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博識百問百科|陶器世界有什麼第五講:媽媽的煮飯神器

本講撰稿:大歡 音頻:良良

大朋友,小朋友們,你們好!我是良良,歡迎你們進入“良良的‘陶’氣之旅”。良良我和你們一樣是個小吃貨,最喜歡吃的就是媽媽煮的豬肉了,好吃的豬肉配上香甜的米飯,味道真是棒極了。

媽媽做飯的時候,我經常陪著她,發現她每次都會用到陶鼎和陶甗(yǎn)。

陶鼎長什麼樣子呢?陶鼎由鼎身和鼎足兩部分組成,在鼎的上半部分,那個圓圓鼓鼓的像罐子或像盆的就是鼎身了;在鼎的下半部分,長了三個腳,叫做鼎足。鼎足其實有很多種,其中有像魚鰭的,有像錐子的。大家也許會發現,我們的陶鼎中有一種鼎足很可愛,你們肯定很好奇,它是長什麼樣子的?它的形狀呀,特別像魚的鰭。

大家猜猜看,我們為什麼喜歡這樣的鼎足呢?這是因為呀,我們都生活在河岸邊上,經常抓魚捕魚,看到胖嘟嘟的魚兒在魚鰭的幫助下靈巧地游來游去,可真厲害!給大家解釋一下,那些長在魚的背上、肚子上、尾巴上,像小翅膀一樣的就是魚鰭了。別看魚鰭長的不大,但就是它能讓魚兒在水裡來去自如。大人們做鼎足的時候,從來沒告訴我為什麼要做成這個形狀,但我猜,肯定是因為魚鰭很厲害,所以他們才這麼幹!我真是太聰明瞭!

魚鰭形的腳不僅好看,還特別重要。陶鼎長長的腳,讓媽媽放柴火的時候,更加方便了呢。往鼎身裡放好水和米,蓋上蓋子,點燃柴火,就能煮出白白的米粥嘍!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仔細觀察過陶鼎?有些陶鼎的表面是光溜溜的,有些表面有凸出來的圓圓的圈圈,還有一些陶鼎上佈滿了奇特的花紋,這些陶鼎可不一般,只有向神靈祈福的時候,才會用到它們。

給大家介紹完陶鼎,接下來再給大家說說神奇的陶甗(yǎn)。陶甗(yǎn)和陶鼎有很多相同的地方,那大家知道它們最大的不同是什麼嗎?它們最大的區別呀,是陶甗可以用來蒸食物,陶鼎可就做不到嘍!你們肯定很想知道,陶甗為什麼有這個特異功能呢?這個問題呀,一言半語可說不清楚,需要大家自己去良渚博物院一探究竟。到時候如果還不明白,就向講解員叔叔阿姨們報上良良我的大名,他們一定會告訴你的。

不過,我可以提前告訴大家一個小知識!蒸的米飯營養價值很高哦!這個小知識可是你們那個時代的老師告訴我的呢!他說,食物中的營養成分會因為氧化作用而遭到破壞,蒸飯的時候加好蓋子,隔絕了氧氣,就能很好地保護食物中的營養。

聽我說了這麼久,大家的肚子是不是咕咕叫了呢?媽媽也在催我吃飯啦,好啦,那就聊到這兒吧!大家記得多吃兩碗飯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