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聯:“鼠無大小皆稱老”,紀曉嵐對出的下聯,讓人拍案叫絕

古代的文人墨客們,娛樂休閒活動無非就是吟詩作對。但對對聯要求很多,難度不加大,就算是大才子也有被難住的時候,像李白醉酒後寫下的上聯,醒酒後卻怎麼也寫不出下聯。

上聯:“鼠無大小皆稱老”,紀曉嵐對出的下聯,讓人拍案叫絕

對聯的發展,從迷信開始

古時候人們缺乏有效的科學知識,所以把一些無法解釋的事情都歸結於是老天。遇到好事就是老天在賞飯吃,遇到不好的事情,則是老天的懲罰。

那時候流傳著一個故事,神荼和鬱壘兩兄弟十分勇猛,當村子裡出現妖怪的時候,他們兩個就會英勇的站出來捉妖,幾乎戰無不勝。

當流年不利的時候,老百姓就會把兩兄弟做成紙人貼在門上保平安。到了唐朝,李世民,做夢要被龍王處死,但被秦叔寶和尉遲恭救了。這兩人也就替代了神荼和鬱壘,成了守門的大將。

第一幅真正意義上的對聯,是從後蜀趙昶手中寫出來的,“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很明顯是新年的時候寫的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春聯。從這以後人們逐漸開始喜歡這種文化,除了春聯,對對聯也成了平時的娛樂活動。

上聯:“鼠無大小皆稱老”,紀曉嵐對出的下聯,讓人拍案叫絕

對聯高手紀曉嵐

紀曉嵐是乾隆的一位寵臣,文學修養很高,所以乾隆很喜歡和紀曉嵐一起對對聯,時間長了,發現紀曉嵐是個對聯高手。

一次乾隆在宮中舉辦“百叟宴”,就是請皇城附近的老人來吃飯。這些百歲老人都是很有福氣的,因為在那個年代,活到百歲是很少見的。

有一位老人精神還不錯,但他告訴大家他已經141歲了,這個年紀放在今天都很少見。乾隆聽了之後非常高興,出了一個上聯:花甲重逢,增加三七歲月。

上個上聯通俗易懂但也非常巧妙。花甲指一個人的年齡到了六十歲,而兩個花甲,就是一百二歲,而後面的三七正好是21,前後相加得141,與老人年紀相當。

群臣起鬨讓紀曉嵐對下聯,真肯定難不到紀曉嵐,隨口而出:古稀雙慶,更多一度春秋。兩個古稀就是一百四十歲,再加一度春秋,正好也是141。

上聯:“鼠無大小皆稱老”,紀曉嵐對出的下聯,讓人拍案叫絕

鼠無大小皆稱老,鸚有雌雄都叫哥

當然,百叟宴上的那個難度並不大,而且是大傢伙為了高興。但有一次官員的聚會,有一個知府為了刁難紀曉嵐,想到了一個上聯:鼠無大小皆稱老。

知府雖然認為上聯很難,但卻刁難錯了人,紀曉嵐對出下聯後,全場的官員們都拍手叫絕。紀曉嵐給出的下聯是:鸚有雌雄都叫哥。首先內容對上了,老鼠和鸚鵡都是動物。上聯中有個老字,而古時候人們管鸚鵡也叫鸚哥,非常合適,再加上平仄方面也很清晰地完成了對仗,果然是清朝的大才子紀曉嵐!

上聯:“鼠無大小皆稱老”,紀曉嵐對出的下聯,讓人拍案叫絕

不得不說,中國文化實在是博大精深,如果不細品,你根本體會不到背後的含義。同樣的字卻能有無數種解法,實在是妙,這也是我們的文明能夠傳承5000年不斷的原因,變化多端又在不斷進步。

文明能夠傳承5000年不斷不得不說是一個傳奇,而身處傳奇當中的我們,對於傳奇伊始以及傳奇是如何成為傳奇,又怎麼會無動於衷?

所以今天給大家推薦一本書——《中國古代文化常識》

上聯:“鼠無大小皆稱老”,紀曉嵐對出的下聯,讓人拍案叫絕

1961年,61歲的王力先生,時任北大中文系教授,教授《古代文學》一課。為了避免晦澀難懂,在課本前寫了兩章通識(基礎知識),作為講義,沒想到因為通俗易懂、旁徵博引,被學生喜愛。

遂出成書,叫做《中國古代文化常識》此後60年,修訂4次,再版數十次,成為各大高校歷史、文學、語言學的入門教材。

上聯:“鼠無大小皆稱老”,紀曉嵐對出的下聯,讓人拍案叫絕

翻開這本書的目錄,第一感受,全面。274頁,不算薄,但也不算厚,可目錄羅列很多。天文、曆法、樂律、地理、職官、科舉......飲食、衣物14章,無所不包。

上聯:“鼠無大小皆稱老”,紀曉嵐對出的下聯,讓人拍案叫絕

但看看書名,常識,是值得每個人都應該知道的,這樣的知識並不多。14章,王力先生從14個不同的角度講述古代文化,給讀者建立起一個全面、立體的古代中國。

上聯:“鼠無大小皆稱老”,紀曉嵐對出的下聯,讓人拍案叫絕

雖然章節多、篇幅少,但在王力先生的筆下,以點及面,由一及萬,寥寥幾句便把事情講得無比清晰。

整個過程“原來如此”“竟然是這樣”的驚歎,連綿不絕,家長可以陪著孩子一起看,一起了解我們文化的一切。

如果你對中華文化也很感興趣的話,就點擊下方購買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