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丑條約》為什麼沒有割地條款?


《辛丑條約》為什麼沒有割地條款?

1901年,清政府被迫與英、法、美等十一國簽訂中國近代史上賠款數目最龐大、主權喪失最嚴重、史上最屈辱的《辛丑條約》,但,該條約沒有任何涉及割地的內容,這是為什麼呢?

《辛丑條約》為什麼沒有割地條款?

列強本來各懷鬼胎,佔領北京之後,他們的矛盾就顯現出來並空前激化,利用八國聯軍侵華之機,俄國出兵侵佔了東北三省。此舉不僅觸怒了日本,也損害了英、美的侵華利益。日俄矛盾尤為突出,為了報復俄國,日本隨機派兵進入朝鮮,以示對抗,同時積極尋找反俄同盟,英國對於俄國在華勢力的空前膨脹也感到極為不安,阻止俄國獨霸中國東北是其遠東政策的一個重點,為此,英國支持日本對抗俄國,在外交上日益與日本接近。

《辛丑條約》為什麼沒有割地條款?

此外,列強對在華代理人的人選上也意見不和,圍繞李鴻章談判代表的資格的問題爭論不休,八國聯軍逼近北京之際,清廷正是任命李鴻章為全權義和大臣,與列強談判。列強對此反應不一,沙俄為誘迫清廷承認它侵佔東北三省的合法化,首先承認李鴻章全權代表的資格,贊同與清廷議和,並提議立即撤出在北京的各國部隊,開始議和。這一提議立即遭到了法國以外的其他列強國家的反對。英、德等國拒不承認李鴻章代表的資格。德國和英國甚至商議準備拘捕李鴻章,阻撓清廷與俄國的交涉,並提出懲辦慈禧太后、端王載漪等戰爭戰爭禍首作為議和的先決條件,從而使和談無法進行。各國的矛盾日益加劇,鬥爭更加激烈,甚至發生了大規模士兵互斗的事件。

《辛丑條約》為什麼沒有割地條款?

​在這種情況下,帝國主義各國急於找到一個彼此都能接受的方案,早日同清政府議和。美國作為門戶開放政策的制定者,向來的態度就是反對列強瓜分中國,主張維持原狀,以利用其強大道德經濟優勢逐步排擠其他列強,達到最後壟斷中國市場的目的,這樣,由美國倡導的以維持中國領土完整為前提的門戶開放政策成了各國共同對華的基本綱領。同年十月,英國與德國達成保持中國領土完整的原則協議,並照會奧、法、意、日、俄、美六國政府,各國政府均表示沒有異議,同時由於慈禧對列強極力的示好,表示要“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這樣,在挑選代理人的問題上,列強的態度也漸趨一致,決定保全慈禧與清廷議和,《辛丑條約》不割地的基本方案就這樣形成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