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不韋:創下千秋功業,卻冠以奸臣之名

司馬遷在史記之中借揚雄之口,說呂不韋是一個“穿窬之雄”,意思就是小偷小毛賊。介於呂不韋的道德問題,司馬遷顯然是看不起他。因而,司馬遷在史記中只是記述了呂不韋的一個人生過程,而對他的歷史功績隻字未提。作為一個史學大家,司馬遷顯然是有失公正的。人們在捧讀呂不韋傳時,只看到了他是一個竊權敗德、投機取巧的小人,從而被冠以奸臣之名。

然而,真實的呂不韋並非這個樣子,他不僅為秦國統一六國奠定了有力的基礎,更創下了千秋功業,可謂歷史功績昭昭。

呂不韋:創下千秋功業,卻冠以奸臣之名

奇人不韋,決不言敗

司馬遷在史記這樣描述呂不韋:呂不韋者,陽翟大賈人也。我們知道賈就是指商人,然呂不韋是大賈,可見其人財氣之大,富甲一方。

按照這個角色分析,能成為富甲一方的人,顯然他見識廣博,信息很靈通,善於捕捉商機,有魄力,是一個相當有成就的投資高手。

某一天,呂不韋又發現了一個商機,並且這個商機從來都沒有人做過,對於成功和失敗,沒有先例給他比較。這次,呂不韋不得不回去問他的父親。

“父親,若是我投資農業,能有幾倍的利潤?”

父親答曰:“十倍。”

呂不韋又問:“父親,若是我投資珠寶,能有幾倍的利潤?”

答曰:“百倍。”

呂不韋接著又問:“父親,倘若我投資國君,能有多少倍的利潤?”

答曰:“無數。”

呂不韋的父親並沒有言明“無數”二字是代表很多,還是代表沒有數。但是,從呂不韋問父親時,把“幾”改成了“多少”,就知道他心中已經有數了。

《戰國策》用一段文字記錄了呂不韋對“投資國君”這件事的態度:今力田疾作,不得暖衣餘食;今建國立君,澤可以遺世,願往事之。意思是說生於亂世,即使奮力地在田裡耕作,一樣吃不飽穿不暖,但擁立一位國君就不一樣了,世世代代都能被恩澤,我願意這樣去做。

這怎能不說呂不韋是一“奇人”呢?只有他才能想到投資國君這種事情,前無先例,從來都不去想他的“投資計劃”會失敗。呂不韋膽大如牛,準備一賭論成敗了。

呂不韋:創下千秋功業,卻冠以奸臣之名

奇貨可居,投資國君

呂不韋對父親說想要投資國君,正是因為他在趙國看到了落魄的公子哥贏異人。

異人與趙國為質多年,由於秦趙戰爭關係促使兩國關係惡化,趙國方面也不再以禮相待質子異人,而是隨意丟棄了。異人就這樣成為了邯鄲街頭的一個窮酸百姓,過慣了華麗生活而現在卻流浪於街市,這樣一個人在呂不韋眼裡自然顯得格格不入。

呂不韋瞭解到異人是秦國公子後,立馬對異人說到:“此奇貨可居也。”意思就是說眼前的秦國公子嬴異人是一支難得的潛力股。

呂不韋接著說道:“鄙人願光大公子門楣。”

異人冷笑:“我這等酸相,先生就不用取笑了,您還是先光大自己的門楣吧!”

呂不韋義正言辭地又說道:“光大了公子的門楣,自然我的門楣也光大了。”

異人被呂不韋一本正經的樣子打動了,立馬拉著呂不韋的手:“先生,裡邊請!”

呂不韋將他的“投資國君”的偉大計劃告訴了嬴異人,異人聽得瀟灑得意,並允諾呂不韋:“必如君策,請得分秦國與君共之。”出自《資治通鑑》。

呂不韋聽到異人的話,更加有了完成這項“投資”的信心 ,立馬作好了一番周密安排。呂不韋先是給了異人500金,讓異人在趙國拉關係造勢,換取一個優秀的名聲;接著又不惜重金賄賂華陽夫人的姐姐。

為什麼要賄賂華陽夫人的姐姐呢?因為華陽夫人可不得了,他在秦王后宮的勢力可謂一手遮天。華陽夫人是宣太后的親侄孫女子,並且她的丈夫安國君也是將來秦王的繼承人,更讓人不可思議的是安國君能成為繼承人也是華陽夫人的功勞。可以說,她掌握著誰是未來秦王的能力,而異人亦是安國君的兒子。

於是,華陽夫人的姐姐就進宮不停地給華陽夫人吹耳邊風,使得華陽夫人相中了異人。但是,異人是安國君眾兒子中最看不起的一個,甚至說父親都可能將這個兒子遺忘了。為何,華陽夫人會相中異人呢?

這就是異人的“奇貨可居”之處 。對於華陽夫人來說,她也有老去的時刻,她希望老有所依,因為異人比起其他子嗣要聽話,並且將異人從苦難中推向王位,異人會感恩一生的。就這樣,華陽夫人將異人推薦給了安國君,並且得知異人在趙國混得風生水起、名聲大噪,安國君也很滿意,自此異人被推上了秦王之位。

然而,對呂不韋而言,他說異人奇貨可居,正是因為他知道天下局勢,信息靈通,分析了華陽夫人將來的處境,而異人恰是她最佳人選。

司馬遷在史記中用了一段非常精彩的話這樣評價呂不韋的“風險投資”:貴上極則反賤,賤下極則反貴,貴出如糞土,賤取如珠玉 。簡單而言,就是說東西貴到了極點,就失去了投資的價值;東西便宜,投資了反而有獲取更大回報的空間。大權在握的華陽夫人需要,呂不韋對他的“投資”志在必得。

呂不韋:創下千秋功業,卻冠以奸臣之名

權傾朝野,居功至偉

異人面見華陽夫人時,呂不韋又心生一計。他讓異人穿著楚國的服飾拜見華陽夫人,因為夫人是楚國人,多年不見家鄉色,華陽夫人見到楚國服飾,立馬對異人有了好感。於是,她給異人取了一個名字叫子楚。子楚就是這麼來的。

安國君做了三天秦王就駕崩了,差點沒把呂不韋笑死。接著異人(子楚)便成 了新任秦王,他沒有忘記當年給呂不韋許下的承諾,呂不韋被冊封為文信侯,十萬戶,也就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

三年後,異人死了,13歲的嬴政成為新任秦王,在趙姬的勢力下,呂不韋成為嬴政的相父,權傾朝野。

有人說,呂不韋納相父之名,實竊國之法。在我看來,並非如此,呂不韋不可能控制住在秦地久經500年的贏氏家族;再者,呂不韋作為嬴政相父到嬴政掌權有十年之久,若是要篡位,早把嬴政害死了。反倒在這十年間,為秦國統一六國做出了巨大鋪墊。

第一件戰績,出師三川郡和太原郡,使得韓、趙兩國割讓多個城邑,讓秦國面積擴增。

第二件戰績,滅東周。秦國滅亡周朝,這是明擺著要一步一步吃掉各諸侯國,提前下達戰書了。但是滅東周後,並沒有立馬引起列國合眾攻秦。這就要說到呂不韋的智慧了,他滅亡東周,並沒有對姬氏趕盡殺絕,而是仁慈地將他們趕到了一塊地。這個留有餘地的做法,讓其他國看到了自己滅亡後的處境,心生安慰,也使得秦國得到了一個喘息機會。

第三件戰績,擊退以信陵君為首的五國攻秦。秦滅東周,被各國聯攻只是時間問題,就像當年齊國吃掉鄭國,五國攻齊。然而正是呂不韋打贏了這一戰,削弱了五國的實力,為嬴政統一六國作了一次強力的鋪墊。甚至可以說,呂不韋這一戰改變了秦國的歷史走向,可謂居功至偉。

呂不韋:創下千秋功業,卻冠以奸臣之名

功在千秋,卻成奸臣

呂不韋在秦國是仁政治國。若是沒有呂不韋,秦國統一六國或許還需等待時日。呂不韋不僅能攻城略地,而且文采滔滔,為秦國的文化建設也是作出了巨大貢獻,有兩項功績還影響了千年。

呂不韋取消了秦國以計首授爵(斬首論功)的政策,這項政策的確讓秦國軍事實力大增,但也有它的不可取之處。斬首論功,讓秦軍殺紅了眼,並且好殺伐,據統計,光秦昭襄王一朝斬敵就達126萬人數之多(長平就45萬)。但是,現在秦國要統一六國,這樣殺下去,人口減少了,根本不利於秦國未來的發展。不得不說,呂不韋的目光很長遠。

呂不韋在秦國掌權期間,為秦國招賢納士,收羅人才,使得秦廷得以真正地門庭若市。雖然早在100年前秦孝公時期就已發招賢榜,但去秦國虎狼之地的並沒有幾人,即使是商鞅和張儀,說難聽點他們也是走投無路才去的秦國。秦孝公的招賢榜並沒有為秦國引進多少人才,反而是呂不韋使得秦國人才濟濟,單引進李斯到秦國,呂不韋就是件奇功了。

呂不韋不僅如此,他還做了兩件功在千秋的事,修建鄭國渠和都江堰。這兩項偉大的歷史工程當時均是修建了十幾年,時秦王尚小,若沒有呂不韋的命令與支持,又怎能完成呢?而呂不韋修建這兩項工程的目的也是為了強大秦國,這樣關中和巴蜀的糧倉就打通了,使得秦國經濟實力大增。

呂不韋修撰的《呂氏春秋》,為秦國得統一亦是作了文化合一的鋪墊。當時諸子百家爭鳴,而《呂氏春秋》是一部集百家的鴻篇鉅作。這樣一部書,就反映了秦國必然統一六國的局面。

可見,呂不韋是一個大才,軍事與治國,他都不在話下,在秦國他居功至偉。但是,等待他的歷史稱號,卻是一個大大的奸臣。

嫪毐與趙姬苟且之事,只不過是呂不韋完蛋的一個導火索。呂不韋真正的垮臺是因為他和嬴政的治國理念發生嚴重摩擦,呂不韋施的是仁政,而嬴政施的卻是法政(殺戮);再加上身居相父之位,時不時分攤了秦王的權力阻礙了秦王的政治抱負,才遭嬴政打擊。

呂不韋:創下千秋功業,卻冠以奸臣之名

嬴政搞垮呂不韋,簡直不費吹灰之力,可見呂不韋在秦國就是一個臣子的地位,他根本沒有力量去篡權。他為秦國立下了汗馬功勞,並不能因為道德問題而說成奸臣,他是秦國的功臣。他只是身居相父之位多年,使用秦王大權習慣了,忽視了嬴政的感受。

公元235年,呂不韋不想死得難堪,便在家中喝下了人生中最後一杯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