思維管理、人脈管理和健康管理,告訴你49個人生管理的方法與實踐,讓我們在快節奏的生存環境下,能夠平衡工作生活、洞察未來風險、快速實現自我迭代。

本書作者張萌是北師大英國語言文學與經濟學雙學位,保送直博功能語言學與腦認知心理學博士學位、時間效率管理專家,暢銷書作家,微博大V、下班加油站創始人,幫助500萬青年提升競爭力、極北咖啡創辦人,立德領導力創始人、影響力作家,代表作《人生效率手冊》。更加讓人嫉妒的是她很年輕,擁有這麼多社會頭銜的她美麗、有氣質,所以是集美貌與才華於一身的作家。

這本書主要有以下三個主題,分別是精力管理、過有準備的人生;認知管理,讓你精進不止;思維管理,過三倍速度人生。

一、精力管理,過有準備的人生。

很多人喜歡旅遊,我們知道旅遊總要有一個目標,否則你不知道你要去哪裡。而在學習、工作中,你也要一個目標。

關於目標,有這樣一個故事:

驢和馬是好朋友,有一天唐僧來了,他問誰願意和他去西天取經,白馬去應聘坐騎,跟著唐僧到西天取經。驢呢跟一個農夫到農場拉磨。過了許多年白馬回來了,跟驢講西天取經路 上的種種經歷,驢很羨慕。馬感嘆道:“其實這麼多年,我們走的路都是十萬八千里,不同的是我朝一個目標不停走,你一直在這裡轉圈圈。”

馬因為有目標,他實現了有意義的一生。

所以,在職場中,你也需要有一個目標。比如你可以希望自己在一個月以內完成××個訂單,在3個月以內學習一個新技能,比如寫作技能;在生活中,你也要有目標,假設你要在一個月以內減多少斤,要每天跑多少里路等等。

而有了目標,還不算完,萌姐說要把目標具體化,這樣才比較容易付諸實踐。可以採用SMART法則,比如對於寫作這項目標,這個就是Specific,明確性;接下來是Measurable,可衡量性,那麼就是一個月寫多少篇文章,看多少書;接下來是Attainable,可達成性,就是具體的實施步驟;第四步是相關性,Relevant,就是想到這個目標可以帶給你其他的好處,比如可以通過變現賺錢;第五步是時限性,就是要在多少時間內完成目標,這個時限可以讓你有緊迫感。

當你在做自己目標內的事情時,要不要忘記另一個重要的事情:總結。總結是為了快速奔跑。

這項工作可以評估自己的表現,從一定意義上說,總結一回成功經驗,經驗則會越積越多,汲取一下失敗教訓,失誤也會越來越少,離成功也自然越來越近。大凡有所建樹、有所作為的人,都十分推崇和注重用好總結這個重要方法利器。美國有個企業家叫密道爾,他專門收購瀕臨破產的企業。這些企業轉到他手中,就會一個個起死回生,變得虎虎有生氣。有人問及其中原因時,密道爾說:“別人經營失敗了,接下來就很容易找到它失敗的原因,只要把缺點改過來,自然就會成功。這比自己從頭幹起來要省力得多。”

那麼我們具體用什麼方式呢?其實每天工作完後,可以回想一下今天做了什麼事情,有哪些事情做得好,哪些做的不好,要怎麼改進?這樣的思考方式會讓你找到自己的缺點,從而更快地進步。

所以精力管理就是訂立目標、目標分解和及時總結。

二、認知管理,讓你精進不止

關於知識的管理,不僅僅是學生要做的事情,現在崇尚終身學習,所以職場中的人也需要進行認知管理。關於這個主題,我們主要從三個方面來說明。

首先是獲取知識。話說現在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為什麼?最好是因為我們的知識來源非常豐富,互聯網的飛速發展給我們帶來了豐富的信息和資料,很多資料的獲取非常容易,成本也不高;然而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因為面對這麼多的資料,你開始有選擇盲症了,怎麼選擇你最需要的呢?作者建議我們要緊盯自己的目標,比如想想自己最想學習的到底是什麼?明確了目標,就可以直奔自己需要的主題曲選擇。書裡的大段文字讓人眼花繚亂,所以你需要排除、並迅速提煉出最重要的知識點,而和主題無關的知識就可以不看了。

接下來,你需要構建自己的知識宮殿。我們都知道磚頭可以是一塊塊的,也可以是一棟高樓大廈,一塊塊的磚頭沒有用,但是高樓大廈就不同了。所以知識也是如此,散落的知識對你也沒有很大用處,但是知識宮殿卻能讓人流連忘返。

蓋樓房先是打架構,而知識也要有架構,這個就是了解你到底需要什麼知識。比如對於記者來說,就要能採訪、會寫稿、頭腦清醒、邏輯縝密、懂得溝通技巧。知道了這些,你要開始吸收這些知識,也就是開始一層層建立樓層,比如口語表達的知識是一層樓,寫作是另一層樓,學完一種知識再學習另一類知識,學到最後,就把相關知識學好了。然而,搭建好樓層後,還有分配房間。這個也就是知識關聯。具體比如對於溝通,你要學習、心理學、語言表達、禮儀等常識,這些也代表不同的房間,當安排好每間房間後,要開始注意內外關係。最後是動態變化。因為現在知識的更新換代速度太快了,有的最快3個月就被淘汰,所以我們要注重對知識的翻新。就像一棟大樓需要維修和保養一樣。比如對於記者來說,對於未來發生的事件,如經濟新聞等,要不斷地擴充、擴建知識宮殿。

第三步是知識使用。我們知道在腦海裡的知識如果不用,就不算是真正學會。所以,學習了知識,要及時使用。比如你今天看了一本講做菜的書籍,那麼你立馬就根據它的步驟做了這道菜,這就是知識使用。你學習了一本有關時間管理的書籍,那麼你用在了工作中,把工作和生活安排得僅僅有條,你做事的效率也提高了,這就是使用了知識。

關於認知管理,你需要學會獲取知識、知識分類(構建自己的知識宮殿)和知識使用。

三、思維管理,過三倍速度人生。

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Carol Dweck認為決定一個人的人生高度與格局的,並不是其內向或外向的性格,更不是他與生俱來的本能,而是他的思維模式。

作者認為好的思維模式主要是能夠換位思考和逆向思維。

換位思考可以讓我們的人際關係更加和諧。換位思考就是讓我們將心比心。俗話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是這個道理。

在生活中,有矛盾的時候,不要只顧及自己的想法,還要從他人的角度想想,這樣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事情發生。

除此之外,在生活中,逆向思維會讓你獲得不一樣的人生。

比如一個故事,司馬光砸缸。有人落水,常規的思維模式是“救人離水”,而司馬光面對緊急險情,運用了逆向思維,果斷地用石頭把缸砸破,“讓水離人”,救了小夥伴性命。

如果你在蘋果樹下讀書,被蘋果砸到,可能和大部分人一樣,把它吃掉。這就是牛頓和大家的區別。

這就是本書的主要內容。分別是精力管理、認知管理和思維管理。作者給了我們關於職場上很受用的建議,希望我們都能在職場中加速,過三倍速度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