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高宗杀了岳飞之后,太子已经到了无将可用的地步

在前一篇文章中,我曾经提及过宋高宗以莫须有的罪名诛杀了中兴之臣岳飞,在他长达三十多年的统治时间内,虽然和北方的金国大大小小打了不少战争,总体上却是失败比较多,或者说,即使打胜了,也被宋高宗搞成战败了一样。在他刚当皇帝的时期,由于靖康之耻的存在,百姓和官员对于金国充满了仇恨,无奈之下,他只能高呼着大旗,奋起抗金,其实他已经被金人吓破了胆子,若不是舆论使然,这个彻彻底底的投降派早就暴漏了。

随着年岁的增加,以及金人越发的肆无忌惮,百姓们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抗金运动”,宋高宗这个梦想着偏安一隅的投降派感觉到自己心力憔悴,将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养子,宋孝宗赵昚,自己跑去做了太上皇,开始安享自己的晚年生活。

宋孝宗赵昚是北宋太祖赵匡胤的子孙,他拥有和自己的祖先一样的热血与激情,对于恢复到北宋时期的疆域极为渴望,甚至和宋太祖一样,拥有统一中华的愿望。作为一名与宋高宗完全相反的主战派,在当太子时期便请求领兵征战,若不是担心宋高宗对其产生不信任而改变说辞,恐怕早已经被废掉太子之位。

宋高宗杀了岳飞之后,太子已经到了无将可用的地步

卓然的南渡诸帝之称首——宋孝宗

即位之后,他一改宋高宗时期的颓废之风,锐意进取,对前朝被冤杀的将领进行平反,逐渐为之前被罢免和流放的主战派恢复名誉和官职,召回有名望的主战派进入朝堂,处置前朝余孽,积极备战。

隆兴元年五月,宋孝宗任命张浚为北伐主帅,率领十万大军浩浩荡荡的开赴北边战场,北伐初期,宋军士气旺盛,打了金军一个措手不及,接连收复了些许失地,但在金军重兵对峙反攻之下,宋军将领在战场上出现了严重的内讧,军心涣散,以至惨败而归,被迫签订了比《绍兴和议》稍微不怎么屈辱的《隆兴和议》。

宋高宗杀了岳飞之后,太子已经到了无将可用的地步

志大才疏的隆兴北伐主帅

这是宋孝宗一生唯一一次北伐战争,也是对他打击最大的一次军事行动,之后的宋孝宗失去了往日的朝气,陶醉在“中外无事,偏安一隅”的升平景象中,醉生梦死。

浩浩荡荡,准备的十分充分的“隆兴北伐”为什么仅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彻底失败了呢?

后世曾点评宋高宗与宋孝宗两朝,形容宋高宗时为有中兴之将,却无中兴之主;在对宋孝宗一朝的形容恰恰相反,有中兴之主却无中兴之将。

此虽然有些言过其实,但却也符合当时的现状,隆兴北伐时期的主帅张浚,虽然是一位久经战阵,且颇富才能的主战派,但年岁已经很大了,且在政治上是十分不成熟的,宋高宗对其进行过简短的评价,在我个人看来看是相当到位的:“张浚用兵,不独朕知之,天下皆知之,如富平之败,淮西之师,其效可见矣。”且其在宋孝宗面对朝堂内外重重外压情况之下,无法为其提供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无法将主和派团结在宋孝宗身边,只是一味的力劝孝宗北伐,最终迫使宋孝宗绕过枢密院直接下达作战命令,几乎造成了一个朝堂分裂的局面。

宋高宗杀了岳飞之后,太子已经到了无将可用的地步

专注抗金三十九年的张浚

将帅失和几乎是隆兴北伐失败的最直接原因,此次功劳当然应该归属于李显忠与邵宏渊二人。

李显忠此人与张浚一样,是一个赤裸裸的主战派,其对于抗金有着极其强烈的愿望,且带兵有方,军纪严明,北伐初始,颇有战功,深得百姓爱戴爱戴,但是此人缺点也是十分明显,十分骄横,完全不把对手放在眼里,只知有进,不知有退,在他的思维世界里,估计佯败诱敌就是逃跑,迂回敌后就是怯阵。

邵宏渊这个人,与李显忠相比,无论是在人格品性上还是军事谋略上都是相差万里,他心胸狭窄,嫉善妒能,争强好胜,所以在之后与李显忠联合作战的时候,总是作壁上观,看其成败再出手。

宋军中像邵宏渊这样的人比比皆是,在金兵大军压境之下,李显忠还没来得及反抗呢,回头一看,队友全跑了,无奈之下,只得撤退,最终在苻离兵败。

朝堂内外的主和派仍旧占据主要位置,对宋孝宗北伐形成掣肘,尤其是宋高宗,虽然已经做了太上皇,但是依旧可以在朝堂内外发号施令,甚至可以提议任命主和派为宰相,在他一系列的迷之操作之下,主和派又一次的占据了上风,甚至连劝宋孝宗恢复岳飞名誉的老师史浩也是十足的主和派代表。

积贫积弱,军事实力孱弱是隆兴北伐失败的最根本原因。

宋高宗长时间的统治,已经让南宋朝廷国弱民穷,老百姓过的日子并不好,怎么能够给朝廷提供有效的战斗力和后备力量,经济衰弱,国库空虚,后勤保障跟不上,仓促时间起兵,临时打造军备,再加上对金人长久的恐惧,战斗力可想而知。

宋高宗杀了岳飞之后,太子已经到了无将可用的地步

南宋时期中华各国分布图

宋孝宗被迫签订了屈辱的《隆兴和议》,并且对他未来的执政理念形成了致命打击,使其不再言战。但他依然可以称为“南渡诸帝之首”,在他的手上,南宋朝廷政治清明,社会稳定,文化繁荣。

曰:若宋高宗不是退位之后又活了二十五年之久,若宋孝宗所遇对手不是金世宗那样的明君,若朝堂内外不是张浚这种志大才疏的军事将领,若宋孝宗广积粮缓北伐,或许还有一丝机会恢复到北宋时期的疆域国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