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獨自出門買菜,留3歲孫女在家午睡,卻再也聽不見孩子的笑聲

每個家庭中的孩子,都是希望所在,雖然現在已經進入了二胎時代,但是不管生了一個還是倆,

孩子都是家裡人眼中的珍寶。

為了能給孩子營造一個優質的生活環境,有條件的寶媽或許會選擇全職在家帶孩子,但是大部分寶媽還是會在產假結束之後,重新回到熟悉的工作崗位中,而家裡的孩子或者是請保姆,或者是請老人來幫忙照看。


奶奶獨自出門買菜,留3歲孫女在家午睡,卻再也聽不見孩子的笑聲


不管是請保姆也好,還是請老人也好,孩子的安全問題一定要格外的小心,尤其是帶孩子的時間長了以後,對孩子的性格和習慣比較瞭解之後,看護的人就會對安全的問題產生麻痺、大意、甚至是僥倖的心理。但是就是這一時的疏忽,卻讓孩子發生了問題,下面就有這樣的一個例子。

案例

之前,看見過一篇這樣的新聞,在上海的一個高層居民樓裡,發生了一起令人痛心的意外事件,一個3歲的女孩不幸從14樓墜樓身亡,原因只是因為看孩子的人出門了

看孩子的是一位老人,是3歲女孩的奶奶,夫妻倆因為平時工作很忙,所以把老人從老家接來幫忙照看孩子,一直都是相安無事的,沒想到意外就這樣悄然而至了。一天下午,

孩子在睡覺,奶奶看孫女一時半刻也醒不了,於是就想不如趁孩子睡覺的時間出去買點菜,省的等孩子醒來天色都晚了。


奶奶獨自出門買菜,留3歲孫女在家午睡,卻再也聽不見孩子的笑聲


但是沒想到的是,可能奶奶出門的聲響驚動了熟睡中的孩子,奶奶剛走孫女就醒了,睜開眼看看周圍沒有奶奶的身影,以為奶奶在和自己玩藏貓貓,於是就開始滿屋尋找奶奶。後來還跑到了窗臺上,扒著窗戶看樓下結果不小心從窗戶滑落,臉朝地跌落在地上。

奶奶也正好買菜回家,正好看見孫女掉落的那一幕,伸手去拉已經趕不及了,眼睜睜的看著孩子掉下去,當奶奶跑下樓後,孩子已經永遠的離開了,奶奶後悔不已跪在地上狠狠地抽打自己的臉。

記得當時這個新聞在網上引起了一片熱議,很多網友都說,老實人根本就不應該出去買菜,怎麼能這麼粗心呢。也有很多網友認為,壓根就不應該讓老人來帶孩子。

但是不論網友們如何討論,3歲的小生命也不能再回來了,給我們留下的就是警告,3歲的孩子不能沒有人看護,如果沒有人看護危險會隨時發生。

奶奶獨自出門買菜,留3歲孫女在家午睡,卻再也聽不見孩子的笑聲


分析

睡著的孩子,有可能隨時隨地都會醒來

,這主要是和孩子的睡眠規律有關係。孩子在白天睡眠的時間會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減少,並且持續的時間也會慢慢的縮短。如果大人仔細觀察的話,不難發現孩子醒著的時間越來越長,不再像小不點的時候,大部分時間都是睡覺了。

對於新生兒來說,一天的時間基本都是在睡覺和吃奶中度過,根據統計每天大概要睡16到20個睡眠週期,並且每個週期都會持續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

2個月到6個月的寶寶,白天可能會睡3到4次,每次的持續時間是一個半小時到2個小時

而孩子到了7個月之後,白天睡覺的次數又會減少,會睡2到3次,每次睡覺的時間會持續2個小時到2個半小時。

一歲之後的寶寶,白天基本就睡一次左右,每次時間是

一個半小時到2個小時。

3歲以上的寶寶,白天就睡一覺了,時間要控制在2個小時之內




奶奶獨自出門買菜,留3歲孫女在家午睡,卻再也聽不見孩子的笑聲


因為寶寶的睡眠是深度睡眠和淺度睡眠交替進行了,所以會因為各種原因,讓孩子轉醒,而並不是像我們普遍認為的那樣,一直都會睡得很安穩。

寶寶的白天睡眠質量和晚上的睡眠質量是完全不同的,因為在白天,外面的環境非常複雜並且嘈雜,有時候有汽車的聲音、有裝修的聲音、有人嬉笑的聲音等,這些聲音都會影響到孩子的睡眠情況。

同時孩子的自身也會對睡眠造成影響,像穿太多、蓋的太多讓孩子感覺到熱了,或者是睡覺的姿勢不屬於以及身體某個地方不舒服等,都會讓寶寶突然轉醒,並且這樣的情況隨時都可能發生。

白天的光線強烈,也是影響孩子睡眠的一大因素,人體中的褪黑素,只有在黑暗的時候才會分泌,而褪黑素停止分泌的話,會讓人保持清醒,所以白天睡覺的寶寶很容易因為強烈的光線而醒來。

在白天的時候,不管孩子睡多長時間,或者會不會發生危險,都不要離開孩子的身邊,因為孩子可能隨時隨地都會醒來。

奶奶獨自出門買菜,留3歲孫女在家午睡,卻再也聽不見孩子的笑聲


很多孩子都會分離焦慮症

很多寶寶在醒來之後,發現身邊沒有人,就會開始哭鬧,這多半是因為孩子有

分離焦慮症,如果看不見熟悉的人在身邊就會感到不安,於是開始用哭鬧的形式來獲取關注。

美國的兒童學專家認為,孩子在8個月的時候,就有分離焦慮症,當10個月到1週歲的時候,這個症狀會達到頂峰,從1歲之後,這個症狀會逐漸消失,當孩子3歲的時候,就是是形成獨立意識,對大人的依賴性就會越來越弱。

但是即便如此,3歲的孩子大部分情況下也是需要有家人的陪伴,因為長時間的分開,依然會激發孩子的分離焦慮症,像剛上幼兒園的孩子,都會有那麼一段時間需要適應一下。

寶寶是沒有時間觀念的,所以當在睡眠中醒來的時候,發現大人沒有在身邊,心裡就會產生恐懼感,陷入極度不安的狀態中,會擔心大人把自己給丟下。

奶奶獨自出門買菜,留3歲孫女在家午睡,卻再也聽不見孩子的笑聲


孩子沒有危險意識

孩子對於危險是沒有任何意識的,並且分不清楚什麼是安全什麼是危險,也就是大家常說的“初生牛犢不怕虎”,孩子們不知道哪裡有危險也不知道哪裡不能去,甚至當孩子情緒很不穩定的時候,孩子會只想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其實當孩子大運動開始發育之後,危險的事情就會時刻伴隨左右。

3個月的時候,寶寶會開始學習翻身,學會翻身後,就能在床上轉圈玩了,這時候如果床邊上沒有護欄,寶寶就很容易從床上摔下去,因為寶寶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活動會讓自己掉到地上。

9個月的寶寶開始滿地爬,喜歡到處去探索,不一定就會爬到什麼危險的地方。12個月的寶寶開始學會走路,那更是要到處走,一刻也閒不住。

奶奶獨自出門買菜,留3歲孫女在家午睡,卻再也聽不見孩子的笑聲


家長一定要時刻關注孩子的安全問題

不管到什麼時候,大人都不能夠留孩子獨自一人在家,就算是有過成功的經歷也不能因為一次的僥倖就忽略了安全的問題。

當寶寶睡著的時候,雖然不用刻意守在孩子的身邊,但是一定要時刻注意孩子的響動,只要聽見孩子聲音或者是醒來的跡象,就要趕緊去查看,以防止寶寶醒來看不到熟悉的身影會害怕。

寶寶在玩的時候,如果有什麼事情需要短暫的離開一下,也要在走之前把寶寶固定在安全的區域之中,並且給寶寶留下安全的玩具,固定孩子的行動範圍,能最大程度的降低寶寶發生意外的概率。

當孩子處在不同的階段的時候,面對的危險也是各不相同的,家長一定要根據孩子的不同階段隨時改變自己的安全意識。

1歲之內的寶寶要時刻注意睡眠時候的安全。在寶寶睡覺的時候,把寶寶身邊容易帶來危險的東西全部拿走,像尖銳的東西,小東西,塑料袋,還有布偶等。寶寶睡覺也不要蓋太寬鬆的毯子,防止毯子把寶寶纏住。儘量讓寶寶採用左右兩側的側臥睡姿,防止寶寶在睡夢中吐奶。

1歲之後就要小心寶寶摔落的危險了。1歲的寶寶很多都學會的走路,喜歡到處走到處爬,好探索身邊的環境,有的時候孩子就會爬高或者是從座椅中爬起來,很容易發生摔落的危險。

奶奶獨自出門買菜,留3歲孫女在家午睡,卻再也聽不見孩子的笑聲


結語

孩子的事情無小事,在孩子還沒有學會安全意識之前,做家長的都不要讓孩子獨處,因為危險可能就潛藏在身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