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人的拜神,年尾時節家家戶戶都忙著給老爺們進貢

年尾拜神,保號順順

潮汕拜神是出了名的隆重,又到年底拜神的旺季,這個時候,各家各戶的老老少少都要忙裡忙外,老熱程度可謂與春節不相上下。

潮汕人的拜神,年尾時節家家戶戶都忙著給老爺們進貢


年終拜神,原是北方先民的一種風俗,最早在先秦時。每年年底莊稼收割後,答謝蒼天的恩賜的一種儀式。潮陽的祖先是晉朝後,為逃避北方戰亂,從中原逐步移民過來的,由於地處偏僻,少受到外來文化的衝擊。因此,很多習俗也就世代相傳下來,拜神就成為潮汕一年中每個家庭最為隆重、最為重要不可缺少的一件大事。

潮汕人的拜神,年尾時節家家戶戶都忙著給老爺們進貢

首先須先選個好日子。

拜神前要大搞衛生,家裡的裡裡外外還有要拜神的碗盤都要洗刷乾淨,男的要理髮剃鬍須,外出者儘可能要趕回來。

而且有許多禁忌:

潮汕人的拜神,年尾時節家家戶戶都忙著給老爺們進貢


如拜神一定不能和紅白事有染;

女子來例假要避開;

家人要面帶喜色,決不能說對神不敬的話;

討債的也要回避,不能有任何噪鬧等。

拜的神明有:

潮汕人的拜神,年尾時節家家戶戶都忙著給老爺們進貢


玉皇大帝、玄天上帝、南辰北斗、三山國王、雙忠聖王、眾神、福德老爺、珍珠娘娘,及各鄉各里特有的“老爺”、“伯公”等,大約有二十幾位到四五十位不等。

潮汕人的拜神,年尾時節家家戶戶都忙著給老爺們進貢


拜神又分為一般“年終拜神"(俗稱“拜天公”)和“拜大神”二類。

家裡會提前兩天婦女們在做紅粿,準備好雞鴨去屠宰。

豬肉、鴨、魚(一般是烏魚或鯇魚);

雞(拜玉皇上帝一定要公雞,拜其他的就不限);

柑、針菜、香菇、木耳、炒花生、茶葉三杯;

酒三杯、糖塔二個,姜薯圓四碗;

潮汕人的拜神,年尾時節家家戶戶都忙著給老爺們進貢


還有各式各樣的粿品等。

粿品中有如直徑六七十釐米以上的米糕、直徑六七十六七十釐米以上的大面包、中麵包、小麵包、紅殼桃、面頭仔等;

在食物上還要貼上相應圖案的各類吉祥剪紙。

一位神明要奉上食物祭品一份和糊裱祭品各一份。

顯赫的神明,如玉皇上帝(天公)的食物祭品有:雞、鴨、豬肉、魚、糖塔、茶、酒、針菜、香菇、木耳、最大的一份粿品等;

糊裱類的祭品有:

潮汕人的拜神,年尾時節家家戶戶都忙著給老爺們進貢


大竿錢四副(約是90cm×40cm),分別寫上家門錢、平安錢、求財錢、賜福錢等;大錢對三把,每把大約有半斤,大元寶一個,貼一個、香三支、燭一對、小竿四副(寫的內容和大竿錢一樣)、小錢對三把、元寶一個、金司三十六個等。

潮汕人的拜神,年尾時節家家戶戶都忙著給老爺們進貢


拜神時還要放潮劇唱片,內容是潮劇《綵樓記》中的《樓臺會》。 稍有錢人的家還要請人打醮,打醮是以“棚”計的,最少也要打四“棚”醮,多的要打十幾到幾十“棚”不等。光打醮要花上一千多到幾千元。

潮汕人的拜神,年尾時節家家戶戶都忙著給老爺們進貢


拜神前人人要沐浴更衣,這一天會把八仙桌拿出來擺在天公下,把八仙裙系在八仙桌上,由一家之長點上燭,先上三支大香,然後是女的開始拜,只見拜者手捧香禮拜,口中唸唸有詞。

唸的內容是像神報告一年來的經過,向神的祈禱、許願以及還過年拜神時許下的願等。只見一跪下就口中念個不停,半小時沒站起來,有的甚到站起來要暈倒。一邊祀拜,另外的人一邊燒糊裱祭品,拜完一位就燒一份糊裱祭品。

還到鄉里老爺宮、媽宮、老伯公拜!

潮汕人的拜神,年尾時節家家戶戶都忙著給老爺們進貢


不知神明是否有心思聽善男信女冗長的禱祝。也許神明是聽著聽著,不知不覺德誤入夢境深處?拜神完要將食物祭品分與親友和左鄰右舍,家家戶戶要給一份。

因此年終拜神的開銷不少,而且要忙很多天。光買糊裱祭品最少也要花七八百元。貧寒人家拜神要花千餘至二千元,富足人家最少要好幾千或幾萬不等。收入少的家庭,年終拜神要耗掉近幾個月的收入。

潮汕人的拜神,年尾時節家家戶戶都忙著給老爺們進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