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理財,財不理你!

金融世界裡有一句名言:沒賺錢你就是在虧錢!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

形態交易研究

為什麼這麼說呢,這裡不得不提一個詞:“機會成本” (oppotunity cost), 什麼是機會成本呢?我舉個例子大家就明白了:隔壁老王拿著一萬塊錢去做生意,搞了一年最後賺了100塊錢,那麼他最後是賺錢了麼?一般人覺得他確實是賺了一百,但是在專業理財的角度看,他是虧了不少。為什麼?如果老王把這筆錢存到銀行,一般銀行給予的利息是2.5%每年(平均值),那麼一萬塊錢得到的利息就是250元,對比起他做生意賺的100塊,相對來說他虧了150塊。 那麼在這裡250塊錢就是所謂的“機會成本”

所以機會成本是什麼呢?簡單的來說就是你這筆錢存在銀行或者理財產品不動的利息,複雜點說就是你這筆資產所能自發創造的利益。

在明白了這個概念之後,當你在投資理財的時候你就需要關注你的投資回報是否能夠覆蓋你的機會成本?如果不能;那麼你的投資從理財的角度來看就是失敗的。

那麼普通人適合做什麼樣的投資理財?

第一:如果你是一個追求穩定,低風險和基礎回報的理財者。

你比較適合銀行推出的定期存款或者定期理財產品,這種產品的特性就是“銀行不倒,錢不跑”,100%放心。例如,招行的日日欣和聚益生金,農行的農銀理財和金鑰匙,交行的交銀理財穩享固收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

招行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

農行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

交行

第二,如果你是個有追求的人, 想要高一點的收益和願意冒一點風險的理財者。

你可以去了解一下基金,基金的原理就是找一個專業的炒股投資團隊把你和隔壁老王的錢聚集到一起去給專業的人做投資,那麼你就不需要去面對那些比較大風險的資產選擇(例如股票,期貨,衍生品等),你只需要去找對的人幫你去投資。怎麼去找呢,這個就簡單了,看他背景和歷史業績。基金也是分很多種的,穩健的貨幣基金,靠譜的指數基金,激進的科技股基金 等等

這些基金很多都是由銀行代銷的,一般都是和銀行理財產品擺在同樣的地方。如何看基金呢?第一看他的歷史業績,第二看基金經理的背景和能力,第三看它最大的回撤(也就是最大的虧損幅度)。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

第三,如果你是一個比較激進的人,願意冒大風險來換取大回報的理財者。

你可以去嘗試股票,這裡我要提醒一下,這個階層的理財已經不是理財了,他已經變成投資了,那麼投資的風險和理財的就完全不一樣了,理財追求的是增值保本,投資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這裡我不建議年齡較大和沒有穩定收入的人去嘗試。

即使是年輕也有穩定收入的小夥伴也要小心哦,最好別急著殺入股市,因為你的選股能力還不如一隻猴子,為什麼?因為你壓根搞不懂 A股的定價因素,你看的懂基本面的估值?PE?ROE?還是技術面的RSI?MACD?均線?KDJ?乖離率或者CCI?就這樣你還敢說你選股憑的不是感覺?那如果憑的是感覺,那憑什麼你的感覺比猴子的感覺強?

但是你說你非要進入這個韭菜大棚,那我只能建議:第一,你最好選擇白馬股和藍籌股,至少你被割的概率會小很多。第二,你儘量把投資週期拉長一點,因為長時間來說賭股市就是賭國運,這點還是很穩的。第三別抱僥倖心理,你看到的都是“倖存者偏差”。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

第四,如果你是金融專業人士,對高風險產品有很感興趣,想成為索羅斯一樣的人,你可以嘗試去了解外匯和期貨,這個已經不是理財範疇了,這個是專業投資了。 這裡就不做詳細敖述了。


總結一下,無論哪種理財方法,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小富即安的人未必會輸於那些投資大咖,你看巴菲特老爺子都虧幾百個億了今年,你是不是至少今年比他厲害?人一定要認清自己的能力圈,擅長做什麼不擅長做什麼,非常重要。保持競爭優勢的一個秘訣,就是永遠不要拿自己的劣勢去和別人的優勢相比。耕耘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小目標一樣可以實現,財富一樣可以慢慢積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