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大的思想家,竟然是個保守派,還攻擊自己的學生,匪夷所思!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有關孔子的故事。

春秋時,魯國的大貴族季氏,世代為卿,所佔田地越來越多,財產越來越富,到季康子這一代,權高勢大,已經跟國君差不多了。那時,正是沒落的奴隸制與新興的封建制的矛盾日趨明朗,奴隸和平民反對奴隸主貴族的鬥爭日益高漲之時,也是奴隸主統治集團內部向革新和保守兩極分化的時期。

這麼大的思想家,竟然是個保守派,還攻擊自己的學生,匪夷所思!

在魯國,季康子傾向革新,首先著手改革田制,承認田地私有和個體農民的合法,試行按畝收稅。季康子的家臣中,有個叫冉求(字子有,也叫冉有)的人,是孔子的學生,季康子的得力助手。而孔子卻站在保守派一邊。季康子故意叫冉求去見孔子,聽聽他對於改革田制的態度。

冉求一見孔子,就提出準備試行的新法條文,恭敬地向他請教。不料孔子氣憤地說了聲“我不懂”,然後就閉口不言了。冉求再三懇請,說道:“夫子,您是我國德高望重的老前輩,我們正等待著您的指示,您怎麼不說話呢?”孔子還是不吭聲。最後,冉求同他個別談話,他才說了幾句,無非是禮呀仁呀那一套,大意是:“‘君子’的一切行為,總要顧到一個‘禮’字,我們歷來的禮法,就是王法,怎麼能改呢?別聽你那季氏的東家,他還不是為了更多的蒐括,貪得無厭,不仁!如果他真想守法,不是早就有法了嗎?為何還來問我?如果他根本不要什麼法,想為所欲為,那就更不必來問我了!……”

這麼大的思想家,竟然是個保守派,還攻擊自己的學生,匪夷所思!

孔子的這番話,冉求卻不愛聽,他不但不勸阻季康子,反而更加積極地幫助季康子試行新的田賦制度。因此孔子非常生氣,就對其他的學生說:“冉求不是我的學生,你們一齊攻擊他吧!”

對於這件事,《左傳·哀公十一年》有所記載。孔子對學生們說的那句話,在《論語·先進篇》和《孟子·婁離篇》都是這樣記載的:

求,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

“鳴鼓而攻”這句成語,由此而來。象古代打仗似的,敲起戰鼓,發動大家向同一目標猛烈進攻,就叫“鳴鼓而攻”或“鳴鼓而攻之”,多用來形容聲討犯罪的人。

古為今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